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材和减材复合制造系统
    4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510484B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110421684.2

    申请日:2021-04-20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增材和减材复合制造系统,包括密封外壳、控制模块、成型模块、送料模块和工作台,所述成型模块和所述工作台设置于所述密封外壳内,所述送料模块输送物料至工作台上,所述成型模块包括增材机构和减材机构,所述工作台连接有导线,在成型时所述增材机构与所述物料接触并施加压力,所述增材机构与所述物料和所述工作台形成闭合回路,所述物料在电阻热和压力的作用下形成三维实体,所述减材机构对所述三维实体进行减材处理,所述控制模块统筹控制所述增材机构和所述送料模块,通过设置的增材机构对三维实体进行成型,再通过减材机构对成型的三维实体进行减材,从而提高成型效率的同时,提高了一体成型的精度,避免了二次加工。

    一种废杂铝制备再生ADC12铝合金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78831B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110515849.2

    申请日:2021-05-12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废杂铝制备再生ADC12铝合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废杂铝用真空高频感应电磁感应炉加热熔炼,充分熔化,通入氩气除气;熔体降温到730℃,加入Al‑30RE、Al‑10Mn、Al‑10Cr精炼变质,石墨棒搅拌、保温后扒渣,过滤;加入工业纯Al、Al‑30Si中间合金成分调整,融化后搅拌均匀,吹入氮气,静置得再生铝合金;本发明使难以除去的杂质转化为强化相,并均匀分布在基体上;同时使粗针状富Fe相有效破碎,消除了富Fe相对基体的割裂影响;并使片状共晶Si相细化成短棒状或者纤维状,减弱对基体的割裂影响。能够有效改善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制备方法简单,成本较低,有利于产业化。

    一种通过激光增材原位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40730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584912.3

    申请日:2020-06-23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激光增材原位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方法,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在激光熔丝增材制造的基础上,通过气载送粉器向熔体中加入一种或多种非金属粉末,控制激光束,金属丝材和非金属粉末聚焦的位置,实现在激光熔丝的同时原位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从而达到控量(非金属粉末种类及含量)——控性(力学性能)。本发明既将激光熔丝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和金属基复合材料高性能的优势相结合,又能实时调控非金属粉末的加入量从而改善熔体组织与性能,方法简单,加工周期短。

    一种氧化钪包覆碳纳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74088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354242.X

    申请日:2019-12-25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钪包覆碳纳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包覆氧化钪的碳纳米管粉末、铝粉、锌粉和硬脂酸为起始材料,通过球磨、过滤、干燥和冷压成型制得氧化钪包覆碳纳米管增强体预制块,再依次将镁锭、氧化钪包覆碳纳米管增强体预制块熔化后、混匀、真空吸铸制得氧化钪包覆碳纳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本发明工艺成本低,且简单高效,设计环境良好,同时制备得到的包覆氧化钪可以有效的提高碳纳米管的分散性,复合材料晶粒细化明显,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优异,可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一种耐蚀性可调控的镁合金表面多级纳米涂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23680B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710747970.1

    申请日:2017-08-28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耐蚀性可调控的镁合金表面多级纳米涂层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镁合金除氢、PE‑ALD工作腔准备、多级纳米涂层的制备、PE‑ALD工作腔还原。多级纳米涂层由单级纳米涂层单次或多次叠加构成,叠加次数N即为级数;其单级纳米涂层为TiNx(X=0.5~2.0)/TiO2。本发明所制备的涂层具有在任意形状表面(二维或三维)形成化学计量比精确、覆盖性好、厚度精准涂层,涂层的耐蚀性可调控,涂层材料对人体无毒、无害,除用于镁及镁合金耐蚀性调控外,还可以用于其它骨植入物活泼金属材料表面耐蚀性调控。

    一种碰撞型介电弹性体发电机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988678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931912.9

