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30264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548829.9
申请日:2024-05-0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北京国锚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姜晓明 , 郝清硕 , 王学楷 , 杨帆 , 何肖辉 , 李喆 , 董美强 , 翟兆玺 , 刘远建 , 殷小亮 , 张真煌 , 杨贵均 , 唐丽茹 , 王科学 , 边文辉 , 杨丞 , 李莹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气囊补偿支护下硐室岩体性能的测试设备及评价方法,用于测试待测岩样,测试设备包括伺服加载系统、约束组件、气囊以及气体发生器;约束组件放置于伺服加载系统;约束组件设有定位槽和临空面,待测岩样设置于定位槽内,气囊朝临空面穿设于待测岩样内部的通孔,且气囊连接气体发生器和外部监测设备。本申请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控制气体发生器随时改变气囊的补偿应力,实现对围岩内部应力的灵活控制与补偿,方便实时监测气囊压力变化以及判断待测岩样内部应力分布和性能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241976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674787.3
申请日:2024-05-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中铁八局集团昆明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 北京国锚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姜晓明 , 何肖辉 , 赵卫平 , 王科学 , 孙志成 , 吴宇飞 , 边文辉 , 翟兆玺 , 李喆 , 刘远建 , 殷小亮 , 何俊 , 杨帆 , 张真煌 , 张宝 , 杨贵均 , 唐丽茹 , 刘凯 , 姜秉成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旋挖钻机与钢筋笼布施一体化设备及地基施工方法,其中,一种旋挖钻机与钢筋笼布施一体化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挖掘组件、排渣组件和布施组件。通过挖掘组件和排渣组件实现了挖掘和排渣的同步进行,不需要往复提拉倒出渣土,降低了作业难度,同时布施组件直接带动钢筋笼跟随挖掘组件伸入地下,在完成掘进的时候钢筋笼也完成了部署,进一步地减少了作业流程提高施工效率。本申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旋挖挤压的方式,以及挖掘后再进行护壁支护、下钢筋笼、注浆凝固等工序,导致施工过程需要消耗的时间较长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88856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107693.8
申请日:2024-01-2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国锚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边坡监测与锚索支护一体式设备及锚索支护的监测方法,其中边坡监测与锚索支护一体式设备包括:锚索支护组件、监测组件、第一传感模组、第二传感模组和控制组件,通过锚索支护组件进行边坡的锚固以及提供预应力,监测组件配合位移传感器监测和判定锚固后的岩体是否发生变化,施加的预应力是否失效,振动传感器监测单点位置的状态和判断设备是否处于震动或位移,各激光位移计判断相邻的设备之间是否已发生相对位置的变化,从边坡的锚固孔、预应力以及边坡整体进行监测,最后通过控制组件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监测更加全面有效。本申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边坡的支护监测将边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监测,存在监测不全面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627705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410104040.4
申请日:2024-01-2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国锚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地下工程支护监测设备及地下工程支护的监测方法,其中,地下工程支护监测设备,包括:支护组件、第一监测组件和第二监测组件。通过监测管的设置支撑了锚索的锚固点以及锁具之间的锚固孔空间,形成一定的支撑后,再通过第一监测组件对锚固孔的孔壁进行监测,并采集周围的岩体变化信息,能够实时监测,再结合第二监测组件对整个支护点的位移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能够有效地避免监测不及时不全面的问题。本申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地下通道的支护以及监测存在监测不全面,出现支护点变形时,不能提前预警和补充支护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287225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73778.7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国锚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磁悬浮轨道和管片一体化衬砌拼装的TBM施工设备及方法,其中,磁悬浮轨道和管片一体化衬砌拼装的TBM施工设备包括:掘进机构和拼装机构,采用超导材料制成的驱动线圈和/或感应线圈进行掘进机刀盘的驱动,能够实现电能的高转化率和高利用率,增加掘进的功率,同时设置拼装机构在掘进机构的一侧,随着掘进机构的逐步挖掘漏出安装空间,再通过拼装机构进行集成管片与拼装管片的安装,同步进行挖掘和拼装工作,从而提高了隧道建设的效率。本申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隧道施工受到工序相互影响和破岩效率的影响导致综合施工效率低下,施工周期较长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000900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111245645.8
