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128901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011210758.X
申请日:2020-11-03
Applicant: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IPC: F24F5/00 , F24F13/20 , F24F7/007 , F24F11/89 , F24F13/02 , F24F13/30 , F24F13/24 , F24F11/74 , F24F11/64 , F28F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盘管空气处理装置,及基于其的空气处理系统和使用方法,该装置将传统的空气处理装置分为两个隔间,一个隔间用于处理回风,另一个隔间用于处理新风,采用本发明的装置,新风和回风经过进风口进壳体内,经过组合式盘管分别进入第一隔间和第二隔间内,分别由不同的竖直出风口送出。上述过程分割了新风和回风的空气处理过程,通过移除或者移动竖直绝热隔板增大新风处理单元占用的盘管面积,同时由于回风段肋片和新风段肋片可调性,大大提升了组合式盘管在负荷变动的情况下随机应变的灵活度,因为该装置的竖直挡板所述排风管一管两用,能够起到新风风管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451494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137443.6
申请日:2022-09-19
Applicant: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IPC: F24F7/08 , F24F11/65 , F24F11/74 , F24F13/07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空间双阶变控制区适应性送风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房间顶部两侧的新风送风口和回风口,和设置在新风送风口下部房间侧壁上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高度可调,所述导流板与房间侧壁之间有缝隙,所述缝隙的宽度可调,所述新风送风口通过新风处理器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回风口分别与新风处理器的进风口和外接环境连通。本发明送风装置既可以提高建筑空间通风效率及室内人员热舒适性,也可以提高建筑空间生产环境的劳动生产率,同时具有容易布置,不占用建筑下部空间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218057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110595390.1
申请日:2021-05-28
Applicant: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隔板工位送风系统、使用方法及校核方法,包括内部设置有风道的隔板,风道顶端设置有送风末端装置,送风末端装置上设置送风末端装置出风口,送风末端装置出风口上设置有旋转百叶;隔板与桌面垂直设置,靠近桌面下端面的隔板开有下部隔板出风口,下部隔板出风口上设置旋转百叶,本发明将地板静压箱与隔板风道连通,通过送风末端装置出风口和下部隔板出风口分别在夏季和冬季对人员进行个性化送风,满足人员之间个体化差异;本发明的校核方法对隔板工位送风系统的两个出风口的面积和送风速度进行计算,有助于帮助从事于空调设计的专业人员合理设计室内的隔板工位送风系统和使用地板旋流风口的地板送风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2668257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110096776.8
申请日:2021-01-25
Applicant: 东莞市万科建筑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深圳市筑道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前海分公司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30/13 , G06F113/0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多热源的建筑室内自然通风设计方法,包括假定一组室内排风口面积和进风口面积;根据假定值确定室内当量有效通风面积;假定多个热源直径相同并等间距设于同一水平高度,根据热源高度、直径以及与室内空气的温度差确定热源虚拟极点距;根据热源卷吸常数确定热源有效卷吸常数;根据室内排风口和进风口之间的高度差、室内当量有效通风面积、热源虚拟极点距、热源有效卷吸常数确定耦合阈值;根据耦合阈值与热源之间的距离确定热源类型以及热分层高度,对其进行校核;若校核符合预设值,则确定假定的室内排风口面积和进风口面积合理,即要求得的室内排风口面积和进风口面积;若校核热分层高度不符合预设值,则重新假定值进行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09140732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0766990.8
申请日:2018-07-13
Applicant: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IPC: F24F1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均流靶向型送风口,包括上边、下边和两个侧边,上边、侧边和下边依次连接形成镜像对称的封闭体,该封闭体为近梯形结构;上边包括第一弧形边和连接在第一弧形边两端的直线边,侧边包括第二弧形边和连接在第二弧形边两端的第一过渡边和第二过渡边,送风口上设有多个挡板,挡板为椭圆形,多个挡板连接形成三角形框架结构,挡板沿三角形框架的顶端至底边呈阵列分布。本发明的送风口针对目标区域靶向送风,减小了扩散到目标区域以外的风量,降低能耗,并且能保证送风气流到达指定区域时形成梯形;送风口挡板使送风气流在指定区域速度分布均匀性提高,人员舒适性得到改善,同时挡板减小了出风面积,当送风速度不变时送风风量随之减小,从而节约能源。
