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56602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0382960.3
申请日:2022-04-1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数字岩石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国锚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自激脉冲射流破岩的破碎带开挖装备和施工方法。该破碎带开挖装备包括台车主体、自激脉冲射流装置以及超前支护装置;自激脉冲射流装置包括自激脉冲射流枪、自激脉冲机械臂和增压组件,自激脉冲射流枪通过自激脉冲机械臂连接于台车主体,自激脉冲射流枪与增压组件连通且枪口朝向掌子面;超前支护装置包括注浆组件和支护机械臂,注浆组件通过支护机械臂角度可调式连接于台车主体,以对掌子面的外侧围岩进行超前支护。该破碎带开挖装备通过注浆组件实现对破碎带段定量化的超前支护,将待开挖区域与围岩有效的分隔开来,充分利用开挖区域的破碎岩体天然联通性,通过自激脉冲射流装置实现对过破碎带隧道实现有效开挖。
-
公开(公告)号:CN115653626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211612460.0
申请日:2022-12-1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数字岩石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国锚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等离子体破岩设备及隧道施工方法。其中,等离子体破岩设备包括破岩组件、顶进组件以及衬砌形成组件,破岩组件包括等离子体发生机构以及负压机构,负压机构与等离子体发生机构固定相连,顶进组件包括张紧机构与牵引机构,破岩组件可转动地与张紧机构相连;衬砌形成组件包括喷砂机构,喷砂机构与负压机构连通,喷砂机构与牵引机构相连。通过破岩组件进行破岩并汽化岩土,再通过喷砂机构将汽化的岩土用作衬砌的材料直接成型,避免了大量的渣土外排,同时还减少了衬砌的制备运输时间。本申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破岩设备需要向外排渣以及预置的衬砌进行隧道施工,导致隧道施工的工序繁琐,施工效率较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863970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1465459.5
申请日:2021-12-0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安标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轮式锚杆施工机械手和台车。该转轮式锚杆施工机械手包括中心轴、以及环设于中心轴的钻孔组件、锚杆安装组件和后处理组件,所述钻孔组件上设置有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的数据采集仪,以在钻孔过程中监测围岩结构是否有突变;所述锚杆安装组件包括锚杆安装机、以及分别设置于锚杆安装机两侧的预应力锚杆仓和注浆锚杆仓;所述后处理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三导轨,以对打入围岩的所述预应力锚杆本体或所述注浆锚杆本体进行后处理。该专利通过分析钻孔数据得到围岩的完整及破碎程度,从而自适应的选择预应力锚杆或者注浆锚杆类型进行施工,有效地保证锚杆的施工质量,保障了工人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自动化、机械化和数字化的锚杆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3720598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111286449.5
申请日:2021-11-0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数字岩石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隧道或平硐技术,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锚索张拉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所述检测系统包括感应组件,所述无线油压传感器连接有张拉设备;所述无线弹性微动传感器位于所述张拉设备设有锚索锁具的一端且与所述张拉设备连接;控制组件;所述千斤顶液压站油压稳定器与所述千斤顶输油管连接;所述千斤顶液压站油箱一端与所述千斤顶液压站油压稳定器连接,所述千斤顶液压站油箱另一端与千斤顶液压站油泵连接;所述千斤顶液压站油泵与所述千斤顶液压站油压稳定器连接;所述智能控制主机与所述千斤顶液压站油泵连接且控制所述千斤顶液压站油泵输油。本发明的检测系统大大减少了施工时间和人力成本,提高了施工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640126B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193575.6
申请日:2021-10-1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隧道或平硐技术,提供了岩土预应力锚索或锚杆张拉装置,由前向后依次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顶压限位组件、多个相互独立的单线束张拉组件以及多个独立活塞组件;分别包括夹片限位顶压头、顶压限位组件内构件以及顶压装置回弹弹簧,所述顶压限位组件内构件供锚索线束或锚杆通过,且所述夹片限位顶压头能活动顶接各个锚索线束或锚杆的锚具的夹片,所述顶压装置回弹弹簧在后侧顶紧所述夹片限位顶压头,以避免锚索线束或锚杆受拉后回退;多个独立活塞组件包括分别连接于各张拉夹具后端的张拉构件活塞,各张拉构件活塞可滑动地容纳于缸体的各个活塞腔内,各个活塞腔间连接有串联油路组件,串联油路组件接入各个活塞腔的有杆腔。
