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27398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210702707.1
申请日:2022-06-21
Applicant: 中北大学 , 山西中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F41H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装甲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高韧性异质界面层的轻质防弹抗爆多相复合装甲材料;多相复合装甲材料的主体结构包括自迎弹面向内依次设置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止裂层、陶瓷碎弹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复合材料吸能层和碳纤维复合材料支撑层,且任意相邻两层均由高韧性异质界面粘接剂胶膜层粘接在一起;能够解决当前防弹抗暴装甲材料密度大、背凸严重、抗连续射击能力不足的问题。本发明的粘接方法能够有效增强异质界面的粘接强度,提升临界能量释放率,同时提升防护装甲对贯穿性损伤和非贯穿性损伤的防护等级,除可应用于防弹抗爆装甲以外,还可应用于多种抗高速冲击结构,如高速列车车身,各种飞行器壳体、单兵防护用具等。
-
公开(公告)号:CN114575148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464030.2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中北大学 , 山西中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导电纤维布的精简制备方法及其宽频吸收电磁波复合材料,采用层层自组装配合化学还原工艺使石墨烯纳米片均匀负载于玻璃纤维布表面并相互搭接形成导电层。通过超声功率以及时间的控制,将所有物理吸附于玻璃纤维布表面的氧化石墨烯去除,从而使负载的氧化石墨烯通过与玻璃纤维布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以及片层之间的π‑π作用均匀包裹在玻璃纤维布表面。本发明方法简单易行,绿色环保,易于实现规模化生产;此外,在石墨烯含量极低的情况下就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和非常优异的吸波性能。将所述石墨烯导电纤维布作为增强体与聚合物基体复合,可以获得厚度薄、吸收强度高以及吸收带宽的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4589979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210075312.3
申请日:2022-01-22
Applicant: 中北大学 , 山西中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B32B9/00 , B32B9/04 , B32B27/34 , B32B27/02 , B32B17/02 , B32B3/12 , B32B3/08 , B32B7/025 , B32B7/12 , B32B37/12 , B32B37/06 , B32B37/10 , B32B38/00 , C08G77/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兼具抗高速冲击和吸波隐身功能的蜂窝夹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蜂窝夹芯复合材料依次由透波层、吸波层和反射层复合而成;透波层由低介电常数连续纤维布和低介电常数树脂制备而成,能够提供良好的阻抗匹配性能,从而使入射电磁波能够尽可能多的进入到材料内部;中间吸波层为填充有一定高度比的纯剪切增稠胶和吸波功能粒子/剪切增稠胶混合物的蜂窝,能够赋予材料强大的电磁波损耗能力;底层反射层为碳纤维布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能够使未被吸收的电磁波被反射并被二次损耗。本发明能够解决蜂窝壁涂覆吸波剂工艺存在
-
公开(公告)号:CN115635066A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1243846.9
申请日:2022-10-12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电沉积铬中间层的铝/钢双金属液‑固复合铸造方法,是在预处理的钢基体表面电沉积一层纯铬中间层,预热后浸没在铝合金熔体中进行热浸处理,最后采用液‑固复合工艺浇注铝合金熔体,凝固得到铝/钢双金属复合材料。在铝/钢界面引入铬中间层可以提高液态铝合金熔体与固态钢基体间的润湿性,且以铬中间层作为屏障,避免钢基体与铝合金熔体间的直接接触,显著抑制了界面处铝‑铁脆性相的形成,提高了铝/钢双金属界面的结合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789541A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210714970.2
申请日:2022-06-23
Applicant: 中北大学 , 山西中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塑料成型模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大长径比双层圆桶件高精度高效率注塑模具及其成型方法,包括支撑座板(1),支撑座板(1)下表面中部通过定位螺钉(31)依次安装有动模固定框(2)和动模座板(3);支撑座板(1)上表面中央通过设置下型芯模放置腔适配安装有下型芯模(14);下型芯模(14)设有用于适配放置外模筒(20)的下半圆腔(141),下半圆腔(141)右侧敞口、左侧设有下半腔底(142),下半腔底(142)上设有用于适配放置内模杆(21)的下半圆孔(143),下型芯模(14)上表面设有定位凸(144)和下半进料槽(145)、余位槽(146)。本发明设计合理,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589979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10075312.3
