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65855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1712403.4
申请日:2023-12-13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高氮不锈钢的表面处理方法,属于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氮马氏体不锈钢表面耐蚀性不足,尤其是在盐雾环境下耐蚀性不足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氮不锈钢的表面处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高氮不锈钢零件在可控氧化气氛中进行热处理;将热处理后的高氮不锈钢零件冷却至室温;将冷却后的高氮不锈钢零件进行深冷处理;将深冷处理后的高氮不锈钢零件进行回火处理,得到高盐雾耐蚀性的高氮不锈钢零件。经过所述表面处理方法处理后的高氮不锈钢,合金钢表面C含量显著降低,在盐雾环境下的耐蚀性显著提高,有助于扩大高氮不锈钢的应用场景和提高其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6377333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472542.8
申请日:2023-04-27
Applicant: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组织细质化与均质化的微合金化轴承钢铸坯,属于钢铁材料组织性能调控技术领域。成分为,C:0.93%–1.05%,Si:0.20‑0.50%,Mn:0.20%‑0.50%,Cr:1.30‑1.6%,S:≤0.01%,P:≤0.02%,Cu:≤0.25%,Mo:≤0.30%,Nb:≤0.30%,V:≤0.30%,Zr:0‑0.30%和Al≤0.05%。在此基础上,可以添加稀土(Ce、La):≤0.05%,Ni:≤1.0%;余量为Fe。优点在于,将铸坯原始奥氏体尺寸细化5倍以上,可以大幅度提升轴承钢耐磨性能、疲劳寿命和强韧性;不仅可以应用于轴承钢、齿轮钢和模具钢,也可以在其他钢铁材料组织调控中得到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261737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210778132.1
申请日:2022-06-29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12 , C22C38/14 , C22C38/02 , C22C38/16 , C22C38/20 , C22C38/38 , C22C38/22 , C22C38/26 , C22C38/24 , C22C38/28 , C22C38/42 , C22C38/58 , C22C38/44 , C22C38/48 , C22C38/46 , C22C38/50 , C22C38/08 , C22C33/04 , C21D8/12
Abstract: 一种空冷高强韧轻质奥氏体钢及其制备方法,成分重量百分数为:C:0.85%–1.25%,Mn:25%‑35%,Al:6%‑11%,S:≤0.01%,P:≤0.02%,Mo:≤1.0%,Nb:≤1.0%,V:≤1.0%,W:≤1.0%,Zr:≤1.0%,余量为Fe。通过电炉或转炉冶炼,然后通过锻造或热轧形成板材、棒材、管材或线材,最后通过固溶处理和空冷条件下实现高强韧,即室温力学性能为屈服强度Rp0.2≥500MPa,抗拉强度Rm≥900MPa,延伸率A5≥40%和‑40℃V‑型冲击韧性≥100J/cm2。通过以上成分和工艺制备出的低密度奥氏体钢具有导磁率≤1.01的优异抗磁性能。该钢具有轻质、无磁、高强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480984B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111534311.2
申请日:2021-12-15
IPC: C22C38/14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12 , C22C30/00 , C21D8/00 , C21D8/02 , C21D8/06 , C21D6/02
Abstract: 一种Ti合金化低密度高强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低密度钢技术领域。化学质量百分比为:4.5%≥C≥1%,35%≥Mn≥25%,12%≥Al≥8%,10%≥Ti≥1%,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在此基础上添加Mo≤5%、V≤5%、Nb≤0.5%、稀土微合金元素进行强化;微观组织由奥氏体基体和析出相组成,利用TiC析出相在低密度钢中起到细化晶粒作用。通过冶炼、锻造和固溶处理,利用TiC析出相的调控及细化晶粒作用,获得奥氏体基低密度钢,密度≤6.6g/cm3,抗拉强度≥1000MPa。
-
公开(公告)号:CN113755766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0936550.4
申请日:2021-08-16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规格长寿命高碳轴承钢棒材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轴承钢领域。化学组成包括:0.93~1.05wt%C,1.20~1.80wt%Cr,0.02~0.15wt%Mo,0.02~0.15wt%Nb,0.02~0.15wt%V,0.02~0.15wt%Zr,其中Nb、V、Mo和Zr的总量要求0.05wt%≤Nb+V+Mo+Zr≤0.30wt%,余量的铁及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通过将轴承钢进行Nb、V、Mo和Zr微合金化添加,大幅细化原始奥氏体组织与碳化物尺寸,实现本发明的大规格轴承钢的接触疲劳寿命的大幅提升,满足大型轴承对大规格轴承钢棒材质量与寿命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030065B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010683855.4
