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和扫地机
    31.
    发明公开
    基站和扫地机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844289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640600.5

    申请日:2022-12-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站和扫地机,包括基站本体,所述基站本体设有用于容纳机器人主机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的底壁设有烘干凹槽,所述烘干凹槽的开口朝向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中的机器人主机的拖擦件,所述烘干凹槽的槽壁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均用于供烘干用的风吹出,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相对且间隔布置。利用相对且间隔布置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供烘干用的风吹入,使得烘干凹槽中风量分布更加均匀,拖擦件受热均匀,进而提升烘干效率。

    安装结构及清洁设备
    3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778272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620516.7

    申请日:2022-12-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结构及清洁设备,安装结构包括安装组件和卡扣组件,安装组件用于安装在清洁设备的机身上并用于与滚刷连接;卡扣组件可活动地安装在安装组件上,卡扣组件能够用于卡设在机身上的限位件上,卡扣组件能够沿第一方向发生弹性变形运动以解除与限位件的卡设。在需要更换滚刷时,使卡扣组件沿第一方向发生弹性形变运动,使卡扣组件和限位件解除卡设关系,安装组件能够从机身上拆卸下来。而用户不用直接接触滚刷,而是通过安装组件进行拆卸,避免了用户直接接触滚刷的卫生问题。同时,安装组件和卡扣组件配合保证滚刷在机身上的安装稳定性,避免了滚刷松动。进一步保证了安装结构的可靠性,也保证了清洁设备的实用性。

    集污结构及清洁设备
    3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778264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410123.3

    申请日:2022-11-11

    Inventor: 阮传龙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污结构及清洁设备,集污结构包括集污本体及开合件,集污本体内形成有分隔设置的污水腔及集尘腔,连通孔连通污水腔及集尘腔,开合件受控可开启或闭合所述连通孔。由于集尘腔用于收集灰尘,污水腔用于收集污水,在使用状态上,开合件闭合连通孔,进而使得集尘腔与污水腔分隔设置。而当需要清理集尘腔内的灰尘时,使得开合件开启连通孔,进而使得污水腔与集尘腔通过连通孔连通,污水腔内的污水通过连通孔进入到集尘腔内,加湿集尘腔内的灰尘,有效避免了灰尘出现扬尘的问题。且由于污水腔与集尘腔能够连通,进而在清洗,可以利用连通孔同时清洗污水腔与集尘腔,提高清洗效率。

    碰撞检测结构及清洁设备
    3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670333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83174.1

    申请日:2022-11-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碰撞检测结构及清洁设备,碰撞检测结构包括开关件、碰撞组件和触发组件,开关件用于安装在清洁设备的本体上;碰撞组件用于可活动地安装在本体上;触发组件用于安装在本体上,触发组件位于碰撞组件和开关件之间,触发组件朝向开关件的方向为第一方向,碰撞组件活动能够抵触在触发组件上,触发组件受力能够沿第一方向发生弹性形变以触发开关件。通过触发组件在受力方向上的转化,避免了在不同方向上均需设置开关件而导致本体上开关件较多的问题,在保证警示效果的同时也简化了碰撞检测结构,节省了清洁设备的本体上的安装空间。进而降低碰撞检测结构以及清洁设备的生产制造成本。

    尘盒组件及清洁机器人
    3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271728B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111666035.5

    申请日:2021-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尘盒组件,包括尘盒本体,尘盒本体上设置有倒尘盖,尘盒本体和倒尘盖形成有集尘腔室,倒尘盖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处设置有盖体,盖体和通气结构弹性连接,外界压力大于通气结构的弹力将盖体和倒尘盖分离以使进气口全部打开,气流由进气口向集尘腔室内多方向流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如以上所述的尘盒组件。本发明的尘盒组件及清洁机器人提供的进气口的气流可以向尘盒本体内的多个方向流动,不会因为挡板导致产生气旋,提高集尘效率。

    一种驱动机构及清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56244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782806.6