-
公开(公告)号:CN105650848B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511018432.6
申请日:2015-12-29
Applicant: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IPC: F24F1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型耦合弯管消声降噪装置及其消声降噪处理方法,S型耦合弯管消声降噪装置包括上顶板、下底板、弧面a和弧面b分别作为侧面合围得到;上顶板与下底板相同;弧面a和弧面b相同;在所述上顶板、下底板、弧面a和弧面b被划分为高噪音区、中噪音区和低噪音区;在所述高噪音区和中噪音区的位于弯管内的表面设置有厚度不同的消声材料。本发明的各部位的消声材料以及厚度不相同,可有效减小噪声量,并且节约消声材料使用量,降低弯头的造价。
-
公开(公告)号:CN105135585B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510548195.8
申请日:2015-08-31
Applicant: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形成空气池气流组织的双侧通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包括竖直安装在房间顶部对侧墙角或同侧墙角的两个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与房间连通,其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形;通风管道沿竖直方向的两个平面分别平行于其所安装的房间墙角处的两个墙壁;所述通风管道顶端送风口外接送风装置;所述房间顶部还设置有排风装置,所述排风装置与房间相连通。本发明的装置减少了其与室内污染空气或者热空气的混合量,提高了送风空气的品质;形成的冷空气池覆盖面较广,利用送风口与墙角的两面侧墙形成双面贴附射流的送风方式,最大程度的作用整个工作区,从而保证了所有工作区域空气的新鲜度,使工作区空气品质以及温湿度满足舒适性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5157155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547806.7
申请日:2015-08-31
Applicant: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形成空气池气流组织的单侧通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包括竖直安装在房间顶部墙角处的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与房间连通,其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形;通风管道沿竖直方向的两个平面分别平行于其所安装的房间墙角处的两个墙;所述通风管道顶端送风口外接送风装置;所述房间顶部还设置有排风装置,所述排风装置与房间相连通。本发明的装置减少了其与室内污染空气或者热空气的混合量,提高了送风空气的品质;形成的冷空气池覆盖面较广,利用送风口与墙角的两面侧墙形成双面贴附射流的送风方式,最大程度的作用整个工作区,从而保证了所有工作区域空气的新鲜度,使工作区空气品质以及温湿度满足舒适性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5135586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548731.4
申请日:2015-08-31
Applicant: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形成空气池气流组织的通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包括竖直安装在房间顶部且靠近房间侧墙的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与房间连通,其横截面为半圆形;通风管道竖直方向的平面平行于其所安装的房间侧墙;所述通风管道顶端送风口外接送风装置;所述房间顶部还设置有排风装置,所述排风装置与房间相连通。本发明的装置减少了其与室内污染空气或者热空气的混合量,提高了送风空气的品质;形成的冷空气池覆盖面较广,送风气流最大程度的作用整个工作区,从而保证了所有工作区域空气的新鲜度,使工作区空气品质以及温湿度满足舒适性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878151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010628926.0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IPC: E21F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圆顶方底隧道减少空气侵入量用自空气幕系统,由具有特定曲线形式的弧面风道,主要包括导入风板、风道主体顶部弧面、风道主体底部弧面、导出风板,构成风道的每一个弧面都有特定的曲线形式,通过这些特定的弧面风道,使得风道可以低阻力地将从导入风板进入的空气转变方向,形成与隧道进风方向相反但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定向空气幕。本发明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性极高,不需要外部输入能量,同时避免了隧道保温系统高负荷运行,降低了发生意外危险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