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14811B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1050627.9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17/18 , G06Q10/04 , G06Q50/26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短时预报降水分类误差和定量误差双重订正方法及系统,方法如下:获取历史同期的观测和预报栅格降水信息,进行时空分辨率配准和时段匹配;针对某栅格,采用分位数映射模型,构建同时段观测和预报降水间的传递函数,获得初订正预报降水;对观测和初订正预报降水进行正态变换,拟合变换空间内两种降水信息的边缘概率分布;采用考虑删失数据的极大似然法,构建观测‑预报降水的联合概率分布与降水条件概率分布,推求再订正预报降水结果及置信区间;最后,逐栅格重复上述步骤获得研究区各栅格双重订正后的预报降水。本发明通过耦合分位数映射与联合概率分布,实现了预报降水分类误差和定量误差的双重削减。
-
公开(公告)号:CN114970377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905823.3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太湖流域管理局水利发展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新安江与深度学习耦合模型的场次洪水预报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采集并预处理预研究区域的地理信息数据和雨水情数据,构建新安江三水源小时尺度水文模型;基于所述地理信息数据和雨水情数据获得新安江三水源小时尺度水文模型的洪水初始参数,率定和检验新安江三水源小时尺度水文模型,并通过所述新安江三水源小时尺度水文模型筛选出预定数量的场次洪水,获得各场次洪水的输出变量和中间状态变量;构建与所述新安江三水源小时尺度水文模型适配的深度学习耦合模型,形成新安江与深度学习耦合模型并获得预报结果。本申请大大提高了场次洪水预报的准确性,同时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得到增强,便于迁移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779113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336042.9
申请日:2021-11-12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江苏省水资源服务中心
IPC: G06F16/2458 , G06F16/29 , G06Q10/04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雨洪时空过程相似性挖掘的洪水动态预估方法及系统,方法如下:获取研究区历史和实时遥感反演观测降水、数值预报降水和水文站历史场次洪水信息,建立历史雨洪数据库;拼接面临时刻前期和已观测降水与数值预报降水,采用结构相似性指数和动态时间规整DTW耦合的结构相似性,检索时空过程相似的降水及对应历史洪水过程集合1;采用DTW检索时序相似的历史洪水过程集合2;合并集合1、2,以平均相似洪水过程估计后续洪水;随时间推移更新信息,实现洪水动态预估。本发明将相似性分析由一维时间序列扩展到三维时空过程,预估后续来水量精度高于传统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779113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336042.9
申请日:2021-11-12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江苏省水资源服务中心
IPC: G06F16/2458 , G06F16/29 , G06Q10/04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雨洪时空过程相似性挖掘的洪水动态预估方法及系统,方法如下:获取研究区历史和实时遥感反演观测降水、数值预报降水和水文站历史场次洪水信息,建立历史雨洪数据库;拼接面临时刻前期和已观测降水与数值预报降水,采用结构相似性指数和动态时间规整DTW耦合的结构相似性,检索时空过程相似的降水及对应历史洪水过程集合1;采用DTW检索时序相似的历史洪水过程集合2;合并集合1、2,以平均相似洪水过程估计后续洪水;随时间推移更新信息,实现洪水动态预估。本发明将相似性分析由一维时间序列扩展到三维时空过程,预估后续来水量精度高于传统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20012663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475027.4
申请日:2025-04-16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8 , G06Q10/0637 , G06Q50/26 , G06V20/13 , G06V10/764 , G06F16/29 , G06F16/28 , G06F40/289 , G06F40/3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下垫面功能和耐受能力的网格尺度流域洪涝韧性评价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和POI数据,通过多层次分类处理获得细分类结果,结合社会经济数据计算得到各类下垫面功能权重值;将细分类结果与历史灾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网格化计算得到网格单元耐受能力值;构建耦合水动力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得到网格淹没水深和淹没时间数据;计算系统性能曲线,提取韧性特性值,得到网格韧性特性值集合;基于韧性特性值集合计算综合韧性,并结合不同时刻下垫面功能权重值进行空间整合,得到不同时空尺度的韧性评价结果。