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23614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21623.0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江苏久恒空调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吕银
IPC: F24F13/072 , B08B1/16 , B08B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控条形风口机构,属于空调风口技术领域,一种温控条形风口机构,包括固定筒以及与固定筒下端固定连通的条形出风管,条形出风管的内侧转动设置有若干导风板,固定筒的内部设置有扇叶组件以及位于扇叶组件下方的传动组件,扇叶组件旋转时带动传动组件沿着导风板长度方向移动,传动组件的下侧设置有多组分别将若干导风板侧壁灰尘刮除的刮除组件,扇叶组件的外侧套设有固定设置在固定筒内侧的环形筒,环形筒一侧设置有加湿组件、另一侧设置有净化组件,环形筒上设置有将扇叶组件定位的定位组件,本发明中可以使得出风口处的导风板沉积的灰尘进行清理,无需人员手动爬高进行清理,提高清理的效率,避免人员出现危险。
-
公开(公告)号:CN115451494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211137443.6
申请日:2022-09-19
Applicant: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IPC: F24F7/08 , F24F11/65 , F24F11/74 , F24F13/07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空间双阶变控制区适应性送风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房间顶部两侧的新风送风口和回风口,和设置在新风送风口下部房间侧壁上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高度可调,所述导流板与房间侧壁之间有缝隙,所述缝隙的宽度可调,所述新风送风口通过新风处理器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回风口分别与新风处理器的进风口和外接环境连通。本发明送风装置既可以提高建筑空间通风效率及室内人员热舒适性,也可以提高建筑空间生产环境的劳动生产率,同时具有容易布置,不占用建筑下部空间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072107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1711048323.8
申请日:2017-10-31
Applicant: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IPC: F24F1/0011 , F24F1/0033 , F24F1/0022 , F24F13/072 , F24F13/08 , F24F13/32 , F24F13/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其包括:具有罩壳以及前面板的壳体,罩壳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风口,前面板上开设有长圆形的送风口,壳体设置为相对于支撑墙体呈倾斜向下设置,以使得送风口朝向斜下方;换热器设置于壳体内部靠近于前面板的位置,其所在位置与进风口连通;设置于送风口内的喷气部件,用于将喷气部件内的换热气流向前喷出,并带动环境空气向斜下方送出,第一送风组件以及第二送风组件,横向间隔设置于壳体内部,分别用于产生从两侧进风口进入与换热器进行换热后供入喷气部件的换热气流。本方案增大了送风量,使室内温度整体均匀下降。
-
公开(公告)号:CN111637529A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2010439982.X
申请日:2020-05-22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0011 , F24F1/005 , F24F13/10 , F24F13/072 , F24F1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式空调器,包括壳体、蒸发器、电加热、风机、蜗壳、分流板和门板,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孔和出风口,所述壳体内设有风机,所述风机的一侧设有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和风机之间设有电加热,所述风机的两侧设有蜗壳,所述蜗壳的数量为两个,蜗壳的一端靠近蒸发器,蜗壳的另一端与出风口对接,所述出风口内设有门板,所述壳体上设有与门板连接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出风口内设有分流板,所述壳体上设有与分流板连接的第二驱动装置。采用收缩式门板结构,相对于推出式,减少室内机空间使用要求,空调正面也不需要考虑是否被挡住;隐藏式分流叶片使气流一分为二,通过程序控制到达100°广角送风角度,实现无叶扫风,整体美观。
-
公开(公告)号:CN110274327A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910190223.1
申请日:2019-03-13
Applicant: 木村工机株式会社
