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79908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910130.8
申请日:2023-07-2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1M8/04089 , H01M8/04298 , H01M8/0438 , H01M8/04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变工况氢氧燃料电池的水、气管理系统及方法,属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氢气供气及循环单元,氢气供气及循环单元包括氢气供气支路和氢气循环回路;氢气供气支路用于将氢气送入燃料电池阳极入口,氢气循环回路用于使燃料电池阳极出口未反应完的气体回流至燃料电池的阳极入口;氧气供气及循环单元,氧气供气及循环单元包括氧气供气支路和氧气循环回路;氧气供气支路用于将氧气送入燃料电池阴极入口,氧气循环回路用于使燃料电池阴极出口未反应完的气体回流至燃料电池阴极入口。本发明解决了燃料电池变工况运行时的水淹问题,同时氢气氧气的利用率均达到100%。
-
公开(公告)号:CN116722179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899118.1
申请日:2023-07-2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1M8/04089 , H01M8/04082 , H01M8/0438 , H01M8/0432 , H01M8/04537 , H01M8/0495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闭式氢氧燃料电池系统测试台架,属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氢气供给及循环模块,用于将氢气送入燃料电池阳极进口端,所述氢气供给及循环模块中具有使燃料电池阳极出口端的反应气体回流至燃料电池阳极进口端的氢气循环回路;氧气供给及循环模块,用于将氧气送入燃料电池堆阴极进口端,所述氧气供给及循环模块中具有使燃料电池阴极出口端的反应气体回流至燃料电池阴极进口端的氧气循环回路;运行监测及控制模块,用于实时监控输入燃料电池的各种状态,并控制燃料电池的各种运行状态切换。本发明有效解决了潜航器用氢氧燃料电池系统测试台架的气体利用率不高,且存在对外排放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487646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489942.X
申请日:2023-04-25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1M8/042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相关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蜂窝陶瓷管风冷燃料电池两级复合辅助冷启动装置,该装置包括供气风扇、一级加热器、二级加热器以及多个电磁阀,其中该供气风扇设置在阴极风冷燃料电池的阴极附近用于向一级加热器提供进气空气,该一级加热器呈电阻丝的形式,用于对进气空气执行一次加热,该二级加热器呈蜂窝陶瓷氢氧催化加热器的形式,并用于与一级加热器配合使空气实现二次加热;此外,所述多个电磁阀用于对输送至电堆本体和/或二级加热器的氢气执行不同的控制组合,由此实现不同工况的操作。通过本发明,能够顺利实现开放阴极燃料电池堆低成本无损超低温冷启动及运行,同时具备结构紧凑、便于操控、适应性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413309B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111449341.3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F24D3/02 , F24D3/10 , F24D18/00 , F24D19/10 , F24F3/14 , F24F5/00 , F25B30/06 , F25B41/20 , H01M8/04007 , H01M8/04029 , H01M8/04701 , F24D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布式能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PEMFC的冷‑热‑电‑湿联供系统及方法,包括PEMFC燃料电池系统、生活热水及供暖系统、新风调湿系统以及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PEMFC燃料电池系统的冷却水存在两种余热回收方案,方案一冷却水出口分为两路,第一路接入新风调湿系统的调湿机,第二路接入生活热水及供暖系统的储热水箱,方案二冷却水出口接入新风调湿机,再接入生活热水及供暖系统的储热水箱;PEMFC燃料电池系统的功率变换器出口接入家用电器用户端;生活热水及供暖系统的热水出口端接入用户端。本发明具有更高的综合能源利用率与更低的碳排放量,可有效避免冷热量相抵消的情况同时净化空气,节能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13623281B
公开(公告)日:2023-02-10
申请号:CN202110864066.5
