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25514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110582047.3
申请日:2021-05-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功率分束器的锥形波导区设计方法,包括:将锥形波导区的初始二维几何形状数字化为若干个几何参数点;根据光功率分束器不同的光功率分配比,以多个预设波长点的传输效率作为目标优化函数,对所述若干个几何参数点进行多次迭代来优化锥形波导区的初始二维几何形状;根据光功率分束器不同的光功率分配比和多个预设波长点的传输效率,确定所述锥形波导区的最终二维几何形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光功率分束器;本发明采用伴随形状优化法多次迭代来优化锥形波导区的初始二维几何形状,并通过样条插值法定义锥形波导区的几何形状,避免生成需要小特征尺寸的尖锐角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2240748A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申请号:CN202011284773.9
申请日:2020-11-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非厄米耦合角度检测纠正装置的微位移机构,其中刚性底板的上表面固定有衬底,所述衬底上固设有一层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上设置有两组完全相同的硅导线组,所述硅导线组包括若干根相互平行且形状尺寸相同的硅导线,且相邻的硅导线之间距离相等;所述硅导线垂直于所述刚性底板的前后面;所述刚性上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散射光源;所述散射光源发出的激光照射硅导线组上时,所述硅导线与衬底之间发生近场耦效应,并使得硅导线组中的一根硅导线完全抑制。本发明能够同步检测与纠正平行四边形柔性铰链构机构刚性上板在F力作用下沿x轴方向产生的位移误差以及刚性上板绕y轴的寄生转角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09283616A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811501015.0
申请日:2018-12-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温度不敏感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包括:第一模式转换器;第二模式转换器,位于第一模式转换器的一侧,且与第一模式转换器具有间距;连接臂,位于第一模式转换器与第二模式转换器之间,一端与第一模式转换器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模式转换器相连接;连接臂包括直波导连接臂。本发明的温度不敏感马赫曾德尔干涉仪通过设置所述连接臂的宽度及厚度等参数可以实现对温度不敏感。
-
公开(公告)号:CN213659006U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022656133.8
申请日:2020-11-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特定方向激光光束敏感的微纳结构,包括衬底,所述衬底上固设有一层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上设置有两根相互平行且形状尺寸相同的硅导线,每根硅导线两端均引出导线与电位测量计相连,当激光照射到硅导线时硅导线与衬底之间发生近场耦效应,且距离激光光源较近的一根硅导线完全抑制,距离激光光源较远的另一根硅导线保持亮度。本实用新型能够对某个特定角度的激光信号进行精确探测以及沿特定方向上进行非接触信号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217467402U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123001387.7
申请日:2021-12-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硅基耗尽型电光调制器,包括硅层(1‑9),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层(1‑9)上依次包括P型重掺杂区(1‑5)、P型中等掺杂区(1‑3)、P型轻掺杂区(1‑1)、N型轻掺杂区(1‑2)、N型中等掺杂区(1‑4)和N型重掺杂区(1‑6);所述P型轻掺杂区(1‑1)与N型轻掺杂区(1‑2)形成至少两个纵向PN结,至少三个横向PN结。本实用新型在低压下具有高带宽的优势,可实现低功耗大规模数据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208110093U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20361533.6
申请日:2018-03-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弯曲波导结构及基于所述弯曲波导结构的偏振分束旋转器,弯曲波导结构包括:衬底;第一波导,弯曲设置于衬底上,包括第一耦合区;第二波导,弯曲设置于衬底上,第二波导包括与第一耦合区耦合的第二耦合区,第二波导与第一波导之间具有预设间距,第二耦合区包括下部波导及位于下部波导上方的上部波导,下部波导与上部波导的截面宽度不同。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弯曲波导结构,通过改进外部波导的结构,在整体波导结构中引入了非对称结构的设计,使得外部波导的耦合区的两端以及上下均具有不同的尺寸,该非对称性设计具有增大带宽的作用,解决了现有波导结构的对波长敏感问题,进一步拓宽了弯曲波导结构的实际应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9641961U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20539592.9
申请日:2023-03-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2B6/1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片外光发射器件,包括:衬底;下包层,位于所述衬底的上表面,且内部埋设有金属镜;波导层,位于所述下包层的上表面,包括波导和M级同心半圆光栅;上包层,位于所述波导层的上表面;所述波导用于引导光进入所述M级同心半圆光栅;所述金属镜用于将泄露到所述衬底的光反射至所述M级同心半圆光栅;所述M级同心半圆光栅用于将接收到的光向垂直方向发射;所述M级同心半圆光栅的前N级的狭缝的刻蚀深度小于后K级的狭缝的刻蚀深度,其中,M=N+K,且N≤M/2。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器件的发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4750921U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20910659.6
申请日:2021-04-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TM0模吸收的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包括:定向耦合器,用于实现TE0模式至TE1模式的转换;偏振旋转器,与所述定向耦合器连接,用于实现TE1模式至TM0模式的转换;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与所述偏振旋转器连接,用于实现对TM0模式的吸收及探测。本实用新型的基于TM0模吸收的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结构简单,是在SOI结构的基础上实现TE0模至TM0模的高效转换,并由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快速吸收并探测,不仅极大地缩短了纳米线所需长度,从而降低了纳米线制作所要求的工艺条件,还保护器件避免被刻蚀剂破坏,使得器件工作性能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214586257U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20675700.6
申请日:2021-04-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90°光混频器,该90°光混频器包括Si3N4MMI耦合器,该Si3N4MMI耦合器使用氮化硅作为波导的芯层材料,二氧化硅作为波导的包层材料,基于氮化硅材料制成的Si3N4MMI耦合器制作工艺简单,与集成器件、CMOS工艺兼容。该Si3N4MMI耦合器的四个输出波导输出的光功率保持一致,且四个输出波导输出光束的相位误差在‑5°~5°范围内,四个输出波导的总透射率大于0.9时,对应的带宽为68nm,覆盖了波长范围在1530nm‑1565nm之间的C波段,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209433059U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822059191.5
申请日:2018-12-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温度不敏感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包括:第一模式转换器;第二模式转换器,位于第一模式转换器的一侧,且与第一模式转换器具有间距;连接臂,位于第一模式转换器与第二模式转换器之间,一端与第一模式转换器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模式转换器相连接;连接臂包括直波导连接臂。本实用新型的温度不敏感马赫曾德尔干涉仪通过设置所述连接臂的宽度及厚度等参数可以实现对温度不敏感。(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