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堆堆芯发热模拟元件
    6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788680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192299.4

    申请日:2016-03-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17/001

    Abstract: 反应堆堆芯发热模拟元件,包括元件包壳,位于元件包壳内的电阻芯和测温装置,所述电阻芯为等截面电阻线圈或变截面电阻棒,所述等截面电阻线圈的线圈螺距H符合①式,所述变截面电阻棒的截面积A符合②式;?????①?????②。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反应堆堆芯发热模拟元件,能够有效地模拟堆芯热功率及其空间分布,同时监测电热元件的温度,利用本发明开展验证试验,能够更加全面和准确地获取堆芯热工水力特性,进一步提高了专设安全系统运行特性验证试验的准确度,为新型核反应堆研发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

    一种蒸汽流量测量方法及其蒸气流量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222837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10630599.1

    申请日:2015-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是一种蒸汽流量测量方法及其蒸气流量测量装置,一种蒸气流量测量装置,包括用以生成蒸汽的蒸汽发生装置,蒸汽发生装置连通有文丘里流量计,蒸汽发生装置的蒸汽输出口与文丘里流量计之间设置有整流加热装置,整流加热装置包括过渡段I,过渡段I还连通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还连通有过渡段II,过渡段II与文丘里流量计连通,过渡段I与蒸汽发生装置的蒸汽输出口连通,其中,过渡段II上设置有测压组件和测温组件,文丘里流量计上设置有智能式压差变送器,还包括计算机,测压组件的信号和测温组件的信号、智能式压差变送器的信号都输入到计算机,计算机用以计算出湿蒸汽流量。

    自然循环核蒸汽供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核电站

    公开(公告)号:CN118116637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228711.8

    申请日:2024-02-29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自然循环核蒸汽供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核电站。该方法包括:在基于第一目标堆芯功率进行核反应的情况下,实时检测蒸汽发生器的温度和主循环泵的入口和出口之间的压力;在检测到温度大于第一阈值,且检测到蒸汽发生器产生蒸汽的情况下,控制打开蒸汽发生器的主蒸汽阀;在检测温度大于第二阈值,且压力大于目标压力值的情况下,控制关闭主循环泵,并将堆芯功率调整到第二目标堆芯功率,以使自然循环核蒸汽供应系统进行单相流自然循环。不仅解决了因主循环泵运行造成的高能耗的问题,提高了自然循环核蒸汽供应系统的运行效能,而且主循环泵发生故障,也不会影响自然循环的过程,提高了堆芯及反应堆运行的安全性。

    反应堆堆芯参数的设计方法、设备、介质及核能动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252045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535155.0

    申请日:2023-11-17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反应堆堆芯参数的设计方法、设备、介质及核能动力系统。该反应堆堆芯参数的设计方法包括:获取沸腾临界时目标条件下的热工水力参数;根据热工水力参数,通过目标关系式确定目标热流密度;基于目标条件下的目标热流密度,确定沸腾临界的目标影响因子;获取流动失稳时静止条件下的第一出口含汽率和瞬变外力场条件下的第二出口含汽率;根据第一出口含汽率和所述第二出口含汽率,确定流动失稳修正系数;根据沸腾临界的目标影响因子和流动失稳修正系数,确定反应堆的堆芯设计准则;基于反应堆的堆芯设计准则,设计反应堆堆芯的参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设计反应堆堆芯的参数,能够提高核反应堆在瞬变外力场环境中的

    一种可模拟管路阻力特性的泵入口过滤装置及模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08649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1910294496.0

    申请日:2019-04-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模拟管路阻力特性的泵入口过滤装置及模拟方法,所述装置包括两段管接头,各管接头连接有连接法兰,还包括滤网组件,所述滤网组件包括板环及滤网,所述滤网包括过滤网及底部支撑环,所述底部支撑环呈圆环状,所述过滤网的开口端连接在底部支撑环的内侧上,且板环上的中心孔作为两管接头之间连通的通道,在流体流动方向上,板环夹持在板环与下游管接头的端面之间,过滤网局部或全部位于下游的管接头内;还包括测压组件,所述测压组件用于测定滤网组件两侧的压差。所述过滤装置的结构设计不仅方便实现堵塞物清理,同时可实现管路阻力特性调节,且所述清理和调节可同步操作;所述模拟方法为所述阻力特性的调节方法。

