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60228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1157587.2
申请日:2023-09-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L31/18 , H01L31/041 , H01L31/054 , H01L31/048
Abstract: 一种提升空间太阳电池阵效率和抗辐照性能的方法,本发明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要解决CIC太阳电池制备后光学损伤较大,导致太阳电池阵的输出损失,且光学设计与电池结构不匹配,抗辐照能力较弱的问题。方法:一、制备焊接有隔离二极管的薄膜太阳电池;二、组成太阳电池阵列模块;三、制备层压后的太阳电池阵列模块;四、涂覆纳米玻璃纤维/硅橡胶混合物;五、涂覆含铈玻璃微珠/硅橡胶混合物。本发明用于提升空间太阳电池阵效率和抗辐照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301183B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205177.4
申请日:2023-03-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5F1/67
Abstract: 空间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解决了如何对太阳电池阵列在空间工作的最大功率进行快速跟踪的问题,属于航天发电系统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根据待测空间发电系统及其所处空间环境确定太阳能电池阵的输出电压范围和最大功率范围;将狼群初始位置随机分布在太阳能电池阵的输出电压范围内,利用神经网络灰狼算法在确定的最大功率范围内搜索出太阳电池阵列最大功率点,其中,神经网络灰狼算法的线性收敛系数本发明采用可调节非线性收敛因子搜索策略,使其具有高动态变化条件下的全局搜索能力,能够准确并快速确定空间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有效地提升空间发电系统的电性能输出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30118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05177.4
申请日:2023-03-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5F1/67
Abstract: 空间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解决了如何对太阳电池阵列在空间工作的最大功率进行快速跟踪的问题,属于航天发电系统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根据待测空间发电系统及其所处空间环境确定太阳能电池阵的输出电压范围和最大功率范围;将狼群初始位置随机分布在太阳能电池阵的输出电压范围内,利用神经网络灰狼算法在确定的最大功率范围内搜索出太阳电池阵列最大功率点,其中,神经网络灰狼算法的线性收敛系数本发明采用可调节非线性收敛因子搜索策略,使其具有高动态变化条件下的全局搜索能力,能够准确并快速确定空间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有效地提升空间发电系统的电性能输出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163677B
公开(公告)日:2023-02-17
申请号:CN202111669358.X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硅橡胶及其复合材料紫外防护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紫外防护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硅橡胶及其复合材料紫外防护方法工艺复杂、难以实现大面积制备、基体与防护层结合力不强的问题。方法:一、基体材料的预清洁;二、表面处理。本发明用于硅橡胶及其复合材料紫外防护。
-
公开(公告)号:CN114986548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393978.3
申请日:2022-04-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25J15/04
Abstract: 一种用于空间大范围作业可再生机器人的机电快换接口,属于空间在轨建造机器人技术领域。大程度提升了空间机器人的环境适应能力、硬件容错能力、大范围精准移动能力、功能多样性。该接口,包括对接机构、锁紧机构及电气模块;所述对接机构为分体式对接结构,对接机构的两分体通过锁紧机构锁定为一体或者分离为两部分,电气模块安装在对接机构上。本发明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大容差、高连接精度、高连接强度的优点,并且结构简单、功能可靠,大程度提升了空间机器人的环境适应能力、硬件容错能力、大范围精准移动能力、功能多样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939876A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210471340.7
申请日:2022-04-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面向在轨操作的机器人末端执行器,涉及一种末端执行器。基座底部固定安装座,内部同轴固定空间凸轮,空间凸轮侧壁加工三条轨道槽,包括一体连通的底端滚子收放槽、中间曲线导向槽及顶端倾斜滑移槽,内环套装在空间凸轮外部,内环内壁底部固定三个滑动滚子并分别伸入三条轨道槽内,内环外壁顶部设置四个凸缘一,外环套装在内环外部,外环内壁沿设置四条竖向滑槽,内环外壁底部设置四个滑块分别与四条竖向滑槽滑动配合,容差环固定在基座槽口顶部,容差环顶端设置四个插接凸块,顶部中间位置为尖端而两侧为竖直配合面,驱动机构驱动外环进行旋转。操作过程稳定,结构更加简化,有助于提高操作精度和控制整体质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