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09025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211528.4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小天体表面探测技术领域的一种小天体表面采样点地形视觉自主检测识别方法,通过机械臂系统配置双目立体视觉相机,以实现对采样区域的视觉成像、以及对采样点地形的识别与测量,首先通过预处理算法来滤除图像中的噪声;然后对图像进行畸变校正,减少相机光学系统带来的成像误差;接着对图像进行双目外极线校正后,将左目图像和右目图像进行匹配,获得稠密的视差图;对二维视差图逐点计算其在左目相机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从而获得三维点云图;利用点云数据对整体地形态势进行感知;最后将地面所在平面区域内进行网格划分,计算滑动窗口内区域信息,并对其地形进行判断,从而可以筛选出机械臂上采样装置的可操作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5535312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126833.3
申请日:2022-09-16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空间采样的浮动式双重密封装置及方法,属于航天器采样返回领域。该装置通过浮动连接组件实现了样品罐和舱门的依次密封功能。该装置包括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浮动连接组件,罐体与舱门框之间有固定导轨连接,浮动连接组件的两端分别于与罐盖和门体实现固定连接,第一密封圈安装在罐盖的端面上,第二密封圈安装在舱门门框的密封端面上。浮动连接组件具备力控解锁功能,同时浮动连接组件内外套筒之间有阻力弹簧以提供足够的压缩行程,在第一端面密封完成后,继续施加压力的情况下,由于浮动连接组件的力控解锁功能,第二端面密封不会累加第一端面密封的阻力,降低了密封阻力,从而降低了封装驱动力。
-
公开(公告)号:CN109018437B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810640249.7
申请日:2018-06-21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航天器密封舱的舱板,属于航天器技术领域,包括:基底蒙皮、帽形加强筋、外蒙皮、电缆、管路及隔热泡沫;帽形加强筋的开口端安装在基底蒙皮上,帽形加强筋纵横交错呈网格状分布,且帽形加强筋的筋内空腔互相相通;外蒙皮安装在帽形加强筋的封闭端;电缆通过电缆卡块安装在帽形加强筋的筋内空腔内,管路通过管路卡块安装在帽形加强筋的筋内空腔内;管路和电缆在所述舱板的内部形成贯通的电缆网和管路网;帽形加强筋的筋内空腔的剩余空间及基底蒙皮、外蒙皮及帽形加强筋外部形成的空间内均填充有隔热泡沫;本发明利用金属结构密封性好、复合材料结构轻量化和可设计性强的优点,使得该舱板具有密封、隔热及碎片防护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699873B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710919360.5
申请日:2017-09-30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增材制造铝合金表面镀Ni‑P合金的方法,属于表面改性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首先对镀件进行喷砂、碱除油和酸蚀去膜预处理过程,再在镀件表面镀锌,最后在镀件上镀镍合金;与针对铸造工件的表面处理工艺相比,本发明所述方法主要是通过改善镀件预处理工艺、改变碱液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调控镍镀液中的组成成分及其含量,实现对3D打印成型件的稳定、均匀施镀,大幅度降低3D打印成型件表面粗糙度,提高3D打印成型件的抗腐蚀、耐磨性、可焊性和电接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923170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264168.2
申请日:2016-04-26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桁架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可重复展收的桁架结构及其胞元。一种可重复展收桁架结构的桁架胞元,它包括:3个刚性框(1),横杆(2),斜拉杆(3)以及锁定机构(4);桁架胞元可以根据刚性框(1),横杆(2),斜拉杆(3)不同的几何参数,形成线性梁桁架胞元或圆形梁桁架胞元;桁架胞元沿长度方向顺次铰接组成一种可重复展收的桁架。本发明可提供多种构型桁架梁的连续展开,包括直线型、圆形及其它连续形状,但展开轨迹极其简单,均为直线,可以简化展开流程,提高展开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823793A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610318529.7
