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海水电解与静电喷雾的船用发动机尾气高效净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388246A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910477271.9

    申请日:2019-06-03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海水电解与静电喷雾的船用发动机尾气高效净化系统,包括电解池、洗涤罐和废液废气处理装置,洗涤罐包括预洗涤罐、氧化反应罐和碱性吸收罐,预洗涤罐连接柴油发动机,利用海水对高温尾气进行预处理,除去细颗粒物、硫化物和氮氧化物后将尾气输入到氧化反应罐;氧化反应罐利用氧化洗涤液对尾气进行氧化处理,除去CO后将尾气输入到碱性吸收罐;碱性吸收罐利用碱性洗涤液对尾气进行处理,除去SO2和NO2;经洗涤罐、氧化反应罐和碱性吸收罐处理后的为其可以直接排放,且各环节的废液也可以直接排入大海,本发明采用“以废治废”,直接利用海水、海水淡化的废水和电解的产物对船舶尾气进行有效的处理。

    一种高效空化灭菌装置
    4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277179B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610751588.3

    申请日:2016-08-29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空化灭菌装置,包括主循环回路和分支回路;所述主循环回路包括循环泵A、阀门A、文丘里管、中心套管、导流片、外水箱、流量计和一个三通,所述中心套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和内管之间通过导流片连接;所述分支回路包括内水箱、循环泵B、阀门B。本发明的最大特点在于在文丘里管扩散段出口端设置一中心套管,中心套管与内水箱入口对接,充分利用液体经过文丘里管时产生的空化泡,因而灭菌效率高、无二次污染,可有效减少循环次数,节约能耗。

    一种中低温余热回收用有机朗肯循环套管式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9780892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910044868.4

    申请日:2019-01-17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低温余热回收用有机朗肯循环套管式换热器,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置于外管内部,二者同轴设置,且内管和外管呈U型布置;外管与外U型连接管通过外管封头连接,内管与外管之间为冷却工质腔,外管的两端分别设置分进气连通管和分出气连通管,分别与主进气连通管、主出气连通管连通;内管采用外凸式非对称式波节管;本发明所提出的套管式换热器提高综合传热效率,同时降低波节管换热器在高危行业应用时在役检测的调试难度。

    一种基于圆柱扰流剪切效应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260972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200365.3

    申请日:2018-10-16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nventor: 张伟 康灿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圆柱扰流剪切效应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包括循环泵、气泡发生装置和管路,通过管路将储水系统依次与循环泵、气泡发生装置连接,形成一个回路;气泡发生装置包括前扩散段、整流段、收缩段、气泡发生段和后收缩段依次连接,气泡发生段对称设置若干组细管,细管的一端置于气泡发生段内部,另一端延伸至气泡发生段的外部,置于气泡发生段内部的每组细管的管口相对设置,且在气泡发生段内部的细管端部设有气泡破碎器,本发明利用圆柱细管尾流下游背面尾流区具有高强度的湍流脉动和旋涡剪切效应,气泡与水流接触后迅速破碎成为一系列雾化状态碎泡,高效、大量且安全的产生微米级甚至纳米级微小气泡。

    一种基于超声导波的管道缺陷类型判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03632B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510658733.9

    申请日:2015-10-12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超声导波的管道缺陷类型判别方法,通过将导波传感器周向均布于管道上采集导波回波信号,并对该信号进行小波分解重构得到缺陷波曲线,进而得到特征小波包曲线,随后将缺陷波曲线和特征小波包曲线的特征参数比值作为缺陷类型判定系数,通过比较缺陷类型判定系数和裂纹缺陷与腐蚀缺陷宽度尺寸界值大小,不仅能够快速判断管道缺陷的有无,还可以准确判定管道的缺陷类型。该方法简单快捷,能够节省大量的检测时间,对检测人员的技术要求也相对较低,该判别方法的判定准确率大于85%。

    一种高温泵轴承冷却余热回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766373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80399.1