    申请日:2018-08-16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碰撞型介电弹性体发电机结构,其中:亚克力圆筒两侧设有亚力克法兰,亚克力圆筒内设有刚性小球,亚克力圆筒两侧的亚力克法兰外侧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安装有亚力克端盖,亚力克法兰和亚力克端盖之间设有介电弹性体薄膜,介电弹性体薄膜靠近亚力克端盖一侧设有石墨烯涂层。本发明能够在一个比较宽的频率范围内工作,产生较高的能量密度,运用于可穿戴设备、无线传感网络、波浪能发电、户外旅行供电、汽车和航空仪器仪表的供电等方面;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和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一种接触式介电弹性体发电机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923681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916508.4

    申请日:2018-08-13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触式介电弹性体发电机结构,包括圆筒外壳、端盖、刚性小球、介电弹性体薄膜、石墨电极、固定螺钉和内腔,其中:所述圆筒外壳内设有内腔,内腔内设有刚性小球,圆筒外壳两端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安装有端盖,圆筒外壳与端盖之间设有介电弹性体薄膜,介电弹性体薄膜上靠近端盖一侧设有石墨电极,刚性小球的直径大于内腔的长度,介电弹性体薄膜被拉伸。本发明的刚性小球直径小于圆筒外壳的内腔的直径,以及临界接触两端介电弹性体薄膜,使两端介电弹性体薄膜拉伸2.5倍,可以有效提高碰撞效率;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和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一种氮化镓/氧化铝纳米复合耐蚀涂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93727A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810627280.7

    申请日:2018-06-19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氮化镓/氧化铝纳米复合耐蚀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PE-ALD工作腔准备;(2)氮化镓/氧化铝纳米复合耐蚀涂层的制备;(3)PE-ALD工作腔还原。本发明利用原子层外延技术制备得到的氮化镓/氧化铝纳米复合耐蚀涂层,可在任意形状表面(二维或三维)形成化学计量比精确、覆盖性好、薄膜厚度精准的纳米涂层,工艺重复稳定性好。涂层材料对人体无毒、无害,可提高金属耐蚀性,特别是对镁、锌等活泼金属。

    一种层状梯度结构镁合金的制备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7649514A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710712929.0

    申请日:2017-08-18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nventor: 刘勇 孟祥晨 罗岚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B1/38 B21B47/00 B21B2001/38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加工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层状梯度结构镁合金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a.选取两块以上同规格的镁合金板材,对各镁合金板材进行表面机械研磨处理;b.对各板材结合表面进行清理,去除氧化层和污物;c.将处理过的各块板材叠合在一起并使其紧密接合,以各板材之间无相对移动为标准;d.将叠合后的板材放入保温箱中,待升至设定的150℃-450℃后,保温5-30min;e.取出板材立即放入轧机中进行压下量为30%-70%的轧制,即完成一次叠轧;f.空冷至室温。本发明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生产成本低,适用于工业化生产中提升镁合金板材的综合力学性能。

    铕掺杂碱土正硅酸盐基绿色荧光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29802A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710255088.5

    申请日:2017-04-19

    Applicant: 南昌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11/7734 H01L33/502

    Abstract: 一种铕掺杂碱土正硅酸基荧光粉体,其化学表达式为:(Ba1‑xMex)2‑ySiO4:yEu2+。制备过程:按化学计量比称重原料,研磨均匀,放入小容量刚玉坩埚中,原料表面覆上厚度为1mm左右的碳粉,碳粉粒径为2~4um;小坩埚加盖后放入大容量刚玉坩埚内,在两个坩埚之间放入粉末状碳粉,碳粉粒径为20‑300um;大坩埚加盖放入加热炉中灼烧,升温速度为5~10℃/min,灼烧温度为1150~1350℃,保温时间为2~3.5小时;自然冷却取出,研磨后得到荧光粉体。本发明制备的绿色荧光粉体发光强度大、工艺过程简单易行,原料价格低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