申请日:2016-05-13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nventor: 刘国青 , 罗文波 , 阮剑华 , 白刚 , 蔡铮 , 孙腾飞 , 童叶龙 , 王杰利 , 杨文涛 , 张国斌 , 杨国巍 , 戴超 , 曾福明 , 杨巧龙 , 史文华 , 高峰 , 钱志英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常温常压微米级热稳定性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其试验系统包括:支撑架、支撑平台、CCD相机、图像处理计算机、热控加热器、热控程控电源、测温元件、热控测温采集卡、热控计算机;被测对象为测量结构;测量结构与支撑架均固定在支撑平台上;CCD相机安装于支撑架上,安装位置满足CCD相机监测到测量结构的安装面和主支撑结构外表面;图像处理计算机与CCD相机连接;热控加热器、测温元件均布置于测量结构的表面,热控程控电源与热控加热器连接;热控测温采集卡与测温元件连接,热控计算机分别与热控程控电源、热控测温采集卡连接。本发明的试验系统及方法可以有效消除测试噪声影响,保证常温常压条件下测试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061216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10235973.3
申请日:2014-05-29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F16B7/08
Abstract: 一种高承载可拆卸多向接头,包括主接头和安装座。主接头包括安装筒和第一安装面。安装筒为中空圆柱体筒形结构,其外壁上凸出安装有第一安装面,且第一安装面与安装筒一体成形。安装座包括第二安装面、安装台和接头法兰面。第二安装面上打有光孔,光孔的位置和数量与第一安装面上的螺纹通孔匹配。螺钉通过光孔和螺纹通孔将主接头与安装座连接。接头法兰面上均布有用于与外部接头连接的螺纹孔。与其它接头相比,同等重量下该接头承载能力更好,连接可靠,装配简便,可重复拆卸且安装座在主接头的周向位置以及安装座接头法兰面的法线方向可调,能够满足各方向的多种连接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203866744U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420261782.X
申请日:2014-05-21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E01F15/14
Abstract: 一种陆路桥梁防撞装置,包括用于桥墩(1)防护的桥墩防撞箱(2)和用于桥跨结构(4)防护的桥跨防撞箱(3)。本实用新型防撞装置主要通过蜂窝芯子及其四周侧板的塑性变形来吸收车辆的撞击能量,车辆撞击桥梁时,在冲击载荷的作用下,桥墩防撞箱(2)或者桥跨防撞箱(3)将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从而吸收大部分冲击能量,有效降低桥梁以及车辆、车上乘员的受损程度。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不会降低路面的通行能力,而且其防护能力具有良好的可设计性,生产和维护成本低,安装便捷,事故后被撞部件的更换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202451680U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120551968.5
申请日:2011-12-23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F16F7/12
Abstract: 一种着陆探测器变形缓冲器,采用活塞式结构,包括端盖、外筒、蜂窝、第一导向环、第二导向环、补偿垫和内筒;外筒为空心圆筒,蜂窝为金属圆柱体,且在该金属圆柱体轴向有多个通孔形成蜂窝状,内筒从外筒左端穿入,外筒的内部填充有多个串联在一起的蜂窝,每两个蜂窝之间均通过第一导向环隔离开,位于两侧的蜂窝的端部有第二导向环,且在其中一个第二导向环的底面设补偿垫。端盖通过螺纹与外筒连接,并压紧串联后的蜂窝;外筒与内筒之间、第一导向环与外筒之间以及第二导向环和外筒之间均为滑动配合。本实用新型在铝蜂窝材料压缩比较大时仍然能保证其规则变形,保证铝蜂窝缓冲器缓冲力的稳定性,且在发射过程中可以避免内筒的轴向振幅增大。
-
公开(公告)号:CN202508284U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120521707.9
申请日:2011-12-14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着陆缓冲机构用多功能着陆垫,所述着陆垫主要由盆体、法兰盘和触底信号装置组成;其中,上、下蒙皮分别为盆体上面和底面;上、下蒙皮之间设帽型梁、第一缓冲材料和第二缓冲材料;帽型梁位于盆体中心区域;帽型梁的环形区域内、外侧分别填充第二、一缓冲材料;法兰盘位于盆体中心区域的帽型梁顶部的上蒙皮上;触底开关位于帽型梁的凹形环状空腔内,底部触点伸出下蒙皮;信号转接板位于法兰盘上,底部与触底开关由信号输入线连接,由信号输出线与信号采集端连接,着陆垫与主支柱间由球铰连接,球窝与球头由剪切销固定连接。所述着陆垫在实现载荷传递和稳定支撑的同时,可实现平稳滑移和局部缓冲,并提高给出触底信号的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