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405196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773810.3
申请日:2019-08-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铁氧体/还原性金属复合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基于激光3D打印制备高温隐身涂层的方法,属于吸波涂层制备的技术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现有高温吸波涂层存在涂层/基体结合力不足,涂层微观结构难以控制、电磁性能无法保证的问题。本发明中将纳米级的铁氧体粉末与纳米级的还原性金属粉末通过混合造粒工艺制备复合颗粒;在3D打印设备密闭制备腔中,复合颗粒通过激光诱导原位反应在基板表面上制得高温隐身涂层。本发明应用于构件的高温隐身及电磁污染防治。
-
公开(公告)号:CN105046031B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510574547.7
申请日:2015-09-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一种预测铝合金薄壁构件机加工产生的形变量的方法,涉及预测铝合金薄壁构件机加工产生的形变量的技术,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它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对铝合金薄壁构件的整个机加工过程进行模拟的计算量很大的问题,测试坯材的残余应力和铝合金薄壁构件机加工的表层残余应力,用等效表层残余应力的分布代替表层残余应力的分布,将坯材的残余应力输入到ABAQUS有限元软件,去除机加工过程中需要去除的部位,将等效表层残余应力施加到ABAQUS分析模型,计算由于坯材的残余应力释放和机加工表层残余应力共同作用下的铝合金薄壁构件形变量,从而可以预测铝合金薄壁构件机加工产生的形变量。本发明可用于预测铝合金薄壁构件机加工产生的形变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021298B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010509737.8
申请日:2010-10-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永磁零件磁性能稳定化处理方法,它涉及永磁零件磁性能稳定化处理方法,属热处理工艺领域。本发明所述永磁材料为Fe-Cr-Co合金、Alnico合金以及Sm-Co合金,在高温、低温以及冷热循环条件下进行稳定化处理。技术要点:步骤一:将待处理的永磁零件在500℃高温条件下进行加热,并在该温度下保持2小时;步骤二:将完成步骤一的待处理的永磁零件取出并迅速放入温度为-196℃的液氮中冷却,并在该温度下保持2小时;步骤三:多次连续重复步骤一、步骤二,重复次数为至少30次。高温最高达到500℃,低温为-196℃,冷热循环是高温500℃与低温-196℃两个温度点之间进行温度循环,以达到器件对永磁零件磁性能的稳定性指标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1196506B
公开(公告)日:2011-11-02
申请号:CN200710144988.9
申请日:2007-12-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N33/00
Abstract: 一种测试电触头材料电侵蚀性的装置,它涉及一种研究电触头材料电侵蚀性能的测试设备。本发明包括电源、电气负载、控制电路、电触头动作执行机构和监测系统以及电弧过程的控制与测量系统。该测试设备可以方便地调整测试电路的电气参数和被检测的电触头对的动作参数,解决了现有电触头材料电侵蚀测试装置中存在的不能检测和控制电触头对的位移,不能实现电触头对接通和分断动作与电源位相关系的同步控制的问题。通过对检测过程中的电触头对的位移过程的精确控制和对电触头对接通和分断过程所对应的电源的位相角条件的严格限制,避免了电触头材料电侵蚀性能测试结果的离散性,为电触头材料电侵蚀机理的研究提供了设备手段和试验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2021298A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1010509737.8
申请日:2010-10-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永磁零件磁性能稳定化处理方法,它涉及永磁零件磁性能稳定化处理方法,属热处理工艺领域。本发明所述永磁材料为Fe-Cr-Co合金、Alnico合金以及Sm-Co合金,在高温、低温以及冷热循环条件下进行稳定化处理。技术要点:步骤一:将待处理的永磁零件在500℃高温条件下进行加热,并在该温度下保持2小时;步骤二:将完成步骤一的待处理的永磁零件取出并迅速放入温度为-196℃的液氮中冷却,并在该温度下保持2小时;步骤三:多次连续重复步骤一、步骤二,重复次数为至少30次。高温最高达到500℃,低温为-196℃,冷热循环是高温500℃与低温-196℃两个温度点之间进行温度循环,以达到器件对永磁零件磁性能的稳定性指标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0372139C
公开(公告)日:2008-02-27
申请号:CN200510009641.4
