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口
    6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521074A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280075131.5

    申请日:2012-08-06

    Inventor: 汤浅浩章

    Abstract: 接入口(50)是在从外部电源向搭载于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充电的情况下供充电用连接器连接的接入口。接入口(50)具备:筒状的导向壁(56),其对要连接于接入口(50)的充电用连接器进行导向;凸缘部(51),其在导向壁(56)的外周上设置成板状,并固定于车辆;杆卡定部(71),其设置在导向壁(56)的外周上,用于卡定充电用连接器;和凹部(81),其设置于从充电用连接器的连接方向观察与杆卡定部(71)重叠的位置,从凸缘部(51)向充电用连接器的连接方向凹陷。提供通过这样的结构而降低从车辆侧突出的突出长度的接入口。

    用于电抗器的芯部
    6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567249A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申请号:CN200910004246.5

    申请日:2009-02-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F27/263 H01F3/14 H01F3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抗器的芯部(10),该芯部包括:多个芯部构件(14、12),每个芯部构件均具有用作结合面的凸出状弯曲侧面(15);和间隙板(16),该间隙板插入在芯部构件(14、12)的弯曲侧面(15)之间且与弯曲侧面(14、12)相结合。所述间隙板(16)包括平板(18)和从该板(18)的各个面突出的多个突起(20),每个突起均具有与弯曲侧面(15)相接触的尖端。所述突起(20)形成于所述板(18)的外边缘附近的位置,所述位置远离板(18)的中央(C),并距离板(18)的中央(C)相等的距离(d),在所述板中央没有形成突起(20)。

    评价夹具
    63.
    发明公开
    评价夹具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624952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664599.2

    申请日:2021-01-08

    Abstract: 基准夹具具备能够与充电连接器的一对公端子连接的一对基准端子和能够调整基准端子与公端子之间的接触电阻的调整构件,基准端子能够缩径,基准端子具有多个接触片,多个接触片各自能够与公端子接触,绕中心轴具有间隔地配置,多个接触片的各接触片具有:挠性片,具有沿平行于中心轴的方向延伸的形状;以及接触部,从挠性片的内表面朝向中心轴凸出,调整构件具有:环形带,其安装于多个接触片的外周面,形成为包围多个接触片的环形;金属带,其安装于环形带的外周面,能够将使多个接触片缩径的外力施加到该多个接触片;以及调整部,其能够调整金属带对多个接触片的外力,环形带由具有电绝缘性和热绝缘性的至少其中一种特性的材料制成。

    评价夹具及评价方法
    6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112111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026444.2

    申请日:2021-01-08

    Abstract: 评价夹具(50)具备能够与充电连接器的一对公端子连接的一对母端子(100)、和能够调整所述母端子(100)与所述公端子之间的接触电阻的调整构件(400)。所述母端子(100)能够缩径。所述调整构件(400)能够将使所述母端子(100)缩径的外力施加到该母端子(100)。

    评价方法
    6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112109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024680.0

    申请日:2021-01-08

    Abstract: 评价方法通过对于具备一对公端子(11)和底壁(16)的充电连接器中的一对公端子(11),将评价夹具中的一对母端子(100)进行连接,从而评价充电连接器的冷却性能。该评价方法具备:连接工序,将一对母端子(100)连接到一对公端子(11);以及调整工序,调整公端子(11)与母端子(100)之间的连接状态,以使得公端子(11)以及母端子(100)之间的接触电阻落在规定范围内。在调整工序中,测定公端子(11)中与底壁(16)的表面(16S)距离4.5mm的点(P1)和母端子(100)中与底壁(16)的表面(16S)距离43mm的点(P2)之间的电阻,作为接触电阻。

    车辆及非接触送受电系统
    6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215859B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1711055079.8

    申请日:2017-11-01

    Inventor: 汤浅浩章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及非接触送受电系统。所述车辆能够以非接触的方式接受电力,包括车辆主体和受电装置。在相对于所述受电装置靠基准方向的一方侧的位置设置有由铝形成的、或者形成为导磁率及电阻分别比铝的导磁率及电阻低的第1区域。在所述基准方向的另一方侧的位置设置有空间和/或第2区域,所述第2区域是形成为导磁率及电阻分别比所述第1区域的导磁率及电阻高的区域。所述受电线圈的卷绕轴相对于车宽方向上的中心位置配置于向所述基准方向的所述一方侧偏离的位置。

    线圈单元
    7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048276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0962293.4

    申请日:2019-10-11

    Inventor: 汤浅浩章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线圈单元。电力接收侧线圈单元(4)包括:壳体(20)、铁氧体(25)、电力接收线圈(15)、屏蔽件(26)和金属构件。金属构件包括周壁(51)、分隔壁(53)和屏蔽件(28)。铁氧体(25)包括第一主表面(25a)和第二主表面(25b)。电力接收线圈设置在第二主表面侧上,并且屏蔽件设置在第一主表面侧上。屏蔽件具有外周边缘,该外周边缘包括离开第一主表面地延伸的台阶部(26d)。铁氧体包括露出部,该露出部通过形成台阶部而通过屏蔽件露出。在从铁氧体板的外周边缘向金属构件的分离方向上,从铁氧体板的外周边缘到金属构件的长度比露出部的长度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