    申请日:2023-12-2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驱动机构及清洁装置,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具有至少两个输出轴;及升降组件,用于与清洁装置中的清洁组件连接;其中,至少一个输出轴用于与清洁组件驱动连接,至少另一个输出轴与升降组件驱动连接,以通过升降组件带动清洁组件相对清洁装置的主体做升降运动。本申请中驱动件的至少两个输出轴可以分别与清洁组件及升降组件驱动连接,与升降组件连接的输出轴可以带动升降组件运动,从而通过升降组件带动清洁组件相对清洁装置的主体做升降运动,由此,驱动件可以同时驱动清洁组件及升降组件,从而实现清洁组件的清洁及升降,简化驱动机构的整体结构,以缩小清洁装置的整体结构,便于操作使用。

    滚刷组件及清洗设备
    3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503001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763915.3

    申请日:2023-12-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清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滚刷组件,适于至少对第一清扫环境和第二清扫环境进行清扫,第一清扫环境具有高度不同的两种清扫介质,包括:支架,支架上设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一刷体,一端设于第一安装部内;第二刷体,一端设于第二安装部内,第二刷体的硬度小于第一刷体的硬度,且第二刷体的两端之间的高度大于第一刷体的两端之间的高度。通过将滚刷组件设置为包括软硬不同的第一刷体和第二刷体,且第一刷体和第二刷体具有一定的高度差,以使滚刷组件能够同时满足对不同清扫环境的清扫,如对于硬地面清扫时,可以减小噪音,对于地毯清扫时,可以提高清扫力度,保证清洁度,提高了用户体验。

    一种扫地机万向轮的越障机构
    3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338199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570095.6

    申请日:2023-11-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扫地机万向轮的越障机构,包括扫地机机体和越障结构,所述扫地机机体设置有导向结构和与导向结构滑动配合的万向轮结构,所述越障结构可活动地与扫地机机体连接,所述万向轮结构一侧连接有斜面结构,所述斜面结构和越障结构均具有斜面部;所述万向轮结构遇障时,万向轮结构滑动,通过斜面结构与越障结构的斜面部配合,下压越障结构,抬升扫地机机体,以使万向轮结构越障。本发明提供的越障机构,在万向轮遇障时,通过万向轮结构在导向结构上的滑动配合,配合斜面结构与越障结构的斜面特征,下压越障结构,从而使整机抬起,能够提升万向轮越障能力。

    一种防翻边刮条及扫地机
    3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017119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20904.6

    申请日:2023-08-11

    Inventor: 阮传龙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翻边刮条及扫地机,涉及扫地机技术领域,解决了刮条易翻边、功能失效、易损坏的技术问题。该防翻边刮条,包括刮条本体,刮条本体上具有安装部和接地部,安装部用于将刮条本体安装到待安装位置;接地部用于与地面接触进行地面刮擦;刮条本体上位于安装部和接地部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屈服部;屈服部的屈服强度低于刮条本体其他区域;刮条本体上还设置有防止刮条本体变形超限的限位部。本发明通过设置屈服部,卸掉刮条本身的刚性,使软胶刮条碰到障碍物变形时不会顶起集尘腔导致滚刷离地影响除尘效果的问题,提高刮尘效果,提高使用寿命;设置限位部,使刮条变形最多只会变为垂直状态,而不会后翻导致刮条失效。

    扫地机及扫地系统
    4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844262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640648.6

    申请日:2022-12-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扫地机及扫地系统。扫地机包括主体、尘盒以及排尘风道管。尘盒及排尘风道管安装于主体内,尘盒构造形成有垃圾入口及间隔设置的两个排尘口,两个排尘口均通过排尘风道管连通至主体外。上述扫地机,其尘盒具有两个相互间隔的排尘口。当扫地机与集尘基站配合后,集尘基站可通过排尘风道管及排尘口与尘盒内部连通,并通过对尘盒内产生吸力形成气流,尘盒内的垃圾在气流的作用下经排尘口进入排尘风道管,最终排出。两个间隔的排尘口可以分别在尘盒两处引导产生两股气流,拓宽了气流的覆盖范围,减少了气流死角,有效降低尘盒内形成涡流的概率,避免垃圾在涡流的作用下发生积存,还增大了尘盒内部气流的扰动,同样可避免垃圾积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