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114827A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10955318.3
申请日:2018-08-21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Abstract: 一种槽式聚光PV/T混合系统,系统包括槽式聚光器、滤光片、真空管、吸热涂层、传热流体管道、导热胶、太阳能电池、冷却管道。槽式聚光器置于整个系统最下方;滤光片置于槽式聚光器的上方,并且位于光线汇聚处,将槽式聚光器汇聚的光线分为长波和短波两部分;真空管置于滤光片上方接受从滤波片透射过来的长波;吸热涂层电镀在真空管内壁;传热流体管道安装在真空管内与真空管发生热交换;冷却管道置于滤光片下方,冷却管道上安装了若干片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通过导热胶粘贴在冷却管道上。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槽式聚光PV/T系统,通过滤光片的分光原理,提升了传统槽式聚光PV/T混合系统的热能品质和降低电池运行的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429534A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申请号:CN201810182692.4
申请日:2018-03-06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石墨烯和热管强化聚光光伏组件散热的装置,包括聚光透镜、二次聚光器、聚光光伏电池、石墨烯底板、温差发电芯片、两相闭式虹吸热管和若干散热翅片,其中,聚光透镜设置在二次聚光器上方,二次聚光器的下底面与聚光光伏电池连接。石墨烯底板的上端设有凹槽,聚光光伏电池通过导热硅脂设置在凹槽内,石墨烯底板的下端通过导热硅脂与温差发电芯片的热端粘结,温差发电芯片的冷端通过导热硅脂与两相闭式虹吸热管粘结,若干散热翅片安装在两相闭式虹吸热管上。本发明对现有技术进行了优化,来强化聚光光伏组件的散热,从而达到提高聚光光伏系统的效率和聚光电池的使用寿命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08106018A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711143033.1
申请日:2017-11-17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纳米流体的太阳能近全光谱利用光伏热电联用系统,系统包括热电联用模块、出口联箱、水泵、纳米流体水箱、电子调节阀、进口联箱、换热器、油泵、导热油箱;热电联用模块、出口联箱、水泵、纳米流体水箱、电子调节阀与进口联箱按顺序通过管路连接,形成外循环;换热器、油泵、导热油箱与热电联用模块按顺序通过管路连接,形成内循环,内循环中导热油箱里的导热油流经热电联用模块进行换热增温,流经换热器降温后低温导热油经油泵回到导热油箱。热电偶温度计、电子调节阀、热电联用模块形成温度控制系统。本发明能够实现太阳能的全频谱利用,提高发电效率的同时产生高温导热油,提高太阳能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539238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842048.7
申请日:2014-12-30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IPC: H02S40/4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6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纳米流体聚光式光伏热电联产装置,包括光伏电池组件模块,还包括储热组件、光热组件和磁场调节组件;所述储热组件包括储热器和换热管,储热器内设有相变介质,换热管的进口和出口露在储热器之外;所述光热组件包括循环泵、第一、二联箱、多个呈透明状的集热管、以及若干个匀光体、菲涅尔透镜和框架,匀光体是多棱透镜,且多棱透镜的上表面的面积大于其底部面积;所述磁场调节组件包括蛇形磁铁和缠绕在蛇形磁铁臂上的线圈,相邻的两个磁铁臂之间均有一个集热管,蛇形磁铁与多个集热管处于在同一平面上;所述换热管、集热管、循环泵和第一、二联箱内均有纳米流体能循环流动。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而且能提高太阳能利用率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591607A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610120700.3
申请日:2016-03-02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2 , Y02E10/60 , H01L31/0521 , H02S4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纳米流体与菲涅尔聚光式光伏热新型装置,包括太阳能光伏热CPV/T装置阵列、菲涅尔聚光镜、系统纳米流体冷却工质出口、横竖固定轴、系统纳米流体工质入口、横排固定阵列、竖排固定阵列、单元光伏热装置冷却工质循环出口、单元光伏热装置冷却工质循环入口、纳米流体输送管道。本发明不仅实现了对太阳能光电系统与光热系统的耦合,利用大面积菲涅尔聚光镜将太阳辐射聚集在太阳能光伏热CPV/T装置上,而且利用纳米流体的分频吸收辐射特性与高效导热特性,在上层流道吸收太阳能的红外光照与对PV组件的冷却。提高对太阳能的光热转换效率,与冷却PV组件,维持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从而提高太阳能的综合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162411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561551.X
申请日:2015-09-06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IPC: H02S40/4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6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块化单元化的组合式光伏热装置,包括模块化光伏热电池板、热水保温箱、第一液泵、节流阀、冷水储备箱、第二液泵和过滤器。本发明不仅实现了太阳能电池板的模块化,能够进行局部检修、替换,降低了电池板的维护成本,方便、快捷、灵活、有效,而且融合光伏热技术,有效降低了光伏电池板的温度,有利于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光伏热转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539236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842094.7
申请日:2014-12-30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纳米流体平板式光伏热电联产装置,包括光伏电池板,还包括储热组件、光热组件和磁场调节组件;所述储热组件包括储热器和换热管,储热器内设有相变介质,换热管的进口和出口露在储热器之外,所述光热组件包括循环泵和呈透明状的中空板,中空板设置在光伏电池板的正面,且中空板具有空腔,循环泵的出口与中空板的空腔的下部相连通,中空板的空腔的上部与换热管的进口相连通,换热管的出口与循环泵的进口相连通;所述磁场调节组件包括U型磁铁和线圈,线圈绕在U型磁铁上,所述磁场调节组件罩在中空板外,且线圈位于中空板的两侧;所述换热管、中空板和循环泵内均有纳米流体。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而且能提高太阳能利用率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06862832U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621201781.1
申请日:2016-11-08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IPC: G01N15/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全散射法的颗粒测量系统,包括LED光源、聚光透镜一、聚光透镜二、光圈一、光圈二、准直透镜、分束镜、旋转机构、光纤耦合头一、光纤耦合头二、气溶胶颗粒、多元光纤分布板一、多元光纤分布板二、光电倍增管及放大管、计算机。本实用新型基于光全散射法原理,通过旋转机构带动分束镜的旋转来实现双光路测量,分别测量射入气溶胶颗粒的入射光和出射光的光强信号,输入计算机中求得气溶胶颗粒系统的粒径分布。该测量系统需测量入射光和出射光信号,操作简便,同时系统中设计的旋转机构有效的减少了分束镜的数量,避免了因为光在分束镜间传输时损失而影响测量数据,测量结果更加精确。
-
公开(公告)号:CN208797018U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21355718.2
申请日:2018-08-21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IPC: H01L31/05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控温型光伏组件,所述组件包括光伏电池板、热管蒸发段、热管冷凝段、热管绝热段、翅片、复合相变材料以及铝制容器;所述热管蒸发段与光伏电池板背板之间采用导热硅胶粘结,热管冷凝段伸入铝制容器中;所述热管绝热段外表面布置有保温材料,暴露在空气中;所述铝制容器装有复合相变材料,所述铝制容器表面粘结翅片。本实用新型有效降低了组件的温度,提高了发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08797017U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21348133.8
申请日:2018-08-21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IPC: H01L31/05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相变材料辅助冷却的光伏组件,包括光伏电池板,肋片,铝制容器,铝丝,相变材料;所述光伏电池板的正面接收太阳光,背面粘结肋片,所述铝制容器为上方开口的长方体,其开口面积与光伏电池板面积相同,光伏电池板覆盖在铝制容器上,所述肋片向下延伸抵住铝制容器的底部,所述铝丝设置在相邻的肋片之间,所述相变材料设置在铝制容器中。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降低光伏组件的温度,提高了发电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