申请日:2022-01-22
Applicant: 中北大学 , 山西中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B32B9/00 , B32B9/04 , B32B27/34 , B32B27/02 , B32B17/02 , B32B3/12 , B32B3/08 , B32B7/025 , B32B7/12 , B32B37/12 , B32B37/06 , B32B37/10 , B32B38/00 , C08G77/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兼具抗高速冲击和吸波隐身功能的蜂窝夹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蜂窝夹芯复合材料依次由透波层、吸波层和反射层复合而成;透波层由低介电常数连续纤维布和低介电常数树脂制备而成,能够提供良好的阻抗匹配性能,从而使入射电磁波能够尽可能多的进入到材料内部;中间吸波层为填充有一定高度比的纯剪切增稠胶和吸波功能粒子/剪切增稠胶混合物的蜂窝,能够赋予材料强大的电磁波损耗能力;底层反射层为碳纤维布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能够使未被吸收的电磁波被反射并被二次损耗。本发明能够解决蜂窝壁涂覆吸波剂工艺存在的不易控制涂层厚度且难以保证均匀性等方面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4539617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447317.4
申请日:2022-04-27
Applicant: 中北大学 , 山西中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四氧化三铁/还原氧化石墨烯绿色工业化制备方法及其吸波树脂复合材料。将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与二价、三价铁盐混合溶液在反应釜中共同升温搅拌,并以碱性溶液调节pH值后进行第一阶段反应,然后加入还原剂进行第二阶段反应,反应完成后在强磁场下沉淀分离,洗涤后的沉淀物经干燥,即得到四氧化三铁/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吸波粒子。本方法不使用有毒有害的原料且具有良好的可控性与稳定性。此外,利用分层固化工艺制备了四氧化三铁/还原氧化石墨烯/环氧树脂吸波复合材料。本发明将电磁波的介电损耗和磁损耗有效结合,并且通过具有良好可控性与稳定性的简单工艺解决了比重较大的功能粒子在与树脂共混、固化过程中的沉降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575148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464030.2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中北大学 , 山西中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导电纤维布的精简制备方法及其宽频吸收电磁波复合材料,采用层层自组装配合化学还原工艺使石墨烯纳米片均匀负载于玻璃纤维布表面并相互搭接形成导电层。通过超声功率以及时间的控制,将所有物理吸附于玻璃纤维布表面的氧化石墨烯去除,从而使负载的氧化石墨烯通过与玻璃纤维布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以及片层之间的π‑π作用均匀包裹在玻璃纤维布表面。本发明方法简单易行,绿色环保,易于实现规模化生产;此外,在石墨烯含量极低的情况下就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和非常优异的吸波性能。将所述石墨烯导电纤维布作为增强体与聚合物基体复合,可以获得厚度薄、吸收强度高以及吸收带宽的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4539617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447317.4
申请日:2022-04-27
Applicant: 中北大学 , 山西中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四氧化三铁/还原氧化石墨烯绿色工业化制备方法及其吸波树脂复合材料。将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与二价、三价铁盐混合溶液在反应釜中共同升温搅拌,并以碱性溶液调节pH值后进行第一阶段反应,然后加入还原剂进行第二阶段反应,反应完成后在强磁场下沉淀分离,洗涤后的沉淀物经干燥,即得到四氧化三铁/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吸波粒子。本方法不使用有毒有害的原料且具有良好的可控性与稳定性。此外,利用分层固化工艺制备了四氧化三铁/还原氧化石墨烯/环氧树脂吸波复合材料。本发明将电磁波的介电损耗和磁损耗有效结合,并且通过具有良好可控性与稳定性的简单工艺解决了比重较大的功能粒子在与树脂共混、固化过程中的沉降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479359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424517.2
申请日:2023-04-20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固‑液成形的铝/铁双金属界面二次热浸处理方法,是将预热的铁基体先浸入到热浸溶体中包覆热浸镀层,再浸没到锡保护熔体中二次热浸处理包覆保护镀层后冷却凝固。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热浸处理必须立即浇铸的限制,允许在热浸镀层后一段时间内浇铸而不会被氧化,保证了铝/铁双金属冶金结合的强度,确保了铝/铁双金属铸件的优良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