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891282A
公开(公告)日:2010-11-24
申请号:CN201010246069.4
申请日:2010-08-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2F1/44
Abstract: 浸没式膜池进水口处的消能构件,它涉及一种消能构件。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浸没式膜池进水口处没有设置消能构件,导致进水口附近的膜组件的膜丝被冲断,严重影响了浸没式膜池的出水水质的问题。所述消能构件的外形为碟形。本发明在浸没式膜池进水口处设置消能构件,大大降低了膜池进水口处侧向进水的冲击力,降低了进水口处水流对膜组件膜丝的冲击,大大降低了膜组件膜丝的冲断率,从而提高了浸没式膜池的出水水质。
-
公开(公告)号:CN100562500C
公开(公告)日:2009-11-25
申请号:CN200810063899.6
申请日:2008-01-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饮用水深度净化方法和装置。是一种针对普遍存在的微污染水源而开发的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将生物活性炭滤池和超滤膜生物反应器联用来深度净化饮用水。待处理的原水首先进入生物活性炭滤池,水中颗粒物被部分截留,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被部分降解,水质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超滤膜生物反应器的负荷得以降低;滤池出水再进入到超滤膜生物反应器当中;反应器内的活性污泥对滤池出水再次进行生物处理,水中氨氮、有机物等污染物再次得以降解;最后,经两级生物降解处理后的水由抽吸泵从超滤膜组件中抽出,超滤膜强大的去除水中颗粒物、截留两虫、水蚤、红虫、藻类、细菌甚至病毒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安全卫生的优质饮用水得以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940521A
公开(公告)日:2007-04-04
申请号:CN200610150846.9
申请日:2006-09-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N1/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浓缩预处理用于水体综合毒性检测的方法。以超滤膜作为前处理单元、反渗透膜作为浓缩单元,原水水箱中的原水经提升泵送入超滤膜系统,超滤膜系统的出水回流至原水水箱,经超滤膜系统循环处理后的水引入中间水箱,然后中间水箱中的水再经高压泵进入反渗透系统,经多次循环回流,得到的10-100倍的浓缩水式样,测定浓缩试样发光细菌光损失率,得到相同浓缩预处理条件下各水体综合毒性的比较。本发明可用于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中,对水体综合毒性进行快速鉴定,以作为水体卫生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指标。浓缩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还可应用于工艺调试和中试试验等多种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899324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261459.7
申请日:2024-09-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2F1/4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户外取水净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户外便携投放式免清洗取水净水一体化装备,包括:瓶体、清水室、原水室、重力流超滤膜组件、内壁层、重力流超滤膜集水管、进水管、清水管、隔板、硅胶防水圈、绳索和固定钩,通过原水室、进水盖、隔板、硅胶防水圈、拉绳等的配合,便于使清水室形成低压真空状态,当打开进水盖把整体装置放入水中时,便于水进入到原水室内,便于重力流超滤膜组件和重力流超滤膜集水管对水进行净化,可以充分利用低真空环境或重力流超滤膜组件与水面高差进行超滤,降低对设备、管道以及附件的要求,相对于内压式避免了因膜表面滤饼层形成导致膜管堵塞而不产水,同时便于清洗、维护,净水效果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17599621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311529025.6
申请日:2023-11-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01D69/12 , B01D69/02 , B01D67/00 , B01D71/02 , B01J27/24 , B01J37/08 , C02F1/44 , C02F1/72 , C02F101/34 , C02F101/36 , C02F101/38
Abstract: 一种耐污染复合改性陶瓷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属于水回用以及水净化膜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陶瓷膜分离技术存在膜污染与小分子有机物截留率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复合改性陶瓷膜,包括陶瓷基底膜和负载于其上的单原子钴/氮共掺杂的多壁碳纳米管层(Co1NC)。本发明将Co1NC负载在陶瓷基底膜上形成催化膜,不仅可以减少材料本身的团聚效应,集中反应物质并缩短传递路径,从而增强表面主导反应的传质效率。同时,由于氮掺杂的多壁碳纳米管的亲水特性,解决了现有碳基材料以及金属纳米材料堵塞陶瓷基底膜孔的问题,既保证了复合膜的通量,又缓解了膜污染。可用于活化过硫酸盐选择性强化降解有机污染物。
