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933221A
公开(公告)日:2007-03-21
申请号:CN200610030473.1
申请日:2006-08-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自呼吸式微型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的阴极流场板结构,特别涉及采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加工的新结构。该流场由双层复合镂空结构,两层镂空尺寸依次减小;即流场板靠近空气一侧,加工成垂直于硅片方向的镂空流道,在靠近膜电极的另一侧,对应于靠近空气侧的镂空流道处加工垂直于硅片的流道,使硅片贯穿,且靠近膜电极侧的每个流道尺寸小于靠近空气侧的流道尺寸。既保证了氧气能有效扩散,又有利于氧气在电极内部的均匀分布,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有效利用率;此外,这种双层复合结构使流场与膜电极接触更紧密,接触电阻较小,因而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双层复合镂空结构的电池性能显著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847155A
公开(公告)日:2006-10-18
申请号:CN200610024783.2
申请日:2006-03-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多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制备尖晶石结构的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作为中间产物,再与锂盐混合后经高温煅烧而成,该正极材料的组成为LiNixCoyMn1-x-yO2(其中0.1≤x≤0.8,0.1≤y≤0.5,0.5≤x+y<1.0)。这样制备的LiNi0.5Co0.2Mn0.3O2粒度分布均匀,在2.8-4.3V/Li电位区间内的放电比容量达到157mAh/g,而且循环稳定好,成本比LiCoO2大大降低,适合锂离子电池使用,且与共沉淀法复杂工艺制备的正电极材料性能相当。
-
公开(公告)号:CN1271231C
公开(公告)日:2006-08-23
申请号:CN200310122606.4
申请日:2003-12-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改性的钛铬基储氢合金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时使用Zr取代合金中的部分钛元素与V和Fe两种元素取代合金中的部分铬元素,经改性的钛铬系合金的组成为:Ti1-XZrXCrM-N-PVNFeP。其中X的范围为:0.05≤X≤0.6,M的范围为:1.75≤M≤2.1,N的范围为:0<N≤1.2,P的范围为:0<P≤0.5。经改性的合金储氢量均超过2.0wt%,最高可达2.4wt%,可作为大规模氢源的储氢材料,应用在燃料电池等方面。
-
公开(公告)号:CN1242501C
公开(公告)日:2006-02-15
申请号:CN200310122880.1
申请日:2003-12-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表面包覆材料及工艺,可以在2.8V-4.8V更大的电位区间内进行充放电。本发明采用的包覆工艺特征在于:将正极起始物质-LiCoO2、LiNi1-xCoxO2、LiMn2O4或其他复合正极材料作为反应物与包覆金属的化合物以及锂化合物一起加入到溶剂中,调节pH值介于6-14之间使金属盐或氧化物水解并吸附在正极材料上,形成类溶胶。然后将此混合物在60-200℃下烘干,再在300-1200℃下焙烧1-30小时,即可得到电化学性能更好的LiMeO2。锂化合物式中Me=Al,Sn,Zn,包覆在正极材料上。克服了已有ZrO2、Al2O3包覆引起材料比容量降低的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605649A
公开(公告)日:2005-04-13
申请号:CN200410066299.7
申请日:2004-09-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改性的钛锰系储氢合金,其特征在于它是由锆、钒、铁三元素同时掺杂改性,组成通式为Ti1-XZrXMn(P-M-N)FeMVN,其中0<X≤0.2,1.0≤P≤1.5,0<M≤0.2,0<N≤1.0,且P-M-N>0。合金经锆、钒、铁改性后,其储氢质量比可达到2.0wt%以上,而且有良好的常温吸放氢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552934A
公开(公告)日:2004-12-08
申请号:CN200310122606.4
申请日:2003-12-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改性的钛铬基储氢合金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时使用Zr取代合金中的部分钛元素与V和Fe两种元素取代合金中的部分铬元素,经改性的钛铬系合金的组成为:Ti1-XZrXCrM-N-PVNFeP。其中X的范围为:0.05≤X≤0.6,M的范围为:1.75≤M≤2.1,N的范围为:0<N≤1.2,P的范围为:0<P≤0.5。经改性的合金储氢量均超过2.0wt%,最高可达2.4wt%,可作为大规模氢源的储氢材料,应用在燃料电池等方面。
-
公开(公告)号:CN1552927A
公开(公告)日:2004-12-08
申请号:CN200310122610.0
申请日:2003-12-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改性的钛铬基储氢合金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时使用Ni、V和Fe三种元素取代合金中的部分铬元素,经改性的钛铬系合金的组成为:TiCrM-N-PVNFePNiJ。其中M的范围为:1.75≤M≤2.1,N的范围为:0<N≤1.2,其中P的范围为:0<P≤0.5,J的范围为:0.05≤J≤0.6。本发明提供的改性钛铬基储氢合金储氢量均超过2.0wt,最高可大于2.6wt%,可作为大规氢源的储氢合金,应用在燃料电池等方面。
-
公开(公告)号:CN1528508A
公开(公告)日:2004-09-15
申请号:CN200310108074.9
申请日:2003-10-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改善储氢合金活化性能的方法。其方法为将储氢合金粉与少量的ZnO混合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球磨。所述的储氢合金包括AB2(TiMn2),AB(TiFe),AB5(LaNi5),A2B(Mg2Ni)和BCC相(Ti-V基)合金。该方法制备简单,所得合金粉的活化性能大大改善。这对储氢合金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1769267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010620216.3
申请日:2020-06-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25 , C01B25/445 , C01B25/45 , C01F7/02 , C01G25/02 , C01G41/02 , C01G5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电极材料包括基体材料、依次包覆与基体材料表面的第一包覆层和第二包覆层。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残碱低、循环和安全性能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02761141B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110104159.4
申请日:2011-04-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的电量校正和控制方法。首先,给锂离子电池以标准充电制度充电,周期测量电池的端电压,在测量电压中利用差值电压DELTA‑VH确定电池的电量参数,校正电池的电量,利用端电压判断此时电池的循环次数当量、老化程度或健康状态。然后将这些信息显示给电池的使用者以便电池的使用者知道电池的当前的状态(比如电池的当前的最大充电容量和电池的健康状态)。再将电池经过一个受控的放电过程使电池或电池组工作在最佳SOC区间并达到指定的剩余容量范围。本发明适合于纯电动汽车(EV)和混合电动汽车(HEV)的电量管理,能够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