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50355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693899.X
申请日:2021-06-2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A61K31/517 , A61K31/437 , A61K45/06 , A61P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小分子化合物GSK923295和伊斯平斯作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激动剂(tPA)在制备溶栓药物中的应用,其首次发现GSK923295和伊斯平斯具有提高重组tPA的酶活性的效果,能够提高tPA类溶栓药物的溶栓活性,因而可作为其辅助成分用于开发治疗血栓性疾病的药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243338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524856.9
申请日:2021-05-1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A01K67/027 , A61B5/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鼠缺血性卒中模型的构建方法。该方法在小鼠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给予电流刺激形成血栓栓子,并活动血栓栓子,使其自发经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进入颅内,造成颅内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堵塞,继而导致急性脑部供血受阻、脑功能障碍。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小鼠缺血性卒中模型的评估方法,该方法利用一种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标记在CCA上形成的血栓栓子,并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仪追踪血栓栓子在小鼠颅内的位置、以荧光强度评估颅内动脉堵塞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229213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524861.X
申请日:2021-05-1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A01K6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结合血栓栓子的近红外荧光探针分子及其在肺栓塞造模和无创定量检测方面的应用。该方法在体外由大鼠血浆、凝血酶、氯化钙与近红外荧光探针分子形成可示踪的血栓栓子,将其剪碎并适度研磨至微米尺度后通过尾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该血栓栓子微粒能在小鼠肺部血管蓄积,进而堵塞血管形成栓塞,实现小鼠肺栓塞模型构建,辅以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则可实现无创定量检测,可应用于溶栓药物溶栓效果评价等方面。
-
公开(公告)号:CN109706731B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1910013006.5
申请日:2019-01-0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D06M11/83 , D06M13/503 , D06M10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组分抗菌纤维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是将光敏剂上的羧基与纤维素上的羟基共价接枝、纳米银再填补纤维素织物上的空隙,从而得到二元纤维素材料,能够产生大量的活性氧,且光敏剂与纳米银二者的结合产生的活性氧大大多于其独立产生的活性氧,抗菌效果也远超过单独的光敏剂或单独的银纳米粒子,该材料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反应条件相对温和、适合工业化生产,可用于制备医用抗菌纤维或日常抗菌纺织品。
-
公开(公告)号:CN110841073B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911203934.4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S2蛋白纳米颗粒耦连单羧基酞菁锌的制备方法和在抗乳腺癌上的应用,将单羧基酞菁锌通过共价耦连的方式结合在MS2蛋白纳米粒表面,具有水溶性好,载药量高,均匀和稳定的特征。酞菁化合物的疏水性导致其在生理环境中聚集,影响了它们的光物理(降低的1O2形成)、化学(降低的溶解度)和生物学(不充分的肿瘤定位)性质,降低其光动力疗法(PDT)功效。通过这种纳米共价耦连提高了酞菁锌对乳腺癌的药效,纳米颗粒可以显著改善单羧基的溶解度,并提供适当的粒径和表面性能,延长血液循环,从而允许通过增强的渗透性和保留效应(EPR)的肿瘤的选择性累积,在乳腺癌的应用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575314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565212.X
申请日:2020-06-1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可溶性尿激酶受体突变体suPARH47C/N259C(suPARcc)在真核胞外蛋白表达中的应用,具体是通过融合表达的方式提高外源蛋白质的表达量,同时利用suPARcc与配体ATF的高亲和性,利用ATF亲和柱从大体积的发酵液中直接高效地捕获目的蛋白。本申请是将suPARcc和常规蛋白酶切位点整合至真核表达系统载体,获得suPARcc基因融合表达载体。待表达的目的基因和suPARcc基因以正确阅读框融合,构建融合表达重组质粒。融合表达重组质粒经转染和稳定细胞系筛选,在真核细胞经诱导分泌表达获得含标签和目的蛋白的融合蛋白,融合标签最后可以通过常规蛋白酶去除。
-
公开(公告)号:CN1939919B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510107773.0
申请日:2005-09-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福州大学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IPC: C07D487/22 , C07F3/06 , A61K31/409 , A61K47/48 , A61P31/04 , A61P1/02 , C07D207/00 , C07D259/00
Abstract: 一种广谱、低毒性的酞菁类杀菌剂,即2-单羧基取代酞菁锌-寡聚赖氨酸偶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杀菌剂是以醋酸锌,邻苯二甲酸酐和偏苯三甲酸酐为起始原料,经固相合成、水解、层析柱分离而得到较纯的2-单羧基取代酞菁锌,然后将2-单羧基取代酞菁锌与寡聚赖氨酸偶合得到最终产物。这种新型的杀菌剂具有多种用途,能杀死不同种类的细菌,具有一定的广谱性。另一方面,该杀菌剂含有能与细菌表面特异性结合的标记物质,可达到特异性杀死细菌而不伤及正常细胞的低毒性的目的。研究发现,该药物在很小的浓度和光剂量下对牙周病的主要致病菌牙龈卟啉菌的杀伤率高于97%,但同时对人牙周膜细胞的影响很小,因此可作为治疗牙周病的有效药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