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形的物理量数字化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92233C

    公开(公告)日:2006-12-27

    申请号:CN200410084547.0

    申请日:2004-11-25

    Abstract: 一种自动测试领域的基于图形的物理量数字化测量方法,将数码摄像头与计算机连接,摄取目测式测量仪表的刻度和测量标志的图像,应用图像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判别指示标志即指针或浮子上的标志及仪表上刻度的相对位置,计算出被测物理量的数据,摄像头所摄取的图像是以像素点阵数据的数字化形式输入计算机的,只要识别出指示标志线图像和标尺的图像,就能通过数值计算求出测量值。本发明具有设备成本低,完全避免环境电磁场干扰,克服了目测式仪表无信号输出的缺点,直接实现各种物理量的数字化测量。在提高分辨率的同时可消除图像畸变对测量读数的影响,并可以用于非线性分度的仪表等一系列优点。

    提高薄壁钢件承载能力的热处理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92090C

    公开(公告)日:2006-12-27

    申请号:CN200410089282.3

    申请日:2004-12-09

    Abstract: 一种用于钢铁化学热处理领域的提高薄壁钢件承载能力的热处理方法,将经过冷变形成型的工件加热到Fe-N系奥氏体区域的温度范围内,通过渗氮的方法,在薄壁件上形成含氮奥氏体层,然后将工件快冷抑制含氮奥氏体层的共析转变,使奥氏体层快冷至300℃以下,分解为弥散的(α-Fe+γ′-Fe4N)两相组织或转变为马氏体,使含氮奥氏体层获得强化,在工件上得到高强度层,从而使薄壁钢件的整体结构强度得到大幅提高。该方法在不改变钢材冷变形能力的前提下,使工件的承载能力得到提高,其显著优点是对材料的化学成分没有特殊要求,对于超低碳钢、低碳钢,低合金钢等均可适用。

    复杂形状零件气体渗碳三维浓度场的实时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85900C

    公开(公告)日:2006-11-22

    申请号:CN200410067148.3

    申请日:2004-10-14

    Abstract: 一种复杂形状零件气体渗碳三维浓度场的实时监测方法,将工件表面归纳为各种形状特征,从工件上找出相应形状特征的表面与符合即零扩散流条件的内部界面所构成的最小体积局域应用计算机进行实时瞬态渗碳层浓度场计算,并将局域的渗碳层浓度场复制到工件上具有相同形状特征的部位上,求得整个工件的瞬态渗碳层浓度场,获得工件三维瞬态渗碳层浓度场。使其在气体渗碳过程中实时同步监测形状复杂的工件三维瞬态浓度场,同时监测同炉处理的多种工件的三维浓度场,确保零件不同部位的渗碳层全面符合技术要求,实现零件使用可靠性全面提高。

    合金钢大件水淬分层自回火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250748C

    公开(公告)日:2006-04-12

    申请号:CN02136831.7

    申请日:2002-09-05

    Abstract: 合金钢大件水淬分层自回火工艺属于大件热处理工艺领域。工艺如下:将工件在水溶液浸淬或喷水冷却到表面达到Ms点以下,且接近于Mf点,表面马氏体转变量达60-80%时的温度;将浸淬的工件提出水面在空气中停留,热量从心部向表面传出,表面温度很快回升到180~250℃左右,用非接触式表面温度计,或接触式温度计测得温度,已转变的马氏体自回火;重新浸入水中继续冷却,工件表层和次层温度降至低于第一次出水温度30~50℃;当心部温度也冷至Ms附近时,将工件再次提出水面,出水后在空气中停留。本发明兼有水淬冷速快、淬硬层深度深、改善心部组织与性能的优点,克服了大型合金钢工件水淬易开裂的缺点,无油淬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无火灾危险。

    渗氮炉上采用可卸换环形进氨管促使气氛均匀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219910C

    公开(公告)日:2005-09-21

    申请号:CN200310108453.8

    申请日:2003-11-06

    Abstract: 一种渗氮炉上采用可卸换环形进氨管促使气氛均匀的装置。属于热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环形进氨管和进氨管座组件,可卸换的环形进氨管设置于井式炉炉盖直下方,呈水平平衡设置,环形进氨管下方外偏45°均匀开有小孔,环形进氨管上焊的进氨直管经炉盖上预留的孔口,与炉盖板上的进氨管座组件为压紧螺母式或发蓝式结构连接。本发明进氨直管采用压紧螺母式或发蓝式结构的方法安装,能防止炉气泄漏,而且卸换方便;采用环形进氨管和弧形进氨管,使其在炉子运行中不易变形,并能保证每次更换的进氨管延长使用寿命;渗氮炉上采用可卸换环形进氨管能促使渗氮炉内气氛均匀,从而能保证渗氮工件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基于图形的物理量数字化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614358A