-
公开(公告)号:CN117049750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311268869.X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COD机械漂洗液废水的物化、生化及深度处理装置和利用其处理废水的方法,它涉及一种废水的物化、生化及深度处理装置和利用其处理废水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对于机械漂洗液废水一类的含有高COD浓度的特殊废水,解决有机物处理难达标、现有处理工艺复杂、深度处理实施困难等一系列针对性问题。一种高COD机械漂洗液废水的物化、生化及深度处理装置,包括原水箱、混凝沉淀池、混凝沉淀出水储水箱、S型泥水分离型循环耦合厌氧反应器、分粒径曝气型双通路低维护型膜生物反应器、第一储水箱、近零产泥型臭氧‑快速氧化反应器、第二储水箱、多介质三相接触快速氧化反应器、第三储水箱。本发明适用于处理高COD机械漂洗液废水。
-
公开(公告)号:CN117049750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268869.X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COD机械漂洗液废水的物化、生化及深度处理装置和利用其处理废水的方法,它涉及一种废水的物化、生化及深度处理装置和利用其处理废水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对于机械漂洗液废水一类的含有高COD浓度的特殊废水,解决有机物处理难达标、现有处理工艺复杂、深度处理实施困难等一系列针对性问题。一种高COD机械漂洗液废水的物化、生化及深度处理装置,包括原水箱、混凝沉淀池、混凝沉淀出水储水箱、S型泥水分离型循环耦合厌氧反应器、分粒径曝气型双通路低维护型膜生物反应器、第一储水箱、近零产泥型臭氧‑快速氧化反应器、第二储水箱、多介质三相接触快速氧化反应器、第三储水箱。本发明适用于处理高COD机械漂洗液废水。
-
公开(公告)号:CN116986727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948696.X
申请日:2023-07-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2F3/30 , C02F3/10 , C02F7/00 , C02F101/16 , C02F101/30 , C02F103/00 , C02F103/02 , C02F103/20 , C02F103/34
Abstract: 一种利用内置好氧层生物膜削减抗生素胁迫效应的装置及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污水处理技术中,好氧细菌直接与污水接触,导致好氧细菌受抗生素胁迫,使得拥有广泛底物催化能力的氨加氧酶积累受限,继而导致脱氮过程受限的问题。布水组件位于主箱体底部,若干充氧微滤组件由下至上依次错位布置,进水水箱通过进水管路连接至布水组件,气瓶通过曝气管路连接至若干充氧微滤组件,主箱体的顶部连通设置有溢流槽,且溢流槽通过出水管路连通至出水水箱,所述充氧微滤组件包括第一矩形框架及两张对称粘贴在第一矩形框架上、下两侧的充氧微滤膜,第一矩形框架的一侧壁固接在主箱体的内壁。使得出水水质好、受抗生素浓度影响低。
-
公开(公告)号:CN116282409B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211538111.9
申请日:2022-12-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镁循环膜电解/陶瓷膜滤耦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常规碱性含盐有机废水处理流程长、药剂消耗量大、资源回收能效低的问题。进水箱内装有碱性含盐有机废水,进水箱通过进水泵及管路连接至阴极室顶部,阳极液储备箱通过注液泵及管路连接至阳极室顶部,阳极室底部通过管路连接至浓水箱,阳极室底部通过清洗泵及管路分别连接至第一陶瓷膜滤内室底部及第二陶瓷膜滤内室底部,第一陶瓷膜滤内室顶部及第二陶瓷膜滤内室顶部分别通过管路连接至阳极室顶部,阴极室底部通过管路分别连接至第一陶瓷膜滤内室底部及第二陶瓷膜滤内室底部。有效去除废水中有机物,降低反渗透处理工艺的脱盐负荷,提高回用水的回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585894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555693.X
申请日:2023-05-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引发聚合辅助界面聚合高性能纳滤膜的制备方法,涉及纳滤膜制备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将界面聚合有机相反应酰氯单体溶解于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后,浸润基膜表面;步骤S2:在黑暗条件下,将功能性单体交联剂、助交联剂、光引发剂和共引发剂分别溶解于水中后,再与界面聚合水相反应二胺单体混合均匀,得到光引发水相溶液;步骤S3:将光引发水相溶液充分平铺在载体膜表面,用紫外光和/或可见光辐照载体膜上的光引发水相溶液;步骤S4:对复合膜进行热处理,待耦合充分后,于水中静置后干燥,得到光引发聚合辅助界面聚合高性能纳滤膜。本发明将光引发聚合与界面聚合耦合,制备条件温和,反应操作简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