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镀锌镀层厚度动态变规格预设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69137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310404577.4

    申请日:2013-09-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镀锌镀层厚度动态变规格预设控制方法,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以带钢速度、气刀压力、气刀到带钢表面距离作为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对数空间最小二乘拟合算法建立镀层厚度预设模型,针对动态变规格过程中出现的变速度、目标厚度和带钢基板厚度对镀层厚度的影响,进行镀层厚度的长期自适应和短期自适应调整,厚度控制中应用Kalman滤波算法和平滑滤波算法为镀层厚度模型参数在线更新计算,提高模型参数预设定精度。解决了由于镀层目标厚度、带钢基板厚度和带钢速度变化引起的镀层厚度偏差过大及镀层厚度检测滞后的控制难题,实现镀锌层厚度自动预设控制,减少镀锌层厚度偏差,提高镀锌层厚度控制精度,减少锌耗,节约镀锌成本。

    一种冷轧无取向硅钢的边缘降量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64469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310403190.7

    申请日:2013-0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轧无取向硅钢的边缘降量控制方法,以冷轧五机架全六辊轧机为对象,以无取向硅钢横向厚差最小作为目标函数,通过影响效率函数矩阵的引入,建立一整套针对无取向硅钢边部减薄控制的工作辊预测、反馈和工作辊弯辊补偿控制方法。本发明充分利用原有控制设备,易于维护,并节省技术引进资金投入;同时可有效减少对板形控制精度的影响,提高无取向硅钢横向厚度控制精度,使横向厚差从25μm降低到8μm以下,从而提高了无取向硅钢成品的叠片率和成品质量合格率,为适应工业应用的边降控制预设和反馈提出了一条新的解决途径。

    一种冷连轧机自动减速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71950A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410143310.9

    申请日:2014-04-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B37/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连轧机自动减速控制方法,在控制器中建立减速过程制动距离L1、轧机入口带尾剩余长度Len及轧机出口带尾剩余长度Lex计算模型,根据带钢运行速度直接计算带尾剩余长度,并采用焊缝检测仪对带尾剩余长度进行校正,保证带尾剩余长度计算的准确性。控制器自动减速功能实时监控带尾剩余长度,当Lex≤L1时,自动减速启动,轧机按照设定参数进行减速;当机组运行速度≤目标速度、并且带尾剩余长度小于设定的偏差范围时,自动减速结束。本发明可避免手动操作导致的机组长时间低速运行的弊端,保证带尾剩余长度计算的准确性,极大提高自动减速控制精度,加快机组生产节奏,提高机组作业率,其平均单卷生产时间可缩短10s。

    一种基于嵌入式计算机的冷轧带钢板形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71949A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410142649.7

    申请日:2014-04-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B37/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嵌入式计算机的冷轧带钢板形控制方法,将冷轧带钢板形控制分割成9个任务,嵌入式计算机将接收的数据进行测量信号处理和各调控执行器调节量的计算,并将计算数据反馈给一级控制系统和过程计算机进行控制和显示;板形测量辊将冷轧带钢实际板形检测信号发送给嵌入式计算机;过程计算机进行道次数据的计算和下发、板形采集数据、控制信号及控制参数显示及更改、功效系数存储;一级控制系统进行板形调控执行器的闭环控制,并将实际轧制力、弯辊力、轧辊窜动量、实际倾斜值和过程控制信号发送给嵌入式计算机。本发明投资少、可移植性好,能满足冷轧带钢板形控制的强实时性和多任务性要求,所生产带钢板形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冷轧热镀锌镀层均匀度的偏差值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10032A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210205671.2

    申请日:2012-06-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轧热镀锌镀层均匀度的偏差值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刀唇开度对镀层厚度的影响模型;2)建立决定每一个气刀刀唇伺服电机调整量对各个镀层影响权值的影响效率函数矩阵;3)根据二次型误差函数最小原则求解电机调整量;4)考虑实际应用特征修正二次型误差函数,当某点镀锌厚度测量值偏移大部分的测量点时,为了避免极端值的干扰影响其它区域的镀层控制,在误差函数中增加了一项过滤函数,最后得到所需的气刀唇开度。本发明提出了新的适应工业应用的镀锌层厚度计算模型,引入影响效率函数矩阵,提高了镀层均匀度控制精度,同时增加成本函数和过滤函数项,提高了镀层误差函数精度,从而提高了镀层均匀度计算精度,使镀锌产品表面质量得以改善。