    公开(公告)日:2005-05-11

    申请号:CN200410084547.0

    申请日:2004-11-25

    Abstract: 一种自动测试领域的基于图形的物理量数字化测量方法,将数码摄像头与计算机连接,摄取目测式测量仪表的刻度和测量标志的图像,应用图像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判别指示标志即指针或浮子上的标志及仪表上刻度的相对位置,计算出被测物理量的数据,摄像头所摄取的图像是以像素点阵数据的数字化形式输入计算机的,只要识别出指示标志线图像和标尺的图像,就能通过数值计算求出测量值。本发明具有设备成本低,完全避免环境电磁场干扰,克服了目测式仪表无信号输出的缺点,直接实现各种物理量的数字化测量。在提高分辨率的同时可消除图像畸变对测量读数的影响,并可以用于非线性分度的仪表等一系列优点。

    机械强力喷丸表面纳米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70156A

    公开(公告)日:2005-01-26

    申请号:CN200410018013.8

    申请日:2004-04-29

    Abstract: 一种应用机械强力喷丸实现工件表面均匀纳米化的方法,用于金属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在强力喷丸机工作台上安装一个盛放工件的支架和料筐,工作台上设置两个轴承,料筐与支架上都设有短轴、轴承,通过安装在工作台上和支架上的电机的驱动以及工作台、料筐与支架上的短轴、轴承的相互配合,令工件同时绕两个相互正交的轴线连续摆动或旋转,工件表面受钢丸撞击的方向随之改变,产生持续改变方向的塑性变形,直至细化为纳米晶。本发明易于对多种零件,特别是形状较复杂的零件,如轴类和齿轮等零件实行纳米表面均匀强化,本发明易于实施,所涉及的设备比现有技术的投资少,还易于实现连续和大规模工业应用。

    气雾强制循环高压气体淬火冷却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492061A

    公开(公告)日:2004-04-28

    申请号:CN03150782.4

    申请日:2003-09-04

    Abstract: 一种气雾强制循环高压气体淬火冷却设备,属于金属材料热处理领域。本发明包括:冷却介质流动均流体、冷却容器、高压气体喷嘴、水雾喷嘴、热交换器、排风机、强制对流风机、安全放气阀,在冷却容器的上部设置强制对流风机,在强制对流风机的下部设置热交换器,在强制对流风机与热交换器的下部设置冷却介质流动均流体,在冷却介质流动均流体与冷却容器之间设置高压气体喷嘴和水雾喷嘴,在冷却容器外壳上设置排风机和安全放气阀。本发明使淬火过程的冷却强度可根据要求在水至静止空气之间调节调节,解决了高压气淬冷却能力不足的问题,与高压气淬相比气体的使用成本和设备的造价均有明显降低。

    减少工业炉炉壳热损失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779C

    公开(公告)日:2004-02-25

    申请号:CN99124184.3

    申请日:1999-12-01

    Abstract: 一种减少工业炉炉壳热损失的方法,属于冶金工业炉设计领域。采用双层炉壳结构的方法,在炉壳外加装一层薄钢板或铝板,形成的封闭空气层增加了热阻,在双层炉壳内侧或外侧粘贴一层耐火纤维。本发明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明显地提高节能效果,减少散热损失10%以上,尤其对于需反复升温降温的工业炉,在升温时可减少热损失,降温时又可迅速降温,明显提高加热炉的工效,对其他各类周期作业炉采用本发明也可取得相似效果。

    高氮钢
    5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8237C

    公开(公告)日:2003-11-19

    申请号:CN01113095.4

    申请日:2001-06-07

    Abstract: 一种高氮钢,属于金属材料领域。高氮钢含有铁(Fe)、氮(N)、和锰(Mn),其配比为2.4-2.8重量百分比的氮(N),84.2-97.6重量百分比的基体铁(Fe),以及0-13重量百分比的锰(Mn)。本发明具有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本发明利用高氮2.4-2.8重量百分比含量的高氮铁基合金,直接通过低温淬火或低温等温淬火热处理,得到块状二相(α+γ’)或三相(α+γ+γ’)纳米材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而且成本低,工艺简单,可用于制造各种工具、结构零件、传动零件。所获得的高氮铁基合金具有高的硬度、高的强度、高的耐磨性能,硬度>900 HV0.05,强度>590MPa。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