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448214A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10711730.6
申请日:2017-08-18
Applicant: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D1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采煤注浆领域,特别涉及大型地质构造裂隙煤岩体超深孔高压两巷预注浆方法。其步骤包括:获取工作面柱状图、现场钻孔窥视结果、采煤工作面中大型地质构造产状或裂煤岩体范围;根据采煤地质状况确定采煤工作面中岩层结构、岩性、煤岩体强度、地应力场类型及大和工作面回采工艺、超前支撑压力峰值、周期来压步距、工作面瓦斯抽放布置;根据施工参数确定钻孔高度、角度、深度、封孔位置、封孔段数、封孔方式、注浆方式;根据高压预注浆钻孔参数进行两巷注浆。本发明通过对不同层位的煤岩裂隙体进行注浆加固,恢复裂隙煤岩体及地质构造的完整,改善煤岩体物理力学性能,提高破碎煤岩体稳定性,降低对生产的影响,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606273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511017527.6
申请日:2015-12-29
Applicant: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四川芙蓉集团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 四川芙蓉集团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白皎煤矿
Abstract: 一种注浆专用压力表及注浆压力测试系统。本发明涉及煤矿破碎围岩注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注浆专用压力表,其包括环形注浆胶管,所述环形注浆胶管的中心通孔为浆液流通通道,所述环形注浆胶管的环形腔体内固定设置有应变片式压力传感器和转换控制器,所述应变片式压力传感器和转换控制器相连,用于将应变片电阻值变化转化为浆液压力,所述环形注浆胶管的外壁面设有数显屏,所述转换控制器与所述数显屏连接,用于将压力读数在所述数显屏显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注浆压力测试系统,其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注浆专用压力表,所述注浆专用压力表的两端通过直通管接头与注浆管路连接。本发明使用应变片式压力传感器进行压力测量,测量精度高,受工作环境影响小,长期稳定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2635327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210096976.4
申请日:2012-04-01
Applicant: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33/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矿开采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破碎煤岩体注浆方法及系统,在回采工作面前方的回采顺槽的破碎煤岩体上进行注浆,其注浆方法包括:步骤1、采用钻头在破碎煤岩体上进行钻孔,并钻出一深孔;步骤2、在所述深孔内插入连接有射浆管和注浆管的封孔器,所述射浆管连接在所述封孔器的前端,所述注浆管连接在所述封孔器的末端,注浆管的另一端与化学注浆机连接;步骤3、根据深孔的深度分段进行封孔和注浆:开启化学注浆机对封孔器进行加压封孔,当达到推动堵片的压力值时堵片被推开,射浆管对深孔进行注浆。本发明在回采工作面前方的回采顺槽的破碎煤岩体上进行钻孔,并采用分段注浆,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不会影响采煤工作面作业。
-
公开(公告)号:CN102635327A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210096976.4
申请日:2012-04-01
Applicant: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33/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矿开采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破碎煤岩体注浆方法及系统,在回采工作面前方的回采顺槽的破碎煤岩体上进行注浆,其注浆方法包括:步骤1、采用钻头在破碎煤岩体上进行钻孔,并钻出一深孔;步骤2、在所述深孔内插入连接有射浆管和注浆管的封孔器,所述射浆管连接在所述封孔器的前端,所述注浆管连接在所述封孔器的末端,注浆管的另一端与化学注浆机连接;步骤3、根据深孔的深度分段进行封孔和注浆:开启化学注浆机对封孔器进行加压封孔,当达到推动堵片的压力值时堵片被推开,射浆管对深孔进行注浆。本发明在回采工作面前方的回采顺槽的破碎煤岩体上进行钻孔,并采用分段注浆,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不会影响采煤工作面作业。
-