申请日:2020-07-16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轴承钢的组织细化与均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渗碳轴承钢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渗碳轴承钢包括:0.18~0.24wt%C、0.4~0.6wt%Cr、0.20~0.40wt%Si、0.40~0.70wt%Mn、1.6~2.2wt%Ni、0.15~0.35wt%Mo、0.001~0.01wt%S、0.001~0.015wt%P、0~0.20wt%Nb、0~0.20wt%V和余量的铁;所述Nb和V的含量不同时为0。本发明添加适量的Nb和V,配合其他元素,可以细化晶粒尺寸、抑制渗碳过程中钢中出现大颗粒碳化物和提高钢铁材料的组织均匀性,进而提高渗碳轴承钢的接触疲劳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2111696A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11055618.X
申请日:2020-09-29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20 , C22C38/22 , C22C38/26 , C22C38/42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48 , C21D8/06 , C21D1/32 , C21D1/18
Abstract: 一种高等向性和长接触疲劳寿命的高碳轴承钢及制造方法,成分设计为:C:0.93‑1.05wt%、Cr:1.45‑1.60wt%、Si:0.20‑0.35wt%,Mn:0.25‑0.45wt%、P≤0.015%wt%、S≤10ppm、Nb:0.01‑0.20wt%、Mo:0.01‑0.20wt%、V:0.01‑0.20wt%,余量为Fe;其中Nb、V、Mo微合金化元素的添加的为单一或联合添加,微合金总量限制在0.05%≤Nb+Mo+V≤0.40%的范围内。优点在于,获得高等向性和超长接触疲劳寿命的高端轴承钢。
-
公开(公告)号:CN112030065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683855.4
申请日:2020-07-16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轴承钢的组织细化与均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渗碳轴承钢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渗碳轴承钢包括:0.18~0.24wt%C、0.4~0.6wt%Cr、0.20~0.40wt%Si、0.40~0.70wt%Mn、1.6~2.2wt%Ni、0.15~0.35wt%Mo、0.001~0.01wt%S、0.001~0.015wt%P、0~0.20wt%Nb、0~0.20wt%V和余量的铁;所述Nb和V的含量不同时为0。本发明添加适量的Nb和V,配合其他元素,可以细化晶粒尺寸、抑制渗碳过程中钢中出现大颗粒碳化物和提高钢铁材料的组织均匀性,进而提高渗碳轴承钢的接触疲劳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1763889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489419.3
申请日:2020-06-02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轴承钢的组织细化与均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碳轴承钢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高碳轴承钢化学组成为:C:0.80~1.20wt%、Cr:0.40~2.0wt%、Mn:0.15~0.75wt%、Si:0.15~0.75wt%、Nb:0~0.20wt%、Mo:0~0.20wt%、V:0~0.20wt%、P≤0.015wt%、S≤0.01wt%,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Nb、Mo和V的含量不同时为0。本发明通过向高碳轴承钢中添加微合金化元素Nb、Mo和V,配合其他元素组分,可以有效细化轴承钢基体组织,促进大量纳米碳化物析出,进而提高高碳轴承钢的接触疲劳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6086631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712698.9
申请日:2016-08-23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20 , C22C38/22 , C22C38/24 , C22C38/26 , C22C38/28 , C22C38/42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48 , C22C38/50 , C22C38/60 , C21D1/26 , C21D8/00 , C21D1/18 , C21D6/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38/22 , C21D1/18 , C21D1/26 , C21D6/04 , C21D8/005 , C22C38/001 , C22C38/002 , C22C38/008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20 , C22C38/24 , C22C38/26 , C22C38/28 , C22C38/42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48 , C22C38/50 , C22C38/60
Abstract: 一种高硬度高耐磨高氮马氏体不锈轴承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合金钢技术领域。该轴承钢的化学成分重量%为:C:0.65%~1.25%,Cr:13.00%~20.00%,Mo:0.15~4.50%,N:0.05~0.50%,V:0.03~1.20%,Nb≤0.1%,Si≤1.00%,Mn≤1.00%,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不纯物,并且Ti≤0.0020%,Al:≤0.008%,P≤0.010%,S≤0.008%,Cu≤0.25%,Ni≤0.30%,Ca≤0.001%,As≤0.04%,Sn≤0.03%,Sb≤0.005%,Pb≤0.002%,其中0.8%≤C+N≤1.50%。本发明系列化高氮轴承钢表面硬度可以达到62HRC以上、耐蚀性能比传统高碳高铬轴承钢高出50倍以上、最高使用温度可达350℃,传统高碳高铬轴承钢疲劳寿命L10的10倍左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