申请日:2021-07-2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F04F5/16 , F04F5/44 , F04F5/46 , H01M8/0408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旁路进口结构的引射器,属于气体引射技术领域,包括:工作流体管路、引射流体管路、吸入室、混合室、旁通二次流管路和扩压室;混合室与扩压室的连接处设置有旁通二次流管路;引射流体管路的入口端和旁通二次流管路的入口端均连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出口;混合室用于充分混合工作流体和二次流回流;扩压室用于将混合流体动能转换为压力势能;吸入室用于接收工作流体产生真空低压区域,且将工作流体的部分动量传递至主二次回流;旁通二次流管路用于将旁通二次回流卷吸进入混合室,三股流体充分混合进入扩压室,使流体速度降低且扩压室压力升高。本发明引入旁通二次流管路,增加了引射比,提高了引射器的回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117398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906973.6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1M8/04089 , H01M8/04014 , H01M8/04007 , H01M8/04119 , H01M8/040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冷热电联合供给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PEMEC‑PEMFC闭式运行的冷热电氢联供系统,包括有再生能源发电系统、锂电池、质子交换膜电解槽、PEMFC电堆、蓄热罐、辅助供能系统;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用于提供电能,该电能输送至质子交换膜电解槽中用于将水电解成氧气和氢气,且多余的电能由锂电池储存;或者该电能输送至质子交换膜电解槽中用于将水电解成氧气和氢气,且不足的电能由锂电池提供;氧气和氢气进入PEMFC电堆中发生化学反应以产生液态水和热能;PEMFC电堆用于给外界提供电负荷以及为辅助供能系统提供电功率。本发明基于PEMEC‑PEMFC闭式运行的冷热电氢联供系统实现了对再生能源的转化利用,同时实现了水与氢气、氧气之间的循环转换。
-
公开(公告)号:CN113328118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0528545.X
申请日:2021-05-1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8/04014 , H01M8/04007 , H01M8/040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车用管带式散热器,其包括纵向设置的多层扁管,所述扁管横向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相邻两层扁管之间设置有纵向截面为波浪形的金属带,所述金属带的波峰处与相邻两层扁管中的一层扁管表面连接,且所述金属带的波谷处与所述相邻两层扁管中的另一层扁管表面连接,所述金属带上横向开设有多个翅片组,每个所述翅片组包括多个翅片,所述翅片弯曲一定角度;工作时,空气流经所述翅片时会纵向偏转至相邻两层扁管相对的两个表面,从而强化所述扁管表面的换热。本发明散热器通过在金属带上设置弯曲一定角度的百叶窗式翅片,强化换热效果,提高换热效率,且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3175766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0485640.6
申请日:2021-04-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吸附制冷系统的双螺旋翅片管式吸附床及应用,包括传热管、进气管、第一端盖、电极引线、外层金属套管、内层密封管、连接螺栓、密封垫片、排气管、第二端盖、气流通道、吸附材料和金属孔板电极,所提出的基于电渗效应再生的双螺旋结构翅片管式吸附床相比传统的翅片管式吸附床,具有更高的吸附剂再生速率与更短的解吸周期,与PEMFC余热利用相结合,可补偿余热温度过低的缺陷,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623281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864066.5
申请日:2021-07-2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F04F5/16 , F04F5/44 , F04F5/46 , H01M8/0408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旁路进口结构的引射器,属于气体引射技术领域,包括:工作流体管路、引射流体管路、吸入室、混合室、旁通二次流管路和扩压室;混合室与扩压室的连接处设置有旁通二次流管路;引射流体管路的入口端和旁通二次流管路的入口端均连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出口;混合室用于充分混合工作流体和二次流回流;扩压室用于将混合流体动能转换为压力势能;吸入室用于接收工作流体产生真空低压区域,且将工作流体的部分动量传递至主二次回流;旁通二次流管路用于将旁通二次回流卷吸进入混合室,三股流体充分混合进入扩压室,使流体速度降低且扩压室压力升高。本发明引入旁通二次流管路,增加了引射比,提高了引射器的回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206273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412777.9
申请日:2021-04-1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1M8/04119 , H01M8/0438 , H01M8/04492 , H01M8/048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尾气湿度自动调节方法和系统,其包括步骤:S1、对燃料电池尾气进行除湿,并实时测量燃料电池的实际阳极压力降,根据实际阳极压力降和理论阳极压力降计算偏离比;S2、根据偏离比判断电堆内部水量,进而调节尾气除湿量,从而实现燃料电池尾气湿度自动调节。本发明通过电堆阳极压力降在线诊断电池内的水淹/膜干情况,进而调整除湿器除湿量从而调节尾气冷凝的程度,实现平衡电堆内部的水蒸气平衡,既保持质子交换膜合适的水合度,而又不至于发生水淹现象,保证燃料电池电堆的正常工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