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活塞
    3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541044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380038372.7

    申请日:2013-07-18

    Inventor: 蒂莫·林克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活塞(10、110、210、310),该活塞包括活塞头(13)和活塞裙(14),其中,该活塞(10、110、210、310)具有活塞基体(11、111、211、311)和活塞环部件(12、112、212、312),其中,活塞头(13)具有活塞顶凹坑(21、121、221),其特征在于,该活塞环部件(12、112、212、312)具有活塞顶的一部分(19b)、环形的活塞顶岸(22)和设置有环槽的环形活塞环带(23),该活塞基体(11、111、211、311)和活塞环部件(12、112、212、312)形成了环形的冷却槽(24、124、224、324),该冷却槽设置在活塞顶凹坑(21、121、221)区域中的内侧面(25、125、225)和活塞环带(23)的区域中的外侧面(26、126、226、326)之间,在该冷却槽(24、124、224、324)中在外侧面(26、226)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流动引导部件(31、331)和/或在内侧面(125、225)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热部件(132、232);活塞基体(11、111、211、311)和活塞环部件(12、112、212、312)在活塞顶部(19a、19b)的区域中具有环形的接缝(28),这两部分经该接缝不可分离地连接。

    内燃机的活塞
    3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487687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380038402.4

    申请日:2013-07-18

    Inventor: 蒂莫·林克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活塞头(13,113)和活塞裙(14,114)的内燃机活塞(10,110),其中活塞(10,110)具有活塞主体(11,111)和活塞环部件(12,112),特征在于,活塞主体(11,111)具有相对于活塞(10,110)中轴(M)径向偏移和/或倾斜的活塞顶凹坑(21,121)、活塞冠的部件(19a)以及活塞裙(14,114),活塞环部件(12,112)具有活塞冠的部件(19b)、环形的活塞顶岸(22,122)和设置有环形槽的环形的活塞环带(23,123),活塞主体(11,111)和活塞环部件(12,112)成型在活塞顶凹坑(21,121)区域的外部侧面(25,125)和活塞环带(23,123)区域的内部侧面(26,126)之间的环形的冷却通道(24,124),活塞主体(11,111)和活塞环部件(12,112)在活塞冠(19a,19b)区域具有环形的接缝(28,128)并通过接缝不可分离的相互连接。

    用于内燃机的活塞以及活塞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24841A

    公开(公告)日:2013-05-29

    申请号:CN201180046088.5

    申请日:2011-08-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用于内燃机的活塞(10、110、210)的方法,该活塞由第一活塞组件(11、111、211)和第二活塞组件(12、112、212)构成,其特征为具有以下步骤:a)制造由调质钢或者沉淀硬化钢制成的、具有至少一个接合面(29、31)的第一活塞组件(11、111、211)的坯件(211′);b)制造由调质钢或者沉淀硬化钢制成的、具有至少一个接合面(32、33)的第二活塞组件(12、112、212)的坯件(212′);c)对坯件(211′、212′)调质处理;d)将第一活塞组件(11、111、211)的坯件(211′)和第二活塞组件(12、112、212)的坯件(212′)通过它们的接合面(29、31、32、33)借助摩擦焊接连接成活塞坯件(210′),形成至少一个摩擦焊接缝(25、26、125、126)以及在至少一个摩擦焊接缝(25、26、125、126)区域内的热影响区(30、30′);e)对活塞坯件(210)进行回火或者去应力退火,在该过程中维持热影响区(30、30′);f)将活塞坯件(210′)再加工或者精加工成活塞(10、110、210)。此外,本发明还涉及此类活塞(10、110、210)。

    内燃机的活塞以及它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18830A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180046087.0

    申请日:2011-08-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20/129 F02F3/003 F02F2003/006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用于内燃机的活塞(10)的方法,所述活塞具有活塞主体(11)和活塞环形部件(12),其中活塞主体具有至少一个活塞裙(15),其中,活塞环形部件(12)具有至少一个活塞顶(19)、一个环绕的火力岸(21)和一个设有环槽的、环绕的环形部分(22),而且其中,活塞主体(11)和活塞环形部件(12)形成了环状的、封闭的冷却通道(23),其特征在于下述步骤:a)提供活塞主体(11)的坯件(11’、111’、211’),其具有外侧接合面(29、129、229)和内侧接合面(31、131、231)以及在两个接合面(29、31;129、131;229、231)之间的环绕的下冷却通道部分(23a),b)提供活塞环形部件(12)的坯件(12’、112’、212’),其具有外侧接合面(32、132、232)和内侧接合面(33、133、233)以及在两个接合面(32、33;132、133;232、233)之间的环绕的上冷却通道部分(23b),c)在至少一个接合面(29、129、229;31、131、231;32、132、232;33、133、233)上成型出环绕的扩口(34a、34b;134b;234a、234b),其中,扩口(34a、34b;134b;234a、234b)朝向所属的冷却通道(23a、23b)延伸,d)将活塞主体(11)的坯件(11’、111’、211’)与活塞环形部件(12)的坯件(12’、112’、212’)经它们的接合面(29、129、229;31、131、231;32、132、232;33、133、233)通过摩擦焊接相连,成为活塞坯件(10’、110’),e)将活塞坯件(10’、110’)补充加工和/或精加工成活塞(10)。本发明还涉及此类活塞。

    具有中心导向油流动和活塞销润滑机构的活塞及其构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95819A

    公开(公告)日:2012-03-28

    申请号:CN201080016576.7

    申请日:2010-02-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F3/003 F02F3/22 F02F2003/0061 Y10T29/492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活塞,该活塞具有沿着中心轴延伸的活塞本体。该活塞本体具有上冠部分和下冠部分。该上冠部分具有上燃烧壁和至少一个环形上肋,该环形上肋从该上燃烧壁悬垂至一自由端。该下冠部分具有至少一个环形下肋和内油腔面,该环形下肋延伸至一自由端,该自由端固定于该至少一个环形上肋,该内油腔面相对于至少一个下肋径向向内延伸。该上冠部分具有一上柱塞,该上柱塞沿着中心轴从上燃烧壁延伸至一自由端。该下冠部分具有一下柱塞,该下柱塞沿着中心轴从内油腔面向上延伸至自由端。该上柱塞和该下柱塞共同形成一曲径通道。

    摩擦焊接的具有优化的冷却通道的钢活塞

    公开(公告)号:CN102149916A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0980135046.1

    申请日:2009-04-07

    Inventor: V·格尼斯默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F3/22 B23P15/10 F02F3/003 F02F2003/006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的活塞(1),该活塞包括一由钢制成的上部件(3)和一下部件(2),该上部件和下部件在接触几何结构(4)的区域中通过接合桥接部(10a,10b;11a,11b)借助摩擦焊接材料锁合地连接成一个结构单元。在活塞(1)中集成有至少一个被加载冷却剂的冷却通道(7),内燃机的润滑油作为冷却剂通过喷射喷嘴的自由射束到达进入开口(14)中、流过冷却通道(7)并通过排出开口(15)离开。为了将冷却剂导入到冷却通道(7)中,进入开口(14)配设一装入在下部件(2)中的、从冷却通道底部(19)突出的流动管(13),该流动管的开口(17)设置在摩擦焊接的焊缝隆起(12a,12b)上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