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93807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210405718.3
申请日:2022-04-18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州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中心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图像与点云的映射数据的重构方法及系统,包括:通过拍摄装置采集当前图像;获取预先存储的映射数据,所述映射数据包括已建立的参考图像的像素坐标与点云数据的点云空间坐标的映射关系;将所述当前图像与所述参考图像进行比较,判断当前图像是否异常;所述当前图像异常时,对所述拍摄装置进行标定,获得参数信息;根据所述参数信息,对所述映射数据进行重构;该方法能够提升利用当前图像所进行的测距任务的精度,修正测距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17251676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118455.9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州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上海大学
IPC: G06F18/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缆振动信号的相位信号降噪方法及系统,该相位信号降噪方法包括:采集光缆的振动信号,得到扰动点的相位信号;对相位信号进行分解,得到高频分量和低频分量;对高频分量进行分解量化处理,得到降噪后的高频分量;重构低频分量和降噪后的高频分量,得到降噪后的相位信号。本发明能够更加精确地还原传感链路上的振动入侵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17039726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302067.6
申请日:2023-10-1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州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维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空电力维修用电力工具防坠装置,包括套接在电线杆上的环形固定件,环形固定件包括左固定板与右固定板,左固定板与右固定板呈弧形结构设计,两者结构完全相同,左固定板与右固定板的前端活动连接有固定盒,左固定板与右固定板的后端自由活动端通过自锁卡扣固定;左固定板与右固定板的内侧设置有固定机构,左固定板与右固定板内置用于驱动固定机构对电线杆夹持固定的气动机构;固定盒内置锁止机构,通过锁止机构对气动机构锁止,本申请通过锁止机构带动气动机构运行,通过气动机构驱动固定机构对电线杆包裹并夹持固定,实现防坠装置的限位固定。
-
公开(公告)号:CN113964844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111291490.1
申请日:2021-11-01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州供电分公司 , 江苏思极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5G公网隧道时间窗口的切负荷控制系统,包括负荷控制终端和边缘计算盒,所述负荷控制终端包括检测单元、控制单元和传输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电力负载的运行数据,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电力负载的运行,所述传输单元用于与所述边缘计算盒进行数据传输,所述边缘计算盒包括数据库、处理单元与传输单元,所述数据库用于存数所述负荷控制终端上传的运行数据,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对上传的运行数据进行计算处理,所述传输单元用于与所述负荷控制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本系统利用5G技术高效传输数据,并在电路负荷过载时能够自动地切断部分负载电路,而不影响整个区域电路的正常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3788152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111004412.9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州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无人机配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坠落时主动牵引防冲击系统。包括底部的安装盒、顶部的挂载板以及安装盒内部的弹射触发组件;弹射触发组件包括:下磁环、中磁环、石墨筒、摆杆、矩形压板、卡块、弹射门;本装置利用异常动作导致的翻转和旋转提供的离心力以及结构自身重力实现角度和方向的自调节,使得被解锁的弹射门始终朝向无人机上侧或斜上侧,增大了挂钩的抛射距离和勾连的概率,同时纯机械驱动结构不需要外部供电或进行控制,随时需要随时安装使用,对无人机要求低,适宜于基层大量不具备较强自动化控制性能,智能化程度偏低的无人机的坠落保护,其采用主动触发的方式,基于无人机异常姿态触发,反应速度快。
-
公开(公告)号:CN116231687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530930.9
申请日:2022-12-01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州供电分公司 , 东南大学
Abstract: 基于比例分配原则的风光储就地平衡贡献度计算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明确风光储就地平衡系统组成,构建风光储就地平衡系统模型;将调节资源组合成不同的资源调节方案并投入到风光储就地平衡系统模型,对风光储就地平衡系统模型进行安全性指标、有功平衡指标和无功平衡指标三个指标的评估;对每一资源调节方案的三个指标评估结果进行基于采用比例分配原则的潮流追踪,基于潮流追踪结果得到每一资源调节方案中各个调节资源对三个指标的各自贡献度。本发明在保证评价角度全面性的同时也不会将指标设置的过于复杂,可得到不同调节资源共同作用下各自对某指标的贡献度,刻画资源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281093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111614849.4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州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无人机电力巡检的缺陷检测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无人机和机巢侧智能分析服务器,无人机上设置有摄像头、机载端侧智能分析服务器和飞控平台;无人机按照预设巡检路径飞行,并在每个巡航点通过摄像头采集视频数据并发送至机载端侧智能分析服务器;机载端侧智能分析服务器根据视频数据提取视频图像并识别待拍摄的目标物,根据视频图像计算生成调整控制信号并调整无人机的飞行姿态,之后通过摄像头采集目标物图像;无人机完成巡检时将目标物图像发送至机巢侧智能分析服务器进行缺陷检测;本系统可以完成巡检过程中的自动拍摄任务,并且可以完成对所拍摄目标物的图像数据的缺陷检测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5954884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310241951.7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州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及系统,涉及配电网潮流计算技术领域,包括:将安装于配电网各个节点上的智能量测终端进行组网,建立智能量测终端分别与其上游和下游的其他智能量测终端的通信连接;对各个智能量测终端进行初始化;重复执行如下计算,直到各条馈线段末端电压的幅值和相角收敛:从配电网下游到上游,智能量测终端依次计算流过各条馈线段首端的功率,从配电网上游到下游,智能量测终端依次计算各条馈线段的末端电压;各条馈线段末端电压的幅值和相角收敛之后,各个智能量测终端将最后一次的计算结果发送至配电网主站。该方法能够有效减小配电网主站的运行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085760B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0996981.4
申请日:2022-08-1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州供电分公司
Inventor: 李勇 , 陈挺 , 鞠玲 , 印吉景 , 张泽 , 姚建光 , 徐兴春 , 翁蓓蓓 , 揣振国 , 吴艳 , 陈利 , 程阳 , 何天雨 , 袁乐 , 钱杰 , 汤德宝 , 丁安琪 , 路永玲 , 秦剑华 , 贾骏 , 刘子全
IPC: H04B1/69 , H04B15/00 , H04B17/309 , H04W88/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扩频通信组网技术的电力声纹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云台设备、第一声纹采集装置、第二声纹采集装置、声纹信息处理单元、第一无线扩频通信单元、第二无线扩频通信单元以及多个微基站;第一声纹采集装置和第二声纹采集装置设置在云台设备上,第一声纹采集装置采集电力设备的定向声纹数据,第二声纹采集装置用于同步采集背景声纹数据,第二无线扩频通信单元用于实时对各个微基站的通信信号质量进行评估,并确定通信信号质量最优的微基站,第一无线扩频通信单元用于将标准基带数据发送至通信信号质量最优的微基站;该系统通过定向声纹数据与背景声纹数据的同步采集,以及采用扩频无线通信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采集数据更加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5489925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027040.6
申请日:2022-08-25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州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中心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B65G1/137
Abstract: 一种电缆保护管垂直存储系统,包括标准化模组载具、空中搬运装置、视觉识别系统及电气系统;通过视觉识别系统识别放置在区域内的电缆保护管长短,根据长短不同,计算出需要放置的标准化模组载具的数量,并将标准化模组载具自动化搬运至固定位置,通过空中搬运装置将电缆保护管放置在多个模组载具的合适位置,然后将装有电缆保护管的模组载具通过空中搬运装置送至目标位置,后续放置时将模组载具进行堆叠放置。本系统通过视觉识别、智能物流等技术,实现了实现电缆保护管的全自动识别、搬运、堆叠功能,替代了传统的人工搬运的作业方式,大大降低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并为电缆保护管的数字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