-
公开(公告)号:CN113640126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1193575.6
申请日:2021-10-1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隧道或平硐技术,提供了岩土预应力锚索或锚杆张拉装置,由前向后依次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顶压限位组件、多个相互独立的单线束张拉组件以及多个独立活塞组件;分别包括夹片限位顶压头、顶压限位组件内构件以及顶压装置回弹弹簧,所述顶压限位组件内构件供锚索线束或锚杆通过,且所述夹片限位顶压头能活动顶接各个锚索线束或锚杆的锚具的夹片,所述顶压装置回弹弹簧在后侧顶紧所述夹片限位顶压头,以避免锚索线束或锚杆受拉后回退;多个独立活塞组件包括分别连接于各张拉夹具后端的张拉构件活塞,各张拉构件活塞可滑动地容纳于缸体的各个活塞腔内,各个活塞腔间连接有串联油路组件,串联油路组件接入各个活塞腔的有杆腔。
-
公开(公告)号:CN114893212B
公开(公告)日:2025-05-20
申请号:CN202210392020.2
申请日:2022-04-14
Applicant: 青岛市地铁六号线有限公司 , 山东科技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实现粒级智能调控的喷射混凝土设备和方法。该喷射混凝土设备包括供料组件、破碎组件、喷射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供料组件用于搅拌混合骨料、水和减水剂;所述破碎组件与所述供料组件可启闭式连通,以将大颗粒骨料破碎成小颗粒骨料后送回所述供料组件;所述喷射组件与所述供料组件的底部连通;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受喷空间探测器和控制器,以通过所述受喷空间探测器探测受喷空间大小并控制所述供料组件和所述破碎组件的可启闭式连通。该喷射混凝土设备能够自动感知受喷射空间大小并匹配不同浆液模式,在使用细浆模式时,将大颗粒骨料送入破碎组件内进一步破碎成小颗粒骨料后与水和减水剂混合,增加了喷射混凝土的密实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130264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548829.9
申请日:2024-05-0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北京国锚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姜晓明 , 郝清硕 , 王学楷 , 杨帆 , 何肖辉 , 李喆 , 董美强 , 翟兆玺 , 刘远建 , 殷小亮 , 张真煌 , 杨贵均 , 唐丽茹 , 王科学 , 边文辉 , 杨丞 , 李莹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气囊补偿支护下硐室岩体性能的测试设备及评价方法,用于测试待测岩样,测试设备包括伺服加载系统、约束组件、气囊以及气体发生器;约束组件放置于伺服加载系统;约束组件设有定位槽和临空面,待测岩样设置于定位槽内,气囊朝临空面穿设于待测岩样内部的通孔,且气囊连接气体发生器和外部监测设备。本申请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控制气体发生器随时改变气囊的补偿应力,实现对围岩内部应力的灵活控制与补偿,方便实时监测气囊压力变化以及判断待测岩样内部应力分布和性能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084395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057738.5
申请日:2024-01-1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锚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水锚固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及性能评价方法。本申请所述防水锚固剂包括不饱和聚酯树脂、硅酸盐、硅烷偶联剂、活性稀释剂、固化剂、促进剂和速溶胶粉。本申请通过调整原料制作防水树脂锚固剂,以异氰酸酯作为固化剂,以高能粒子(硅酸盐)作为填料,制备出高强度、高活性和耐水性好的防水型树脂锚固剂,具有超快吸水、快速凝固、强度高的优异性能;同时在MT146.1‑2011相关要求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用以检测防水锚固剂的力学性能,通过特殊设计的锚固拉拔试验验证锚固剂的防水能力,并与普通树脂锚固剂对比,确定了防水锚固剂能在浅埋富水地层工况下的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27705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410104040.4
申请日:2024-01-2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国锚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地下工程支护监测设备及地下工程支护的监测方法,其中,地下工程支护监测设备,包括:支护组件、第一监测组件和第二监测组件。通过监测管的设置支撑了锚索的锚固点以及锁具之间的锚固孔空间,形成一定的支撑后,再通过第一监测组件对锚固孔的孔壁进行监测,并采集周围的岩体变化信息,能够实时监测,再结合第二监测组件对整个支护点的位移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能够有效地避免监测不及时不全面的问题。本申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地下通道的支护以及监测存在监测不全面,出现支护点变形时,不能提前预警和补充支护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