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复合加载‑局部补缩消除金属制件裂纹的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7138707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312076.1

    申请日:2017-05-05

    Applicant: 中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D18/02 C22C21/14 C22C21/16 C22C21/18 C22F1/05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复合加载‑局部补缩消除金属制件裂纹的工艺,包括:来料检查、清洗;电阻炉中450左右烘干;模具预热温度200至300℃,150℃左右喷石墨润滑剂;铝合金熔炼至720℃保温30分钟精炼;在负重轮直壁处充满金属的高度较零件设计尺寸高出S,继续加压,底部开始凝固,内冲头趋于静止,碟簧产生压缩变形,这时外冲头相对内冲头向下移动,压力机的总压力除克服碟簧力,剩余压力全部作用在制件正在凝固的直壁处,使其在压力下凝固,同时将压力传递到最后凝固区热节处,加压的同时,将充填时直壁多出S高度的金属补缩给直壁和热节处,通过对直壁和热节处的局部加载和补缩。

    金属液态填充、塑性流动复合模锻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7138706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311845.6

    申请日:2017-05-05

    Applicant: 中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D18/02 B22D18/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液态填充、塑性流动复合模锻工艺,采用锻模系统完成该工艺,该工艺包括:在一个模具形腔中,液态或半固态金属首先在第一压力作用下完成充型、凝固,获得与成形零件形状的毛坯;施加第二压力后已成形金属会迫使一些活动模块产生移动,释放出一些模具空间,同时使预段毛坯在压力作用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塑性变形,最后获得成形零件,其中,第一压力值小于第二压力值。

    T形件半固态模锻成形工艺
    5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964734A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710312525.2

    申请日:2017-05-05

    Applicant: 中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J5/004 B21J5/02 B21J13/02 B22D18/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T形件半固态模锻成形工艺,所述的工艺所述的工艺需采用T型件模锻系统加工完成,采用机械搅拌法制备铝基复合半固态坯料,将半固态坯料在二次重熔的温度下加热50分钟,将半固态合金倒入容置半固态坯料的T型件模具空腔内,合金填充T型件轴线垂直的圆柱体,在第一压力下进行液态填充,冲头压力小于或等于压在左滑块、右滑块上的液压活塞,铝基复合半固态坯料凝固后在第二压力下继续加载冲头,使已凝固的金属部分推动所述的左滑块、右滑块向外移动,所述的左滑块、右滑块到达设定位置后,停止冲头加载,通过塑性变形完成两个轴线水平不等径地圆柱部分的成形;其中,第一压力小于第二压力。

    一种双金属柱塞泵转子成型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6001443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502247.2

    申请日:2016-06-30

    Applicant: 中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C9/22 B22C9/082 B22D19/0081 B22D19/16

    Abstract: 一种双金属柱塞泵转子成型工艺,属于柱塞泵转子加工成型技术领域,按如下步骤依次进行:a、采用三维设计软件,对柱塞泵结构及柱塞泵转子浇注系统进行三维设计;b、浇铸柱塞泵转子;c、去除工件表面的毛刺及沙粒,打磨钢基体转子通孔圆柱面;d、配制悬浊液;e、将悬浊液涂覆在通孔圆柱面上后烘干;f、钢基体转子烘干后,将无水四硼酸钠粉末填入钢基体转子上的通孔中填满;g、将钢基体转子放入高温炉中充分预热,将熔炼好的铸造铜合金浇入充分预热的钢基体内,空冷后机械加工成型,得到钢‑铜双金属柱塞泵转子。本发明提高了柱塞泵转子力学性能,改善生产操作工艺,降低生产成本,为高耐磨、高强度转子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一种密封结构
    5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019286B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410282555.X

    申请日:2014-06-23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引线过程中的密封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高压环境下对从密封腔体内引出的导线进行密封的结构。本发明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密封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利用线槽来将导线在底座与密封盖之间作至少两次折转,从而不再属于现有技术中的一级堵塞机构,而成为具备多级折转结构的堵塞方案;此外,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统一孔径的穿线孔无法适用高压环境的问题,将斜孔式的穿线孔与可变形密封件相结合,从而在高压工况环境下,实现压力越大,密封越紧密的技术效果。由此,本发明所提供的高压工况下用于引线过程中的密封结构,完全能够有效杜绝外泄、内浸等问题。

    Mg-Gd-Y-Zr铸造镁合金的一种微弧氧化处理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4404601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796222.9

    申请日:2014-12-19

    Applicant: 中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5D11/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镁合金表面处理领域,特别涉及Mg-Gd-Y-Zr铸造镁合金的一种微弧氧化处理工艺,具体步骤如下:(1)配制各个处理工艺所需溶液;(2)高稀土铸造镁合金前处理工艺;(3)Mg-Gd-Y-Zr铸造镁合金分阶段微弧氧化处理工艺;(4)Mg-Gd-Y-Zr铸造镁合金后续处理工艺,其中,微弧氧化电解液组成为:Na2SiO3 10~20g/L,Na2B4O4 10~30g/L,Na3PO4 10~20g/L,(NaPO4)6 10~30g/L,Ni(CH3COO)2 0.5~1.5g/L,NaOH 5~15g/L;后续处理溶液为:Na2SiO3 10~20g/L,NaOH 40~60g/L,NaF 20~40g/L;而微弧氧化过程采用分阶段处理,使得该类Mg-Gd-Y-Zr铸造镁合金表面处理能够得到膜层均匀、耐腐蚀性好的褐色膜层,为该类高稀土铸造镁合金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可能。

    两级电磁驱动定量浇注的铸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53498B

    公开(公告)日:2023-02-10

    申请号:CN202111179521.4

    申请日:2021-10-11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两级电磁驱动定量浇注的铸造方法,属于现代铸造生产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主要由熔池、第一定量槽、第二定量槽、两级电磁驱动装置组成的浇注装置,然后通过对体积定量控制,依靠两级电磁驱动力来达到对金属液的循环定量浇注。本发明适用于铝合金、铜合金、锌合金、镓铟锡合金以及不锈钢等多种合金的浇注,在工艺方法方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更简单方便,成本更低,浇注更精确,而且实现了循环定量浇注,符合绝大部分企业的使用要求。

    基于电沉积中间层的铝/钢双金属复合材料铸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35066A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1243846.9

    申请日:2022-10-12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电沉积铬中间层的铝/钢双金属液‑固复合铸造方法,是在预处理的钢基体表面电沉积一层纯铬中间层,预热后浸没在铝合金熔体中进行热浸处理,最后采用液‑固复合工艺浇注铝合金熔体,凝固得到铝/钢双金属复合材料。在铝/钢界面引入铬中间层可以提高液态铝合金熔体与固态钢基体间的润湿性,且以铬中间层作为屏障,避免钢基体与铝合金熔体间的直接接触,显著抑制了界面处铝‑铁脆性相的形成,提高了铝/钢双金属界面的结合强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