本发明为城市防洪减灾提供了精确的决策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935879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918812.4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47 , G06Q50/26 , G06F30/28 , G06F16/26 , G06F16/29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洪水信息和路网重构的蓄滞洪区动态避险转移方法及系统,涉及蓄滞洪区风险管理技术领域。本方法通过构建一维河道水力学模型和二维蓄滞洪区水动力学模型,并耦合两者形成一二维耦合模型用于模拟蓄滞洪区分洪过程,获取蓄滞洪区的洪水演进信息;此外构建初始路网拓扑结构,以最短通行时间为目标求解静态最短路径;利用洪水演进信息对初始路网拓扑结构进行重构,计算出动态避险路径,将其作为洪水演进过程中的最优转移路径。本发明能考虑蓄滞洪区分洪过程中的实时洪水信息和路网结构的动态变化,获取保证蓄滞洪区内部所有村庄完成避险转移的最晚时刻,避免传统蓄滞洪区转移路径规划方法的不合理性,降低传统方法存在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900506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225048.2
申请日:2024-09-03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8 , G06F30/27 , G06Q10/0631 ,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Q50/26 , G06N3/042 , G06N3/0442 , G06N3/092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域水闸系统调度优化方法和系统,包括以下步骤:采用深度学习和图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多源异构数据融合与特征提取,实现水文动力学特征的多尺度分析;利用动态贝叶斯网络和条件生成对抗网络,生成高分辨率水文情景集;构建多尺度水动力模型,结合自适应网格技术和数据同化方法,提高模型精度和时效性;应用深度强化学习和博弈论方法,优化水闸群协同调度,实现多目标智能调度。本方法显著提升了水闸调度的科学性、效率和适应性,有效平衡了防洪减灾、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673336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1163010.7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8/214 , G06F18/2431 , G06F18/25 , G06N3/006 , G06N3/0442 , G06N3/0464 , G06F18/24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二次筛选的融合多头自注意力机制的中长期降水预报方法及系统,涉及降水预报领域。该方法步骤如下:获取研究区域历史气象因子数据和水文站降水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和随机森林算法筛选预报因子,获取最终的预报因子库;将多头自注意力机制与卷积长短记忆神经网络融合,采用麻雀算法进行优化耦合构建中长期降水预报模型;采用最终预报因子库输入构建的优化模型中,实现研究区域中长期降水的预估;与传统预报模型进行统计参数对比,评估模型预报效果。本发明通过二次筛选精选预报因子,并通过引入多头自注意力机制层多层次训练传统预报模型,预估后续中长期降水预报精度高于传统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427740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840704.3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8/2431 , G01W1/10 , G01D21/02 , G06F18/23213 , G06F18/25 , G06N5/04 , G06N7/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信息融合的卫星和再分析降水产品无缝隙精度评估方法及系统,涉及降水精度评估领域。本技术方案利用基于土壤含水量反演、卫星反演和大气再分析的三种栅格降水产品,进入第一精度指标计算流程输出有测站栅格的精度指标,进入第二精度指标计算流程输出有测站栅格和无测站栅格的精度指标,基于两套流程得到的精度指标构建精度指标融合模型,输出空间连续且低偏差的分类和定量精度指标。本方法通过信息融合的途径,解决了栅格降水产品在无测站栅格的精度指标评估难度大的问题,并且较传统方法显著降低无测站栅格精度评估的偏差,实现了三种栅格降水产品空间无缝隙精度指标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8396483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852605.7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9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博弈论的区域防洪与城市排涝标准协同方法和系统,构建耦合区域和城市的水文水动力模型;获得每一洪涝场景下的洪涝模拟数据;调取基础数据中的经济数据并展布至预定分辨率,获得区域和城市的社会经济网格数据;计算每一洪涝场景下的区域和城市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网格数据;针对研究区域,构建区域防洪与城市排涝标准协同博弈模型,其中主导者为城市排涝、从属者为区域防洪;调用预配置的算法,求解区域防洪与城市排涝标准协同博弈模型,分析博弈过程,并获得Nash均衡策略,输出求解结果。可以为区域与城市防洪排涝博弈提供精细化的决策提供参考,为实现区域与城市防洪排涝风险和效益整体最优提供了新的思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