    一种U型管倒流特性可视化测量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492896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240192.1

    申请日:2018-0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U型管倒流特性可视化测量实验装置,包括一次侧设备和二次侧设备,一次侧设备包括依次连通的进口接管、进口腔室、U型传热管、可视化管道、出口腔室和出口接管,U型传热管置于二次侧设备的冷却水水箱内,可视化管道的内径与U型传热管的内径相等且可视化管道上连通有示踪剂存储装置,所述一次侧设备的水温比冷却水水箱内水温高至少80度。采用U型传热管特殊结构及一二侧间的热量交换,形成反向重位压降,为U型传热管倒流现象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边界条件;在U型传热管的输出端连接内径相等的可视化管道,实现了U型传热管内部流动的可视化,解决了U型传热管隐藏于二次侧筒体内而无法观测倒流现象的问题,且模拟的准确性高。

    一种设置多个两相流稳定装置的换热器系统及其管道

    公开(公告)号:CN106767088B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710075859.2

    申请日:2017-02-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设置多个两相流稳定装置的换热器系统及其管道,在管道内设置两相流稳定装置,所述两相流稳定装置包括芯体,所述芯体能够将管道内的两相流流道分隔成若干数量的小流道,所述两相流稳定装置为多个,多个两相流稳定装置采取连续式布置方式或者间隔式的布置方式。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稳定装置,并且将稳定装置设定为连续或者间隔的布置,能够多阶段多步骤的分离成液相和气相,能够进一步强化传热,具有减振降噪的效果。

    一种多孔介质两相流管壳式换热器及其稳定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679466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710075743.9

    申请日:2017-02-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7/1669 F28F1/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相流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两端分别设置封头,所述至少一个封头上设置两相流流体入口管,在流体入口管内设置多孔介质两相流稳定装置,所述两相流稳定装置包括多孔介质芯体,所述多孔介质芯体是由若干数量的棒状物相连结而成,棒状物在X、Y、Z三维方向交叉焊接,形成了孔洞互通的多孔介质结构。本发明具有减振降噪功能的非能动两相流动稳定装置能够在不依赖外部动力或电源的情况下,将两相流体分离成液相和气相,将液相分割成小液团,将气相分割成小气泡,抑制液相的回流,促使气相顺畅流动,起到稳定流量的作用,具有减振降噪的效果。

    一种温压可控的海洋热工环境模拟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934082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510331939.0

    申请日:2015-06-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压可控的海洋热工环境模拟系统,包括海水模拟容器,与海水模拟容器管道连接的气体稳压器,所述海水模拟容器与气体稳压器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隔离阀,所述海水模拟容器和气体稳压器分别还设置有补排水阀,所述海水模拟容器内还设置有加热功率可调的加热器、换热功率可调的换热器、测温组件、测压组件和液位计;所述海水模拟容器、气体稳压器及管道外壁均敷设有保温层。本发明解决了陆基条件下热工实验装置中海水热工环境模拟的难题,通过该系统的调节,可以快速稳定地建立海洋热工环境,且具有设备组成简单、操控简便、性能稳定等特点。

    被动式两相水锤缓解装置
    7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439204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888844.3

    申请日:2016-10-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K47/023 F16L5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被动式两相水锤缓解装置,包括导流管、分离梭和均流筛,所述均流筛设置在导流管下游,所述分离梭设置在导流管内;在所述均流筛的筛体上加工有渐扩通孔,全部通孔的总流通面积大于1.2倍导流管出口截面积。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导流管有利于两相流体中气相的顺畅排出,削弱了水锤现象的强度;分离梭有利于导流管内两相流体实现初次相分离,防止发生流动拥塞,抑制反向流动,进一步削弱了水锤现象的强度;均流筛有利于两相流体实现二次相分离;若干数量的渐扩圆形或椭圆形通孔不仅使大尺寸气团碎化成较小尺寸气泡,还能抑制冷却水快速倒流,缓解了两相水锤现象,达到了减震降噪的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