公开(公告)号:CN11993375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960451.X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D15/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矿井巷道支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让压墩柱,所述高强让压墩柱包括让压模管、纤维材料层、让压组件和防腐管,让压模管内具有充填腔,充填腔内充填有纤维材料增强混凝土,让压组件与让压模管的底部可拆卸地相连,让压组件和让压模管设置在防腐管内,且让压模管顶部至少部分伸出防腐管,其中,让压组件在防腐管的延伸方向上收缩以实现墩柱的让压,纤维材料层与防腐管相连,且纤维材料层包覆在防腐管的外周面上。本发明的高强让压墩柱,可以提高墩柱的腐蚀性,进而围岩支护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566464B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0550633.3
申请日:2024-05-06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采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围岩的稳定性判断方法,包括:基于围岩原位测试,获取岩体原位质量指标、强度应力比指标、地质构造指标、采动指标和断面指标;基于对岩体原位质量指标、强度应力比指标、地质构造指标、采动指标和断面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获得岩体原位质量指标、强度应力比指标、地质构造指标、采动指标和断面指标的各指标归一化值;基于岩体原位质量指标、强度应力比指标、地质构造指标、采动指标和断面指标的各指标归一化值以及权重映射关系,获得综合指标值。通过多参量原位数据进行巷道围岩稳定性判断,根据判断结果在巷道服务早期及时采取相关控制措施,避免巷道发生失稳,对巷道围岩进行全面大范围早期稳定性预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8604298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550639.0
申请日:2024-05-06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围岩质量评价方法,包括:基于围岩原位测试,获取岩体基本质量指标;基于岩体基本质量指标、地下水影响系数、岩层变异系数和层数影响系数,获得岩体原位质量指标;基于岩体原位质量指标,获取岩体质量分类评价结果;基于围岩原位测试及岩体质量分类评价结果,构建沿巷道走向二维岩体质量分布模型及工作面三维岩体质量分布模型。该围岩质量评价方法是一种基于围岩原位测试的、对岩体多参量快速测试的并能进行准确的围岩质量评价的方法,能够利用钻孔获得多个原位测试数据,并直接用于后续围岩质量评价,为支护、加固、压裂等围岩控制提供基础数据和设计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585725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550632.9
申请日:2024-05-06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采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围岩的可注性判断方法,包括:根据钻孔揭露裂隙面积获得单位钻孔长度内裂隙面积;根据单位钻孔长度内裂隙面积与强度应力比的比值,获得被测围岩的可注性系数,其中,所述强度应力比为对应裂隙发育程度的参数。通过对围岩的注浆可行性判断,实现对围岩的可注性的量化评价,能够直观反映围岩注浆加固的可行性,增加注浆工程决策的科学性,并为注浆量的估算、材料选择、设备选型、参数设计等提供数据支撑,为实现良好的工程效果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7948062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11594986.5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17/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采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矿工作面地表回采塌陷坑的监测方法及系统,煤矿工作面地表回采塌陷坑的监测方法包括:对目标坚硬难跨岩层进行改造,以降低目标坚硬难跨岩层的强度、完整性和整体性;对工作面初采阶段的顶板岩层进行围岩结构探测,确定工作面初采阶段顶板的目标坚硬难跨岩层的破坏范围、强度和节理裂隙分布情况;对工作面初采阶段顶板岩层进行预裂,破坏目标坚硬难跨岩层的完整性和强度;对工作面回采预计塌陷坑的位置进行注浆充填;监测工作面初采阶段的回采工作面顶板岩层微震事件、地表实时位移情况和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地表塌陷情况。有效控制巷道在巨厚煤层和坚硬顶板双重影响下的工作面回采地表塌陷坑治理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645018B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1910881651.9
申请日:2019-09-18
Applicant: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井下强动压巷道预应力锚充一体化支护结构,包括:贴附于巷道开挖面的钢筋网,固定所述钢筋网的预应力高强度锚杆和锚索,所述钢筋网外侧设有模袋充填砂浆层,内侧设有混凝土喷层,支护方法为在钢筋网和巷道开挖面之间铺设双层柔性塑料模袋,将钢筋网用锚杆锚索永久固定在巷道壁上,将搅拌砂浆输送到钢筋网与巷道壁之间的预置模袋内充填,填充完毕后在钢筋网内侧自下而上喷射混凝土。本发明能够有效的在锚杆间形成全宽度的主动压应力带,从而主动恢复巷道浅区三维应力状态,维持围岩结构完整性,显著提高围岩自承载能力、抵抗剪胀变形能力,实现高效控制围岩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