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951760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410177890.3
申请日:2014-04-29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IPC: C08B37/00 , A61K31/73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蜈蚣藻寡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蜈蚣藻寡糖具有如下化学结构:其制备方法是先将蜈蚣藻多糖进行酸性水解,然后进行分离纯化。实验证明:本发明提供的蜈蚣藻寡糖G19能够在体外及体内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但不影响正常肝细胞的生长,且研究表明蜈蚣藻寡糖G19的这一抑制作用与肿瘤细胞周期阻滞及肿瘤细胞凋亡相关,因此,本发明提供的蜈蚣藻寡糖G19具有开发成低毒高效的抗肿瘤药物的潜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923845A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410165188.5
申请日:2014-04-23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蛇足石杉内生真菌Moniliaceae Penicillium sp.LQ2F02菌株,其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日期为2014年1月12日,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4022。本发明真菌发酵后得到的发酵产物以及发酵液提取物和菌体提取物均具有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可应用于制备治疗阿尔茨海默疾病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2653568B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210169254.7
申请日:2012-05-28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
IPC: C08B37/00 , A23L1/09 , A61K31/715 , A61P37/06 , A61P3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蒲公英均一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均一多糖是由蒲公英全草经水提醇沉、透析截取分子量大于10000道尔顿的组分,然后经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再经葡聚糖凝胶层析柱纯化而得;所述均一多糖的分子量为1.6×104道尔顿,其单糖组成主要为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和少许木糖、鼠李糖、甘露糖。药效学实验表明:本发明所提供的蒲公英均一多糖经典途径抗补体活性的CP50值是0.0126mg/mL,旁路途径抗补体活性的AP50值是0.05885mg/mL,对DPPH自由基有效清除率高达63%;可望作为抗补体活性成分或/和抗氧化活性成分用于制备保健食品或药物制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2653568A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1210169254.7
申请日:2012-05-28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
IPC: C08B37/00 , A23L1/09 , A61K31/715 , A61P37/06 , A61P3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蒲公英均一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均一多糖是由蒲公英全草经水提醇沉、透析截取分子量大于10000道尔顿的组分,然后经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再经葡聚糖凝胶层析柱纯化而得;所述均一多糖的分子量为1.6×104道尔顿,其单糖组成主要为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和少许木糖、鼠李糖、甘露糖。药效学实验表明:本发明所提供的蒲公英均一多糖经典途径抗补体活性的CP50值是0.0126mg/mL,旁路途径抗补体活性的AP50值是0.05885mg/mL,对DPPH自由基有效清除率高达63%;可望作为抗补体活性成分或/和抗氧化活性成分用于制备保健食品或药物制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1195804B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0610119149.7
申请日:2006-12-05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
IPC: C12N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蛇足石杉内生真菌它是从蕨类植物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植物活体中采用内生真菌分离纯化技术分离获得的,经微生物分类学鉴定为内生枝顶孢霉(Acremonium endophytium)。该菌株保藏号为CCTCC M206118。本发明通过蛇足石杉内生真菌菌株液体发酵,产生了石杉碱甲类似化合物,是寻找治疗早老性痴呆活性成分石杉碱甲新资源的重要微生物。
-
公开(公告)号:CN101491571A
公开(公告)日:2009-07-29
申请号:CN200810032937.1
申请日:2008-01-23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6/53 , A61K31/216 , A61P9/00 , A01H4/00 , A61K12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含量酚酸类化合物的丹参毛状根SmHr1及其培养方法,本发明的丹参毛状根含有丹酚酸B、丹酚酸K、丹酚酸和迷迭香酸化合物,含量高于野丹参。应用本发明的培养方法可以显著提高丹参毛状根的生长量积累及药用成分丹酚酸类化合物的含量,从而为大规模生产这些化合物提供了高产的株系,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工业化生产。
-
-
-
公开(公告)号:CN1699578A
公开(公告)日:2005-11-23
申请号:CN200510026026.4
申请日:2005-05-20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外源基因技术提高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本发明将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vgb基因)经改造后,采用酶切结合PCR技术,将vgb基因插入质粒pBI121,获得以35s-CaMV强启动子为启动元件的中间表达载体pBI121-vgb,并转入大肠杆菌DH5α。采用三亲杂交法(pRK2013、DH5α和LBA9402),获得转vgb基因的发根农杆菌LBA9402-vgb。用其侵染黄芪无茵苗,获得转基因黄芪毛状根,经测定其中黄芪甲苷含量高于未转基因毛状根含量5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