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61166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280036456.6
申请日:2022-05-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525 , H01M10/0562 , H01M10/0525 , H01M4/36
Abstract: 提供一种高电位状态及/或高温状态下稳定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包括:将包含锂及钴的复合氧化物与钡源、镁源及氟源混合而制造包含氟化钡、氟化镁及氟化锂的第一混合物的工序;在800℃以上且1100℃以下的温度下加热第一混合物2小时以上的工序;将第一混合物与镍源及铝源混合而制造第二混合物的工序;以及在800℃以上且1100℃以下的温度下加热第二混合物2小时以上的工序。第一混合物中的相对于氟化钡的氟化镁的摩尔比中在MgF2:BaF2=y:1时y满足0.5以上且10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703895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986923.8
申请日:2018-05-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525 , H01M4/62 , H01M10/05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容量且循环特性优良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该正极活性物质的充电状态和放电状态间的结晶结构变化小。例如在放电状态下具有层状岩盐型结晶结构,并且在以4.6V左右的高电压充电的状态下具有拟尖晶石型结晶结构的正极活性物质的起因于充放电的结晶结构及体积的变化比现有的正极活性物质少。
-
公开(公告)号:CN116759629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819933.2
申请日:2017-06-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10/0525 , H01M4/525 , H01M4/36 , H01M4/4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以及锂离子二次电池。在如钴酸锂等具有层状岩盐型晶体结构的正极活性物质的表层部设置有两种区域,其中内侧的区域为包含如钛等过渡金属的非整比化合物,而外侧的区域为如氧化镁等主族元素的化合物。该两种区域的每一个具有岩盐型晶体结构。内侧的层状岩盐型晶体结构和表层部的两种区域是拓扑衍生的,由此可以有效地抑制因充放电而发生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晶体结构的变化。此外,因为与电解液接触的外包覆层使用在化学方面稳定的主族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可以提供一种循环特性优越的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6724422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280010989.7
申请日:2022-01-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525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新颖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该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包括:使钴水溶液与碱性水溶液起反应来形成钴化合物;混合钴化合物与锂化合物并进行第一加热处理来形成第一复合氧化物;混合第一复合氧化物与包含第一添加元素的化合物并进行第二加热处理来形成第二复合氧化物;以及混合第二复合氧化物与包含第二添加元素的化合物并进行第三加热处理,其中,第一加热处理以700℃以上且1100℃以下的温度进行,第二加热处理以700℃以上且1000℃以下的温度进行,并且,第三加热处理以等于或低于第二加热处理的温度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09417170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1780039613.8
申请日:2017-06-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提供一种可以提高二次电池的循环特性的正极活性物质。在如钴酸锂等具有层状岩盐型晶体结构的正极活性物质的表层部设置有两种区域,其中内侧的区域为包含如钛等过渡金属的非整比化合物,而外侧的区域为如氧化镁等主族元素的化合物。该两种区域的每一个具有岩盐型晶体结构。内侧的层状岩盐型晶体结构和表层部的两种区域是拓扑衍生的,由此可以有效地抑制因充放电而发生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晶体结构的变化。此外,因为与电解液接触的外包覆层使用在化学方面稳定的主族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可以提供一种循环特性优越的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6344797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211658377.7
申请日:2022-12-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525 , H01M4/505 , H01M4/04 , H01M10/0525 , H01M4/131
Abstract: 提供一种虽使用如玻璃衬底等廉价的衬底但不呈现(003)取向的具有层状岩盐型晶体结构的正极活性物质膜、具有该正极活性物质膜的正极、二次电池以及电子设备。该正极包括衬底、正极集流体膜及正极活性物质膜,正极集流体膜是钛膜及氮化钛膜的叠层,钛膜具有属于空间群P63/mmc的晶体结构并呈现(101)取向,氮化钛膜具有属于空间群Fm‑3m的晶体结构并呈现(311)取向,并且正极活性物质膜具有层状岩盐型晶体结构并呈现(116)取向。
-
公开(公告)号:CN115995596A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211639910.5
申请日:2018-05-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10/0525 , H01M4/525 , H01M4/485 , H01M4/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容量且循环特性优良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该正极活性物质的充电状态和放电状态间的结晶结构变化小。例如在放电状态下具有层状岩盐型结晶结构,并且在以4.6V左右的高电压充电的状态下具有拟尖晶石型结晶结构的正极活性物质的起因于充放电的结晶结构及体积的变化比现有的正极活性物质少。
-
公开(公告)号:CN115966674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310011265.0
申请日:2017-11-10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正极、负极、隔离体以及外包装体,正极具有包含钴酸锂的正极活性物质,负极具有包含碳系材料的负极活性物质,正极活性物质具有第一区域、以及覆盖第一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具有锂、钴、氧以及铝,第二区域具有钴、镁以及氧,第一区域具有层状岩盐型的晶体结构,第二区域具有岩盐型的晶体结构,第一区域的层状岩盐型的晶体结构与第二区域的岩盐型的晶体结构的取向一致,第二区域的厚度为0.5nm以上50nm以下,在正极活性物质中,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测定的镁与钴的原子数比大于0.15。
-
公开(公告)号:CN115966673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310011259.5
申请日:2017-11-10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正极、负极以及外包装体,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具有第一区域、以及覆盖所述第一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区域,在使用了所述正极以及作为对电极的锂金属的电池中,在测定温度25℃下30次循环的循环测试后的能量密度保持率为89%以上92%以下,在所述循环测试的各循环中,充电时用活性物质每单位重量的电流密度68.5mA/g的恒定电流充电到4.6V,其后到成为电流密度1.37mA/g为止进行恒定电压充电,在所述循环测试的各循环中,放电时用活性物质每单位重量的电流密度68.5mA/g的恒定电流放电到2.5V。
-
公开(公告)号:CN115398676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180027575.0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提供一种充放电容量大的正极活性物质。提供一种充放电电压高的正极活性物质。提供一种劣化少的二次电池。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蓄电装置。提供一种新颖的二次电池。一种包含钴、氧及氟的正极活性物质,该正极活性物质的表层部或晶界附近包含钴与氟的键合。通过含有与氟的键合,钴的至少一部分变为高自旋(顺磁性)Co2+。因此,在ESR分析中,113K下的自旋浓度比300K下的自旋浓度高1.1×10‑5spins/g以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