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灾两用式组合风阀
    6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250031U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022469045.7

    申请日:2020-10-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这种平灾两用式组合风阀,包括框架,框架上安设有排风扇叶片、进风扇叶片及控制接线盒,还包括用于驱动排风扇叶片的电动风阀执行机构,以及用于驱动进风扇叶片的电动防火阀执行器,控制接线盒内设有彼此屏蔽的低压通道和高压通道,电动风阀执行机构与高压通道电连接,电动防火阀执行器低压通道电连接。组合型的风阀来实现平时和火灾工况的切换,能有效的减小阀门的成本,降低安装及运行调试的周期,同时可有效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尤其在地铁车辆基地通风空调系统或大型公建空调系统设计中进行推广、借鉴和应用,有助于工程设计项目的承揽,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种干粉灭火剂回收净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21846453U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20230194.3

    申请日:2024-01-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干粉灭火剂回收净化系统,包括连通净化器和下排风口的上游排风管,上游排风管远离下排风口的一端连通净化器的进风口,净化器的出风口连通设置下游排风管,下游排风管通过排风机后连通至排出口;净化器包括壳体,在位于进风口上方的壳体内部设有花板,出风口开设于花板与壳体顶部之间的外壳上,花板上开设有数个通孔,在花板底端的通孔处设置过滤组件,过滤组件的下方设有集灰斗;过滤组件包括固设在花板的通孔底端的袋笼,袋笼的外周套设滤袋,袋笼口部直径大于花板通孔直径。本实用新型避免了灾后排风方式直接将干粉排至室外而造成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并且系统结构简单可靠,安装方便,维护工作量小,净化效率高。

    一种地下空间防淹装置
    6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598320U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21459558.7

    申请日:2023-06-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空间防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空间防淹装置。其技术方案包括:地面、第一收纳槽和固定块,地面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收纳槽,第一收纳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固定块的顶部转动安装有防淹挡板,第一收纳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收纳槽,防淹挡板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滑块,滑块的底部转动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第一收纳槽、防淹挡板、滑槽、滑块和支撑杆,当需要进行地下防淹时,转动防淹挡板,使防淹挡板处于竖直,然后向一侧拉动支撑杆,此时滑块在滑槽的内部滑动,使支撑杆的一端移动至指定位置,支撑杆对防淹挡板进行支撑。

    一种多级旁通型隧道通风净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5890070U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121607868.X

    申请日:2021-07-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级旁通型隧道通风净化系统,包括间隔设于行车道内的局部旁通风道和射流风机、设于主线隧道内行车出口附近的集中排风井以及设于地面与所述集中排风井相连的地面排风亭;所述局部旁通风道和所述射流风机均多处间隔设置,以逐级阶梯式净化隧道内空气污染物;所述集中排风井内设有电动风阀、集中净化装置和集中排风机;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隧道富裕空间间隔设置多级局部旁通净化风道,同时在隧道出口附近设集中净化排风井,从而实现沿隧道长度纵向逐级阶梯式去除隧道内产生的污染物,无需设置地面高风塔,环保效果好、节能效益突出、运营安全可靠、土建结构利用高效、施工便捷,极具实用性。

    一种结合风机盘管的弧形柱处贴附射流送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8154622U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820545043.1

    申请日:2018-04-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合风机盘管的弧形柱处贴附射流送风装置,包括:风机盘管、风管、弧形静压箱,弧形静压箱布置在建筑物的弧形柱上部;弧形可调条缝型出风口包括平动调节装置和转动调节装置,平动调节装置安装于弧形静压箱的壳体底部、并可沿壳体底部表面平移滑动;转动调节装置连接于平动调节装置的一端,并绕连接端可旋转;平动调节装置的平动和/或转动调节装置的转动可控制弧形可调条缝型出风口的风速大小及方向,以实现贴附射流送风。该送风装置通过送风口结构的创新设计,自身内部的配合即可实现0°~180°范围内的风向风速调节以及多种贴附射流送风方式变换,应用场景广泛、自适应能力强、经济成本低。(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