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33421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353300.7
申请日:2023-04-04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IPC: C12Q1/6883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和稳定性心绞痛鉴别的生物标志物的ceRNA调控网络及其应用,所述ceRNA调控网络的DEmRNA包括SLCO4A1、SEMA6B、IL1R2、SDC2、A3GALT2、OLR1、SLC14A1、TVP23C‑CDRT4和LEF1;所述ceRNA调控网络的DEmiRNA包括hsa‑miR‑363‑3p、hsa‑miR‑181b‑5p、hsa‑miR‑26a‑5p、hsa‑miR‑139‑5p和hsa‑miR‑346;所述ceRNA调控网络的DElncRNA包括AC022784、AF165147.1和LINC00861。本发明作为鉴别急性心肌梗死和稳定性心绞痛的生物标志物的应用,为AMI和SAP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潜在的分子靶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129558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111344538.0
申请日:2021-11-12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IPC: A61K31/365 , A61K45/06 , A61K31/704 , A61P35/00 , A61P15/14
Abstract: 本发明首次发现式(I)所示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联合化疗药物对乳腺癌MDA‑MB‑231和SKBR3细胞具有高效的抗肿瘤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式(I)所示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不仅提高了乳腺癌MDA‑MB‑231和SKBR3细胞对EPI的敏感性,也提高了表阿霉素耐药的乳腺癌MDA‑MB‑231/EPI细胞对EPI的敏感性,EM‑2(IC20)联合EPI可以逆转MDA‑MB‑231/EPI细胞对EPI的耐药。EM‑2联合EPI在治疗癌症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984246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0619105.X
申请日:2022-06-01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介孔聚多巴胺NO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将麦芽三糖通过点击反应连接到PEG链上,合成PEG‑麦芽三糖;通过与介孔聚多巴胺反应,将麦芽三糖固定在介孔聚多巴胺表面,合成MPDA‑PEG‑Mal;将一氧化氮供体通过共轭效应负载至介孔聚多巴胺的介孔结构中,得到介孔聚多巴胺NO纳米粒子。本发明将具有细菌靶向的麦芽三糖分子与负载了NO并且具有光热作用的介孔多巴胺结合起来,做到了对体内感染细菌的诊断和治疗,不但可以精准靶向细菌感染部位,在NO杀菌效果不是特别好的情况下引入光热效应进行协同杀菌,一方面通过消散生物膜,改善了细菌的多重耐药性,另一方面光热增强了NO作用,可以持续杀菌,并且具有较高的杀菌效率,可以广泛的应用在临床上。
-
公开(公告)号:CN115862300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310115442.X
申请日:2023-02-15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监控脑卒中风险预警方法和脑卒中风险预警的智能眼镜,该智能眼镜通过电源给摄像模块、预警模块及控制模块供电,摄像模块获取人体视网膜图像,控制模块接收人体视网膜图像,对人体视网膜图像判别并返回判别结果,预警模块,在诊断为有脑卒中风险时,发出风险预警。如此,形成了一种能够实现脑卒中风险检测地智能眼镜。由于该智能眼镜能够随时随地对脑卒中进行检测,不用去医院进行眼底照相检查,提升了便捷性和依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20838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410733.3
申请日:2022-11-11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IPC: C12Q1/6883 , C12N15/11 , C12Q1/70 , C12Q1/06 , G01N33/569 , G01N33/548 , G01N33/58 , C12R1/9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子医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IPC C12Q1,更具体地,涉及缺血性脑卒中SEREX标志物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免疫筛选重组cDNA表达克隆筛选出PABPC1,然后通过生物信息技术进一步验证了PABPC1在缺血性脑卒中TIA和CI中的重要性,通过PABPC1在试剂盒中的相关应用,测定TIA和CI的疾病进程中PABPC1的含量,可以促进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
公开(公告)号:CN115804775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1426549.8
申请日:2022-11-15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IPC: A61K31/519 , A61P31/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S63845在制备抗新冠病毒感染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S63845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冠状病毒所致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发明人发现,S63845抑制新冠病毒复制并且抑制冠病毒N蛋白调控细胞凋亡,S63845抑制新冠病毒N蛋白特异性和抗凋亡蛋白MCL‑1相互作用,因此S63845是治疗冠状病毒所致疾病的候选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5804764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1594044.2
申请日:2022-12-13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天然药物化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绵马素型间苯三酚化合物在制备具有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绵马素型间苯三酚化合物选自绵马素BB(aspidin BB)、绵马素PB(aspidin PB)、低绵马素BB(desaspidin BB)以及低绵马素PB(desaspidin PB)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本发明首次发现绵马素BB、绵马素PB、低绵马素BB以及低绵马素PB具有优异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因此,将其作为有效成分用于制备具有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药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607112B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1507540.X
申请日:2022-11-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IPC: A61B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光磁声的一体化智能成像系统及方法,本发明通过设置磁场构建模块,超声波信号激励探头,检测探头,成像模块,摄影装置以及数据处理模块,通过超声波信号激励探头对被检测体进行超声波信号激励,并使用检测探头对被检测体进行检测并构建磁声图像,并且,本发明通过已构建的磁声图像确定磁声图像是否合格并判定是否对磁声图像对应的检测点再次进行激励以及检测,并在再次进行激励以及检测时通过已构建磁声图像对应的干扰表征参量以及伪影面积对应调整超声波激励探头的超声波信号发射频率以及发射持续时间,以避免磁声图像构建不完整,提高图像的信噪比,提高成像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716830A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211064615.1
申请日:2022-09-01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 暨南大学
IPC: C07D471/16 , A61K31/4375 , A61P35/00 , A61K36/489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一种苦参碱型生物碱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具有抗肺癌作用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苦参碱型生物碱,具有式I、式II或式III所示的结构。所述的组合物和提取物,包含式I、式II或式III所示结构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苦参碱型生物碱。研究表明,本发明具有式I、式II或式III所示结构的苦参碱型生物碱其具有优异的抗肺癌作用,尤其是抗非小细胞肺癌作用。因此,将具有式I、式II或式III所示结构的苦参碱型生物碱,或将含有具有式I、式II或式III所示结构的苦参碱型生物碱的组合物或提取物作为活性成分用于制备具有抗肺癌作用的药物,尤其是制备具有抗非小细胞肺癌作用的药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607112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507540.X
申请日:2022-11-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IPC: A61B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光磁声的一体化智能成像系统及方法,本发明通过设置磁场构建模块,超声波信号激励探头,检测探头,成像模块,摄影装置以及数据处理模块,通过超声波信号激励探头对被检测体进行超声波信号激励,并使用检测探头对被检测体进行检测并构建磁声图像,并且,本发明通过已构建的磁声图像确定磁声图像是否合格并判定是否对磁声图像对应的检测点再次进行激励以及检测,并在再次进行激励以及检测时通过已构建磁声图像对应的干扰表征参量以及伪影面积对应调整超声波激励探头的超声波信号发射频率以及发射持续时间,以避免磁声图像构建不完整,提高图像的信噪比,提高成像质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