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仿生侧线感知阵列

    公开(公告)号:CN108362334B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申请号:CN201810107857.1

    申请日:2018-02-02

    Abstract: 一种水下仿生侧线感知阵列,包括仿生侧线阵列结构本体、流道通水孔、内部通道以及若干水流和水压复合传感器,其中,水流和水压复合传感器包括电活性聚合物智能材料纤毛、压强传感器、电极和底座,仿生侧线阵列结构本体沿长度方向内部开设有内部通道,水流和水压复合传感器设置在内部通道内,仿生侧线阵列结构本体一侧开设有若干个与内部通道相连通的流道通水孔;底座设置在内部通道内,底座上设置有四个电极,底座上设置有电活性聚合物智能材料纤毛压强传感器布置在底座上。本发明具有模拟鱼类侧线系统,同时感知水流和水压变化,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和精度高,可以为精确感知侧线阵列周围水环境变化提供测量依据。

    一种弯曲状态下的软体双向弯曲气动执行器的数学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63385B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910452745.4

    申请日:2019-05-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弯曲状态下的软体双向弯曲气动执行器的数模构建方法,该方法将软体双向弯曲气动执行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膨胀侧,另一部分为未膨胀侧。首先分别对膨胀侧进行力学分析,计算其拉伸变形与弯曲变形,然后对未膨胀侧进行力学分析,计算其压缩变形与剪切变形,最终通过整体的弯矩守恒,建立输入压力与执行器弯曲角度间的关系。本发明提供了新的适用于软体双向弯曲气动执行器的弯曲状态下的数学模型建立方法,精确得出了驱动压力与双向弯曲气动执行器的弯曲角度之间的关系式,填补了该领域研究的空白,对其精确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种用于将多路进样阀阀体零位和光栅码盘零位对正的对正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03015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349973.9

    申请日:2019-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多路旋转阀的阀体和光栅码尺零位对正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底座,底座上有螺纹孔,用于固定多路进样阀,一个红光束灯通过束灯安装座固定在底座一端,红光束灯光束正对多路进样阀入口;底座另一端装有一台码盘定位电机,码盘定位电机轴末端安装有轴套,轴套和多路进样阀尾端未固定的光栅码盘相连,码盘定位电机带动光栅码盘旋转。本发明通过多路进样阀阀体驱动电机带动阀体旋转,通过观察阀体出口红光光束定位阀体零点,通过码盘定位电机带动光栅码盘旋转,通过读取光栅读头信号确定码盘零位,当阀体和码盘都到达零位时,使用紧定螺钉固定光栅码盘,实现光栅码盘和阀体零位对正。

    一种水下复合仿生探测装置及探测目标融合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98430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0898471.7

    申请日:2018-08-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复合仿生探测系统及探测目标融合识别方法,包括水下激光探测模块、人工侧线感应模块以及电场探测通信模块。利用激光探测装置采集信息进行近距离高精度测距、定向及水下目标成像;利用人工侧线装置采集的水流水压信息得到航行器相对速度、所处深度,以及定位水下振源;利用电场探测通信装置进行障碍物探测和水下通信,最后使用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融合识别方法,通过三类探测系统传感单元的信息融合,以及多个航行器之间的信息交互,为通过水下航行器集群控制执行复杂任务提供保障。通过不同探测系统得到的协同信息,实现水下航行器的高精度自主探测功能,为水下航行器进行海洋集群探测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途径。

    一种环保垃圾桶
    4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737394U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1020216035.6

    申请日:2010-06-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保垃圾桶。包括外桶以及桶盖,外桶内设置有内桶,内桶的上端套装有桶圈,封口机通过桶圈设置于内桶的侧壁上,内桶的侧壁上开设有收袋口,在收袋口两侧的桶圈上开设有若干小孔,弹性绳的上端设置有小环,弹性绳的下端穿过小孔并与内桶的下端相连,内桶的上侧设置有封口绳,封口绳依次穿过各个小环,桶圈上设置有传动滑轮,封口机的下端设置有定位滑轮,封口绳的两端连接到封口盖环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环保垃圾桶通过牵引封口绳将垃圾袋口收拢并送入封口机,然后由封口机自动完成对垃圾袋的封口过程,有效地避免了人与垃圾的直接接触;同时垃圾袋封口的过程封闭在垃圾桶内完成,无需移动或打开垃圾桶,解决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