    申请日:2016-12-20

    Applicant: 江苏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0/02 F04D29/5866 F04D29/58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温泵轴承冷却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泵轴承箱体、膨胀阀、干燥过滤器、水冷模块、压缩机、汽液分离器;所述泵轴承箱体通过管道依次连接膨胀阀、干燥过滤器、水冷模块、压缩机和汽液分离器,并形成闭合回路;所述泵轴承箱体内部设有热交换区,所述热交换区焊接有分段交错排列的肋片组。所述肋片组中肋片形状呈三角形,材料为铝,所述肋片组与主轴中心线成18°~20°,交错排列的所述肋片组中每排肋片长度相同。本发明可以有效地利用了流体流动、对流换热、及强化传热原理,系统的传热效率高,可实现高温泵上轴承的有效冷却。

    一种高效空化灭菌装置
    4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277179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751588.3

    申请日:2016-08-29

    Applicant: 江苏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34 C02F2201/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空化灭菌装置,包括主循环回路和分支回路;所述主循环回路包括循环泵A、阀门A、文丘里管、中心套管、导流片、外水箱、流量计和一个三通,所述中心套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和内管之间通过导流片连接;所述分支回路包括内水箱、循环泵B、阀门B。本发明的最大特点在于在文丘里管扩散段出口端设置一中心套管,中心套管与内水箱入口对接,充分利用液体经过文丘里管时产生的空化泡,因而灭菌效率高、无二次污染,可有效减少循环次数,节约能耗。

    一种采用双分流叶片的旋喷泵集流管

    公开(公告)号:CN106246605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751589.8

    申请日:2016-08-29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双分流叶片的旋喷泵集流管,在集流管内流道的入口段的转弯处设有分流叶片A和分流叶片B,分流叶片A设于靠近转弯处的外侧圆弧处,分流叶片B设于靠近转弯处的内侧圆弧处,分流叶片A的凹面与转弯处的外侧圆弧方向相同,分流叶片B的凹面与转弯处的内侧圆弧方向相同。本发明结构合理、内部流动稳定,使得泵的性能和稳定性提高。集流管入口段内设置的两个分流叶片不但充分考虑到了集流管内流道形状对流动的影响,而且符合流体在集流管内前进时流动参数的变化规律,从而有效提高了集流管内部的流场质量,消除了流体在进入集流管后迅速转弯而可能产生的旋涡与回流,流动的改善对集流管受到的流动作用力改善也有促进作用。

    一种利用风能的摩擦静电发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05897036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331613.2

    申请日:2016-05-18

    Applicant: 江苏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N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源领域,特指一种利用风能作为动力的摩擦静电发电机,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由绝缘圆筒外壳和均匀分布在绝缘圆筒外壳内壁上的正负极结构组成,该正负极结构由摩擦电极和弹簧夹头两部分组成,其中摩擦电极以高分子聚合物为主体,在高分子聚合物的乒乓球拍形正面或背面镀金属层,在高分子聚合物的内部嵌入一层人工纤维;第二部分由绝缘转盘和均匀分布在绝缘转盘内壁上的正负极结构组成;第三部分由带孔的空心连接轴及风能机械能结构组成。本发明巧妙利用风力作为动力产生机械能,推动金属层与高分子聚合物摩擦接触,产生得失电子过程,从而产生电势差,有效的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一种气流负压与旋转毛刷共同作用的吸蝗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875562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248310.4

    申请日:2016-04-20

    Applicant: 江苏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M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流负压与旋转毛刷共同作用的吸蝗装置,包括吸入段、输送段和收集仓,吸入段、输送段均为管状;吸入段的出口端与输送段的入口端相连接,输送段的出口端与收集仓的入口端相连接,收集仓的后端设有网格板;吸入段、输送段和收集仓均相连通。本发明的最大特点在于吸蝗效果好。本装置仅捕集受到装置运行的惊扰而跃起的蝗虫,并不吸入地面上的杂物,且装置结构简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