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电化学17β-雌二醇适体传感器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41361B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1910776014.5

    申请日:2019-08-22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硫化铟硫化镉共敏化铈掺杂二氧化钛的光电化学17β‑雌二醇适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属于光电化学传感器领域。本发明利用简单的水热法得到铈掺杂的二氧化钛作为基底材料并获取光电流,硫化铟敏化后的铈掺杂二氧化钛,光电转换效率大大提高,吸收光范围增大。在硫化镉的共同敏化下,三者导带位置呈阶梯式降低,有利于电子的快速转移,提供理想的光电流信号。结合适体与17β‑雌二醇特异性识别作用,实现17β‑雌二醇的高灵敏度检测,其检测限为3.98 fg/mL,这对17β‑雌二醇的分析检测有重要意义。

    一种基于CeO2@SnS2促进鲁米诺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55786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10787978.X

    申请日:2019-08-26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CeO2@SnS2促进鲁米诺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属于新型纳米材料领域与生物传感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电致化学发光ECL技术,首次以铁蛋白共价交联鲁米诺(Ft-luminol)作为信号源,以CeO2@SnS2作为促进剂,利用CeO2@SnS2对鲁米诺优异的协同催化作用对检测信号进行有效放大,提出了一种制备简单、成本低、反应能耗低、绿色环保的生物传感器制备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降钙素原的实际样品检测,检出限低至1.6 fg/mL,线性范围宽至5 fg/mL-100 ng/mL,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一种硫化铟硫化镉共敏化铈掺杂二氧化钛的光电化学17β-雌二醇适体传感器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41361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776014.5

    申请日:2019-08-22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硫化铟硫化镉共敏化铈掺杂二氧化钛的光电化学17β-雌二醇适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属于光电化学传感器领域。本发明利用简单的水热法得到铈掺杂的二氧化钛作为基底材料并获取光电流,硫化铟敏化后的铈掺杂二氧化钛,光电转换效率大大提高,吸收光范围增大。在硫化镉的共同敏化下,三者导带位置呈阶梯式降低,有利于电子的快速转移,提供理想的光电流信号。结合适体与17β-雌二醇特异性识别作用,实现17β-雌二醇的高灵敏度检测,其检测限为3.98 fg/mL,这对17β-雌二醇的分析检测有重要意义。

    一种基于铁蛋白三维结构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231335A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910524532.8

    申请日:2019-06-18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铁蛋白三维结构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新型纳米材料领域与生物传感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电致化学发光ECL技术,以铁蛋白作为基底,在其外部共价交联ECL发光分子N-(4-氨丁基)-N-乙基异鲁米诺分子得到异鲁米诺-铁蛋白,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在异鲁米诺-铁蛋白表面原位还原纳米金,得到一种新颖的三维杂化纳米结构异鲁米诺-铁蛋白-纳米金,并基于该结构提出了一种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反应能耗低、绿色环保的优点,将传感器用于降钙素原的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现性好的优点,其检出限为3.4 fg/mL,线性范围10 fg/mL-50 ng/mL,在降钙素原的临床检测中有着明显的潜在应用价值。

    一种同步硝化反硝化膜-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市政废水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19860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855920.X

    申请日:2018-07-31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步硝化反硝化膜‑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市政废水的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主要包括膜生物反应器、悬浮填料层,搅拌系统、进水系统、温控系统、出水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填料层为内部均匀填充聚丁二酸丁二醇酯颗粒的海绵。本发明所述方法是海绵填料投加体积比为30%~50%,启动阶段曝气量设定为0.8~1.2 L/min,水力停留时间在1~10天为24 h,11~20天为18 h,21天后设为12 h,悬浮污泥附着于载体形成生物膜。稳定阶段将曝气量由0.8~1.2 L/min改为0.3~0.6 L/min。本发明创新性地采用内含可降解聚合物的海绵作为生物膜载体,解决了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碳源量不足的问题,同时缓解了膜污染。本装置具有占地面积小、抗冲击能力强、总氮去除效率高、节能降耗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