一种氧化钛异质结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23657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347361.9

    申请日:2023-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钛异质结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将锐钛矿TiO2单晶薄膜置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反应装置中,将反应装置抽至真空后,通入反应气体,将反应装置的气压调升;调节等离子体的功率至不低于100W,将锐钛矿TiO2单晶薄膜浸没在等离子体辉光中处理,获得锐钛矿TiO2/缺陷型Ti2O3异质结薄膜,有效改善电子的传输阻抗和发热问题。

    一种碳纳米纤维基光致超声换能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39119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026044.7

    申请日:2023-08-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超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碳纳米纤维基光致超声换能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碳纳米纤维基光致超声换能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用静电纺丝法先纺丝出聚丙烯腈PAN膜,通过纺丝时间和溶液量控制PAN膜的厚度;2)将PAN纤维膜在惰性气体中进行高温碳化得到碳纳米纤维膜;3)利用物理气相沉积法在碳纳米纤维膜的表面生长金属纳米颗粒,得到金属纳米颗粒‑碳纳米纤维复合膜;4)在石英玻璃片制备金属纳米颗粒‑碳纳米纤维‑PDMS复合层;5)将石英玻璃片连同金属纳米颗粒‑碳纳米纤维‑PDMS复合层放入真空干燥箱中,真空加热固化,得到光致超声换能器。本发明的方法工艺简单,光致超声换能器产生的超声具有强度高、频率高、频带宽的优点。

    一种窄线宽高速扫频激光光源
    6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693395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53786.6

    申请日:2022-10-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窄线宽高速扫频激光光源,整体为短环形腔结构,包括半导体光放大器、两个隔离器、光纤F‑P滤波器、保偏光纤和光纤耦合器。由光纤耦合器输出的激光经过二级半导体光放大器再次放大,最终得到了窄线宽高速的扫频激光光源。该扫频激光光源解决了在1310nm波段扫描速度不够快、调谐范围不够宽、线宽不够窄的问题。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上可以实现轴向分辨率较高、成像范围较深的图像输出。在光纤光栅传感解调上可以实现高速线性的解调能力。本发明对于制备高性能、低成本、窄线宽、高速的扫频激光光源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基于跨尺度电极骨架的纤维状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37816A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10544824.X

    申请日:2022-05-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跨尺度电极骨架的纤维状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纤维状导电材料表面上生长碳纳米管,作为跨尺度电极骨架;2)利用水热反应在跨尺度电极骨架上原位负载LiFePO4,作为复合正极;3)利用水热反应在跨尺度电极骨架上原位负载Li4Ti5O12,作为复合负极;4)在复合正极和复合负极外分别包裹隔膜,装入热缩管中,加注电解液,封装后得到所述纤维状锂离子电池。所组装的纤维状锂离子电池线性容量密度可达到1.1 mAh/cm,线性能量密度可达到2.74 mWh/cm。在180°弯曲条件下放电比容量保持率达到98%,具有良好的耐形变稳定性,在可穿戴电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少模光纤与多芯光纤混合传输可重构光网络中光节点结构和光信号性能监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68730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0138722.3

    申请日:2021-02-01

    Inventor: 诸波 韦玮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支持多芯光纤与少模光纤交换的多粒度可重构光分叉复用器光节点结构及混合传输光网中的光信号的全面监控方法,并给出了两种实现方案。光节点结构为二级光节点结构,包括用于多芯光纤级、少模光纤级、纤芯级、模式级光交换的第一光交换机、用于波长级交换的第二光交换机、多芯光纤级复用器/解复用器、光子灯笼模式级复用器/解复用器、波长级复用器/解复用器。该结构具有多芯光纤级、少模光纤级、纤芯级、模式级和波长级光通道交换功能及上下话路功能,还具有多芯光纤与少模光纤之间的信息交互、全光业务会聚功能。本发明的监控方法,直接使用眼图测试单元或仪器分析光信号的性能,可对各种光性能劣化进行鉴别。

    一种耐高温光纤布拉格光栅压力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3551819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10973996.4