申请日:2005-01-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层压式陶瓷热电偶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测量高温的热电偶装置及其制备工艺。它由上绝缘基板(1)、正极板(2)、正电极(2-1)、中绝缘基板(3)、负极板(4)、负电极(4-1)、下绝缘基板(5)组成;(1)开有第一通孔(6),(6)中镶嵌有导电端子(7),(5)开有第三通孔(11),(11)中镶嵌有导电端子(7);(2)开有第一通槽(8),(2-1)镶嵌在(8)中;(3)开有第二通孔(10),(10)中镶嵌有导电连接点(9);(4)开有第二通槽(12),(4-1)镶嵌在(12)中;将上绝缘基板(1)、正极板(2)、中绝缘基板(3)、负极板(4)、下绝缘基板(5)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叠加在一起,在1500~2500℃、0.1~80MPa的条件下烧结成一体。本发明的热电偶具有10~200μV/℃的灵敏度,可作为测量系统的组成部分用于恶劣环境、惰性或真空环境条件的温度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0343639C
公开(公告)日:2007-10-17
申请号:CN200510010402.0
申请日:2005-09-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K7/06
Abstract: 复相陶瓷热电偶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热电偶及其制备方法。它解决了现有陶瓷热电偶尺寸较大,对温度的反应速度较慢,在一体化和小型化过程中存在着陶瓷材料之间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异的问题。它的正电极3位于热电偶7圆心处,正电极3由绝缘体5包裹,混合连接体6在热电偶7右端,正电极3与混合连接体6连接,负电极4被绝缘体5夹在中部,负电极4与混合连接体6相连。制备方法为:一、确定正电极3、负电极4、绝缘体5、混合连接体6的复相陶瓷材料的配比和粒径尺寸;二、经步骤一得到的复相陶瓷材料分别与粘结剂混合均匀用冷等静压法压制成形后,在高温条件下烧结后即得到复相陶瓷热电偶7。本发明具有尺寸小、对温度反应快、热稳定性好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0343638C
公开(公告)日:2007-10-17
申请号:CN200510009678.7
申请日:2005-01-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K7/02
Abstract: 组装式陶瓷热电偶,它涉及一种能用于高温环境的组装式陶瓷热电偶。它的管状电极(2)的下端面封闭,杆状电极(4)的下端插入管状电极(2)的内部,杆状电极(4)的下端面与管状电极(2)的内底面之间相接,杆状电极(4)的侧面和管状电极(2)的内壁之间设有高温绝缘层(3),管状电极(2)上端设有弹性密封层(5),调节套管(7)的下端与管状电极(2)的上端旋合,调节管套(7)的上端设有中心带有圆孔的挡片(7-1),调节弹簧(6)套设在杆状电极(4)上部的外侧,挡片(7-1)中心的圆孔与调节弹簧(6)的下部之间旋合,调节弹簧(6)的上端与压盖(8)固定连接。本发明具有适用范围广、测量温度高、加工简单、使用寿命与贵金属热电偶相当、制作成本低、能在高温导电的测量环境当中进行温度测量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749715A
公开(公告)日:2006-03-22
申请号:CN200510010402.0
申请日:2005-09-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K7/02
Abstract: 复相陶瓷温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它解决了现有陶瓷热电偶尺寸较大,对温度的反应速度较慢,在一体化和小型化过程中存在着陶瓷材料之间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异的问题。它的正电极3位于传感器7圆心处,正电极3由绝缘体5包裹,混合连接体6在传感器7右端,正电极3与混合连接体6连接,负电极4被绝缘体5夹在中部,负电极4与混合连接体6相连。方法为一、确定正电极3、负电极4、绝缘体5、混合连接体6的复相陶瓷材料的配比和粒径尺寸;二、经步骤一得到的复相陶瓷材料分别与粘结剂混合均匀用冷等静压法压制成形后,在高温条件下烧结后即得到复相陶瓷温度传感器7。本发明具有尺寸小,对温度反应快,热稳定性好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645074A
公开(公告)日:2005-07-27
申请号:CN200510009678.7
申请日:2005-01-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K7/02
Abstract: 组装式陶瓷热电偶,它涉及一种能用于高温环境的组装式陶瓷热电偶。它包括管状电极2、高温绝缘层3和杆状电极4,杆状电极4的下端插入一端封闭的管状电极2的内部并相接,电极4的侧面和电极2的内壁之间设有绝缘层3,电极2上端设有弹性密封层5。它还可以由一号杆状电极4-1、高温绝缘层3和二号杆状电极4-2组成,其中一个电极由MoSi2制成,另一个电极由SiC制成。一号杆状电极4-1和二号杆状电极4-2的侧壁外侧覆有绝缘层3,电极1和电极4之间互相平行并留有间隔的设置。本发明具有适用范围广、测量温度高、加工简单、使用寿命与贵金属热电偶相当、制作成本低、能在高温导电的测量环境当中进行温度测量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