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419C
公开(公告)日:2005-01-12
申请号:CN02104703.0
申请日:2002-01-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B27/1804 , F04B2027/1813 , F04B2027/1827 , F04B2027/185
Abstract: 一种控制阀带有一阀壳(45)。一阀腔(46)和一压力传感腔(48)分别限定在阀壳(45)内。一压力传感件(54)位于压力传感腔(48)内。一压力传感杆(41)由阀壳(45)可滑动地支承。一阀体(43)容纳在阀腔(46)内。压力传感杆(41)的末端与压力传感件(54)连接,压力传感杆(41)的另一端与阀体(43)接触。一线圈腔(63)限定在阀壳(45)内。一固定铁芯(62)位于阀腔(46)和线圈腔(63)之间。一电磁线圈杆(40)穿过固定铁芯(62)延伸并由该固定铁芯可滑动地支承。由致动器通过电磁线圈杆施加到压力传感件(54)的推动力与压差目标值对应。压力传感件(54)移动阀体(43),从而使压差达到目标值。
-
公开(公告)号:CN1324985A
公开(公告)日:2001-12-05
申请号:CN01110837.1
申请日:2001-01-1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
IPC: F04B27/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B27/1054
Abstract: 一种活塞是压缩机,具有壳体、曲柄室和由壳体支撑的驱动轴。在壳体上形成前限位部和后限位部。前、后限位部限制驱动轴的轴向运动。前限位部限制驱动轴朝前方的运动。后限位部限制驱动轴向后的轴向运动。当驱动轴的受到前限位部的限制时,在驱动轴的后端和后限位部之间形成第一间隙。当驱动轴的运动受到前限位部的限制并当活塞处在上死点位置时,在活塞与阀板之间形成第二间隙。第一间隙小于第二间隙。组装活塞的方法很容易调整第一间隙。
-
公开(公告)号:CN108223112B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1711312305.6
申请日:2017-12-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除去附着于内燃机的电动增压机的堆积物的内燃机的控制系统。通过如下内燃机的控制系统,在内燃机运转停止后的清洁期间,以压缩机叶轮反复突然加速和突然停止的方式使电动增压机步进驱动,该控制系统具有:电动增压机(61),其设置于内燃机的吸气通路并具有压缩机叶轮(61C);旁通通路(11Z),其为了使内燃机的吸入空气绕过压缩机叶轮而设置于吸气通路;旁通阀(62),其是进行旁通通路的开闭的阀;排气再循环通路(13A),其将排气通路的排气气体的一部分返回至压缩机叶轮的上游侧的吸气通路;以及控制装置(50),其根据内燃机的运转状态控制电动增压机和旁通阀。
-
公开(公告)号:CN106058139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391469.1
申请日:2013-04-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35/346 , H01G2/14 , H01G9/0003 , H01G9/12 , H01G11/16 , H01H35/26 , H01M2/30 , H01M2/345 , H01M2200/20 ,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流切断装置以及使用其的蓄电装置。电流切断装置具有在壳体内的内压上升并超过规定水平时变形的变形板、构成通电路径的通电板、接点板。通电板包括与接点板接触的第1接点部。接点板包括与第1接点部接触的第2接点部。在变形板形成有能够接受壳体(1)内的内压的受压部和与第1接点部接触的抵接部。通过以抵接部向接点板侧移动的方式发生变形,第2接点部能够从通电板分离。变形板与通电板和接点板绝缘。通电板被配置成被变形板和接点板夹持。
-
公开(公告)号:CN100564874C
公开(公告)日:2009-12-02
申请号:CN200610074867.7
申请日:2006-04-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F04B27/14 , F04B49/00 , F16K31/126 , F16K31/06
Abstract: 一种排量控制阀,其包括具有阀体的往复主体。该往复主体包括具有阀体的第一轴部和与该第一轴部同轴且插入到该阀孔中的第二轴部。该第一轴部定位成靠近该螺线管。该第二轴部与该压力感测机构连接。该第二轴部和该阀孔限定制冷剂自由流动的流动路径。节流部形成在该第一轴部和该第二轴部之间并且与该第一轴部和该第二轴部同轴。该节流部的靠近该第二轴部的端部的直径设定成大于该第二轴部的靠近该节流部的端部的直径。该制冷剂在该流动路径内的流率由该节流部来抑制。
-
公开(公告)号:CN1157535C
公开(公告)日:2004-07-14
申请号:CN01125471.8
申请日:2001-07-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