IPC: F24F5/00 , F24F13/07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以简单的结构谋求成本降低且构筑舒适空间的空气式辐射单元。本发明的空气式辐射单元具备供空调用空气流动的第一室部、和向被空调空间放出从第一室部进入的空调用空气且辐射热的第二室部;第一室部具备邻接第二室部且向第二室部放出空调用空气的第一通气部;第二室部具备邻接被空调空间且向被空调空间放出空调用空气的第二通气部;设定第二通气部的开口率大于第一通气部的开口率,或使第一室部的空调用空气的气流通过截面积从空调用空气的上风侧向下风侧逐渐缩小。
-
公开(公告)号:CN109070698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780024055.8
申请日:2017-04-11
Applicant: 施耐德博士塑料工厂有限公司
IPC: B60H1/34 , F24F13/072 , F24F11/00 , B64D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用于控制空气流的装置的空气排出器(10)。空气排出器(10)具有至少部分地包围空气通道(16)的壳体(12)和可摆动地支承在壳体(12)中的排挤体(32)。壳体(12)具有空气进入区段(20)、中间区段(22)和空气离开区段(24),其中,空气通道(16)的横截面从中间区段(22)出发向空气离开区段(24)减小。排挤体(32)可绕摆动轴线(D)摆动,摆动轴线(D)平行于设置在空气离开区段(24)中的空气离开开口(26)延伸,并且排挤体(32)至少部分地构造成鼓槌状的。
-
公开(公告)号:CN108571771A
公开(公告)日:2018-09-25
申请号:CN201810344651.0
申请日:2018-04-17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风机盘管的贴附射流送风装置,包括风机盘管、风管、静压箱,送风装置布置在建筑物室内的上部;可调条缝型送风口包括平动调节装置和转动调节装置,平动调节装置安装于静压箱的壳体上、并可沿壳体表面平移滑动;转动调节装置连接于平动调节装置的一端,并绕连接端可旋转;平动调节装置的平动和/或转动调节装置的转动可共同控制可调条缝型送风口的风速大小及方向,以实现贴附射流送风。该送风装置将风机盘管和贴附射流的优点相结合,有效改善送风效果,并通过送风口结构的创新设计,自身内部的配合即可实现风速和方向的灵活调节,可满足不同贴壁方式的要求,应用场景广泛、自适应能力强、经济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8167976A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711295394.8
申请日:2017-12-08
Applicant: 西安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节能的交通岗亭用供冷系统,整个供冷系统设置于岗亭基座下方,由地道风单元和直接蒸发冷却单元组成,岗亭基座上设置有送风口,供冷系统通过该送风口将冷却风送至交通岗亭内。本发明的供冷系统将地道风单元与直接蒸发冷却单元相结合用于户外交通岗亭,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满足在岗交警对降温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8072109A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711072950.5
申请日:2017-11-03
Applicant: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IPC: F24F1/00 , F24F13/072 , F24F13/08 , F24F13/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0014 , F24F1/0022 , F24F1/0033 , F24F1/0057 , F24F13/072 , F24F13/08 , F24F13/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其包括:壳体,该壳体包括罩壳以及设置于罩壳前方的前面板,前面板开设有间隔设置的分别成长圆形的第一送风口和第二送风口;设置于壳体内的换热器;分别布置于第一送风口内的第一喷气部和布置于第二送风口内的第二喷气部,第一喷气部和第二喷气部的内周壁上分别形成有供出换热后气流的第一喷气口和第二喷气口,换热气流带动第一喷气部和第二喷气部中心的抽风孔内的环境空气向前送出;间隔设置于壳体内部第一送风组件以及第二送风组件,分别用于向第一喷气部和第二喷气部提供换热气流。本方案增大了送风量,使室内温度整体均匀下降。
-
公开(公告)号:CN107726459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1238513.6
申请日:2017-11-30
Applicant: 桂文光
Inventor: 桂文光
IPC: F24F1/00 , F24F13/20 , F24F13/07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0011 , F24F1/0014 , F24F13/072 , F24F13/20 , F24F2013/2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角式横向壁挂空调室内机,由换热器、风机、风道组件、壳体等组成,所述壳体,设置为扁平状,前置板的总宽度大于高度;所述前置板设置出风口,出风口呈横向设置,出风口总宽度大于高度;所述出风口的总宽度至少是前置板总宽度的50%以上。有效地加大了冷风的横向扩散宽度,扩大了冷风的横向扩散面积,从而解决了冷风的均匀分布问题。同时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室内空气循环体系,安装在室内的合理高度,冷风在空气循环体系的推动下缓缓下沉,使室内温度均匀下降,人们在空调房内活动时没有明显的冷风感。本发明不仅提高了人体在空调房的舒适度,而且可安装在房间的一个角落,使得房间看起来整齐美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