    一种冷轧无取向硅钢的边缘降量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64469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10403190.7

    申请日:2013-0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轧无取向硅钢的边缘降量控制方法,以冷轧五机架全六辊轧机为对象,以无取向硅钢横向厚差最小作为目标函数,通过影响效率函数矩阵的引入,建立一整套针对无取向硅钢边部减薄控制的工作辊预测、反馈和工作辊弯辊补偿控制方法。本发明充分利用原有控制设备,易于维护,并节省技术引进资金投入;同时可有效减少对板形控制精度的影响,提高无取向硅钢横向厚度控制精度,使横向厚差从25μm降低到8μm以下,从而提高了无取向硅钢成品的叠片率和成品质量合格率,为适应工业应用的边降控制预设和反馈提出了一条新的解决途径。

    一种基于数据模式的板形时间序列数据挖掘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41506A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310287558.8

    申请日:2013-07-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数据模式的板形时间序列数据挖掘方法,采用数据模式对冷轧板生产的PDA监测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排除原始数据中的噪声数据、空缺数据及不一致数据;对数据预处理完的数据进行频繁一项集和多项集的发现,找出频繁一项集和多项集;对频繁项集发现过程中找出的频繁项集进行关联规则的发现,找出隐藏在数据里面潜在的关联规则。本发明通过在Apriori算法中引入和使用平均支持度和平均置信度阈值,可高效挖掘出时间序列数据中有意义的频繁项集和关联规则,有效去除无意义的数据关联,为高精度板形控制提供数据依据,极大缩短板形调整时间,提高板形控制精度,使板形综合指标稳定控制在5I以内。

    用于控制非对称板形缺陷的工作辊差动弯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61771A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210375847.9

    申请日:2012-09-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冷轧带钢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控制非对称板形缺陷的工作辊差动弯辊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工作辊两侧弯辊力进行差动调节,弯辊力差值使辊缝形状发生非对称变化抵消非对称板形缺陷,主要包括工作辊差动弯辊的实现步骤和工作辊差动弯辊功效系数初始值的确定步骤,根据FS、ΔF和实际板形值间的关系,就可计算出差动弯辊的功效系数Eff,此功效系数即为工作辊差动弯辊的初始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当非对称板形偏差分量较小时,可替代轧辊倾斜控制非对称板形缺陷,能明显消除轧辊倾斜调整过程中存在的稳态精度低、瞬间波动大等问题,采用工作辊差动弯辊可获得非常平稳的板形标准差分布和更小的平均板形标准差。

    一种应用于冷连轧机物料跟踪的过程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47723A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210375729.8

    申请日:2012-09-29

    Abstract: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冷连轧机生产线上的所有钢卷在过程控制系统中进行物料跟踪,首先对生产线上的每一个钢卷建立一个钢卷对象模型,然后通过设计与基础自动化系统的通讯报文,确定与基础自动化通讯报文的触发时机,利用基础自动化报文信息实时对生产线上的钢卷进行位置跟踪及状态更新,记录每一个钢卷的状态、位置。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冷连轧轧机的过程控制系统的物料跟踪。

    一种冷轧机换辊推拉车定位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90499B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610803000.4

    申请日:2016-0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轧机换辊推拉车定位控制方法,包括位置检测编码器参数设定、换辊推拉车的位置定位判断与控制和换辊推拉车的速度设定输出三部分。通过位置定位判断设定功能块输出换辊推拉车当前位置状态以及位置设定值,由位置定位控制功能块根据位置设定值进行换辊推拉车位置的定位控制。本发明在冷连轧生产线的自动换辊过程中应用后,实现了换辊推拉车移行距离的准确控制,减少了换辊车移行故障的发生,从而缩短了换辊时间,提高了作业效率和设备作业率,满足了生产工艺的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