IPC: F04B27/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B27/1804 , F04B2027/1813 , F04B2027/1827 , F04B2027/1872
Abstract: 一种用于安装在制冷回路内的压缩机中的排量控制机构。压缩机具有放气通道(27)和供气通道(28)。排量控制机构包含一第一控制阀(CV1)和一第二控制阀(CV2)。第一控制阀(CV1)包含一第一阀体(41)和一压力传感件(54)。第一阀体(41)调节供气通道(28)的开口大小。压力传感件(54)根据制冷回路内的压力运动。一压力检测区域(K)位于第一阀体(41)的下游。第二控制阀(CV2)包含一第二阀体(82)。第二阀体(82)调节放气通道(27)的开口大小。第二阀体(82)根据压力检测区域(K)的压力运动。当压力检测区域(K)的压力增大时,第二控制阀(CV2)减小放气通道(27)的开口大小。这样,就使压缩机以快速制冷性能启动。
-
公开(公告)号:CN1508426A
公开(公告)日:2004-06-30
申请号:CN200310120943.X
申请日:2003-11-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B27/1804 , F04B39/16 , F04B2027/1813 , F04B2027/1827 , F04B2027/185 , F04B2027/1895 , F04B2205/05 , F05C2201/0406 , F05C2201/0466 , F05C2201/0475 , F05C2253/12
Abstract: 一种可变容量压缩机,根据曲柄腔内的压力改变容量,通过改变连接曲柄腔和制冷循环的较高和较低压力区之一的通道的开口度调节曲柄腔内的压力。可变容量压缩机的控制阀具有一阀座和一阀。阀座具有的阀表面用于调节通道的开口度。阀具有的阀表面用于调节通道的开口度。至少座表面和阀表面之一由较高硬度的材料制成。
-
公开(公告)号:CN1403708A
公开(公告)日:2003-03-19
申请号:CN02143721.1
申请日:2002-08-0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F04B27/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B27/1036
Abstract: 一种变排量压缩机,具有一个外壳,一个驱动轴,一个转动体,一个斜盘,一个活塞和一个减速机构。所述外壳包括一个气缸孔并支持驱动轴。转动体固定到驱动轴上。斜盘与转动体和驱动轴连接,从而和它们一起旋转,并改变相对于驱动轴的倾斜角。活塞与斜盘连接从而随斜盘旋转而在气缸孔中作往复运动。活塞的行程按照斜盘的倾斜角改变。减速机构在转动体和斜盘之间,当斜盘倾斜以增加活塞行程的时候,在从接近最大倾斜角到最大倾斜角的范围内,减速机构减小斜盘倾斜的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384002A
公开(公告)日:2002-12-11
申请号:CN02118907.2
申请日:2002-04-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B60H1/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322 , B60H2001/3255 , B60H2001/3275
Abstract: 一种包括致冷回路的车辆空调机,致冷回路中包括有由车辆发动机(E)驱动的可变排量压缩机(40)。空调机包括用于改变压缩机排量的控制阀(CV)和用于控制控制阀的ECU(72)。控制阀具有波纹管(48;90)、阀体(46)和线圈(61)。ECU通过激励线圈以施加与波纹管的移动相反的力给阀体来移动阀体,从而改变压缩机的排量。这改变了波纹管的移动量。在发动机怠速运转时,空调机控制单元逐渐地改变线圈施加给阀体的力,从而调节压力差并改变压缩机的排量。
-
公开(公告)号:CN1372623A
公开(公告)日:2002-10-02
申请号:CN01801160.8
申请日:2001-03-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F16D7/10 , F16F15/13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7/048 , F16D7/06 , F16D43/204 , F16D43/208 , F16F15/1331 , F16F15/1336 , F16F15/1397
Abstract: 动力传递机构,包括:备有配合凹部的第一旋转体;与第一旋转体同轴配置,具有配合凸部的第二旋转体。配合凹部及配合凸部的至少一方,相对对应的旋转体改变姿势。在第一旋转体与第二旋转体之间进行动力传递时,弹性部件根据基于传递扭矩的力发生弹性变形。通过弹性部件的弹性变形,允许配合凹部与配合凸部的至少一方改变姿势,通过配合凸部在配合凹部内滑动,允许两旋转体之间在给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旋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