申请日:2021-10-26
Applicant: 安标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隧道或平硐施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回收锚索的锚具及其安装、回收与锁固方法,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包括:锁止结构,所述锁止结构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第一侧;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第一端与所述锁止结构锁紧,所述连接构件第二端卡接在所述壳体第二侧;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位于所述连接构件第一端与所述连接构件第二端之间且压在所述连接构件相对两侧,所述连接结构一端贯穿所述连接构件第二端且与所述连接构件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结构贯穿所述连接构件的一端连接有锚索。当旋转所述锚索,连接结构挤压连接构件,连接构件第一端相对锁止结构移动,通过旋转外拉锚索就可以实现锚索的回收,结构简单,回收操作快捷。
-
公开(公告)号:CN116150856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410812.2
申请日:2023-04-17
Applicant: 北京国锚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数字岩石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围岩位移可视化模型生成方法、感知桩、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本实施例提供的围岩位移可视化模型生成方法能够监测隧道工程、地下工程等工程的围岩变形量,通过将隧道工程以隧道方向分为多个平面,并获取同一平面下每个关键点位置,以获得每个关键的位移数据,进而根据该位移数据能够得到每一个平面的位移轮廓,进而基于多个平面的位移轮廓构建面域矩阵,并基于该面域矩阵生成了围岩位移可视化模型,使得相关人员能够根据该围岩位移可视化模型清晰的对隧道工程进行监测和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6066132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138436.6
申请日:2023-02-1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国锚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刀盘上具有电磁冲击结构的隧道掘进机,包括:隧道掘进机主体,隧道掘进机主体包括刀盘;电磁冲击结构,电磁冲击结构包括框架、电磁机构和冲击器机构,框架固定设置在刀盘上,电磁机构固定在框架内,冲击器机构可移动地设置在电磁机构内。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隧道掘进机在对较硬的岩石掘进的时候滚刀损耗比较严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142859B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066064.2
申请日:2022-09-0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中铁二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IPC: E21D9/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隧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管幕施工设备及管幕施工方法。其中,管幕施工设备中:管幕组件包括多个依次相连的钢管结构,相邻钢管结构之间具有限位结构,便于拆卸,掘进组件包括多个挖掘结构,多个挖掘结构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多个钢管结构内;驱动组件为多个,多个驱动组件与多个钢管结构一一对应地设置,驱动组件包括推进机构和旋转机构,推进机构的输出端连接于旋转机构的底座,旋转机构的输出端与挖掘结构可拆卸地相连,旋转机构与钢管结构相接触。本申请适用于浅埋隧道的施工,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管幕施工过程中,钢管的顶进精度无法保证,形成的管幕结构可靠性差以及单管顶进多次扰动带来的地表沉降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142859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1066064.2
申请日:2022-09-0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中铁二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IPC: E21D9/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隧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管幕施工设备及管幕施工方法。其中,管幕施工设备中:管幕组件包括多个依次相连的钢管结构,相邻钢管结构之间具有限位结构,便于拆卸,掘进组件包括多个挖掘结构,多个挖掘结构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多个钢管结构内;驱动组件为多个,多个驱动组件与多个钢管结构一一对应地设置,驱动组件包括推进机构和旋转机构,推进机构的输出端连接于旋转机构的底座,旋转机构的输出端与挖掘结构可拆卸地相连,旋转机构与钢管结构相接触。本申请适用于浅埋隧道的施工,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管幕施工过程中,钢管的顶进精度无法保证,形成的管幕结构可靠性差以及单管顶进多次扰动带来的地表沉降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