    申请日:2021-08-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纤传感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耐高温光纤布拉格光栅压力传感器,包括滑块、封装套管、弹簧、传压杆、传输光纤、光纤固定架、第一光纤光栅、第二光纤光栅及保护盖;封装套管的前端为滑块,尾端为保护盖;所述滑块的外表面与封装套管内壁贴合且能够滑动位移,滑块一端为测量端,另一端为非测量端,测量端伸出封装套管外,用于接触外界并承受压力,非测量端与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传压杆一侧固定连接,另一侧通过传输光纤分别与第一光纤光栅和第二光纤光栅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光纤光栅和第二光纤光栅固定于光纤固定架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压力传感器能够耐高温且灵敏度高。

    逆向调制无线光通信中抑制闪烁的波长分集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79124A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110437295.9

    申请日:2021-04-22

    Inventor: 韦玮 鲍云月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波长分集抑制逆向调制无线光通信中大气闪烁的装置,包括在大气信道中实现通信传输的询问端和逆向调制端;询问端包括光信号发生器,与光信号发生器连接的透镜整形机构,以及与透镜整形机构对接的波分解复用器、光电转换机构和信号处理模块;逆向调制端包括相互对接的聚焦透镜、调制器,以及给调制器提供输入信号的驱动器;且聚焦透镜与所述透镜整形机构相互对应。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波长分集抑制逆向调制无线光通信中大气闪烁的装置和方法。

    一种可切换的耗散孤子和传统孤子锁模光纤激光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769429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595144.1

    申请日:2020-06-2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切换的耗散孤子和传统孤子锁模光纤激光系统,该系统包括泵浦源和依次形成光回路的光纤集成器件、增益光纤、锁模器件、偏振控制器和保偏光纤;光纤集成器件能够同时实现将泵浦光耦合入增益光纤,确保信号光单向传输以及输出光脉冲;光纤集成器件有四个端口a、b、c和d,经泵浦源输出的泵浦光由光纤集成器件a端口进入,然后经由光纤集成器件b端口后耦合入增益光纤,信号光依次经过锁模器件和保偏光纤传输到光纤集成器件c端口,最后经由d端口输出;偏振控制器夹在增益光纤和锁模器件之间的单模光纤上;本发明解决了现有锁模光纤激光器中难以输出两种不同类型超短脉冲的问题。

    一种色散平坦的实芯Bragg光纤产生中红外超连续谱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658680B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1710952191.5

    申请日:2017-10-12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色散平坦的实芯Bragg光纤产生中红外超连续谱装置,包括激光器,光隔离器,光纤放大器,实芯Bragg光纤和光谱分析仪。通过激光器提供中心波长范围为1.064~1.4μm的第一短脉冲激光,光隔离器保证激光沿设置光路单向传输,再经过光纤放大器将第一超短脉冲激光进行光信号放大,输出第二短脉冲激光。实芯Bragg光纤采用不同折射率的材料,经过合理设置其结构使得Bragg光纤零色散点位于1.064μm,在1.064μm窗口附近具有超平坦色散特性,对第二短脉冲激光进行非线性转化,获得输出波长范围约为450~2500nm的中红外超连续谱。本发明的装置可实现中红外超连续谱输出。

    一种可压缩及回复锂离子电池电极

    公开(公告)号:CN111430725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440741.7

    申请日:2020-05-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压缩及回复锂离子电池电极,包括弹性集流体、电极活性物质和聚合物胶态电解质,所述弹性集流体为高弹性三维石墨烯,所述电极活性物质负载于弹性集流体的孔壁上,所述聚合物胶态电解质均匀的涂覆于弹性集流体和电极活性物质上。在不同压缩形变下都可以正常充放电,其容量大小、倍率性能、循环稳定性等储能性能都与未压缩状态下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性能相差不大。并且在多次压缩/回复后,其多项储能性能依然保持在一定水平。突破了现有柔性电极只能耐受弯曲形变的性能,为今后可穿戴设备的内置电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