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87179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126932.5
申请日:2022-02-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能够将电池壳体的变形抑制得小、而且能够实现轻量化的车辆搭载用电池封装体。车辆搭载用电池封装体具备收纳多个蓄电池的蓄电池壳体。蓄电池壳体具备壳体框体、第一撑条及第二撑条。壳体框体通过前框架、后框架、右侧框架及左侧框架而形成为框状。第一撑条设置于前框架,且具有相对于前框架朝向上外侧变形的第一撑条轮廓部。第二撑条设置于后框架,且具有相对于后框架朝向上外侧变形的第二撑条轮廓部。
-
公开(公告)号:CN114572308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011370627.8
申请日:2020-11-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的车体结构,在不会导致连结杆那样的部件的数量增加的情况下实现拖曳臂向车体安装的安装刚性的提高。电动汽车的车体结构具有:左右一对侧梁(18、20),它们沿前后方向延伸;左右一对托架(42),它们设置于侧梁(18、20),以便经由衬套(44)将左右一对拖曳臂(46)的基端支承为能够转动;以及电池支承框架(68),其配置在左右一对侧梁(18、20)之间且固定于侧梁(18、20),以便支承电池(62),电池支承框架(68)包括电池支承梁(68B),该电池支承梁(68B)沿左右方向延伸,在其各端部处与对应的托架(42)结合。
-
公开(公告)号:CN103180198A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180049879.3
申请日:2011-11-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 , B62D25/087
Abstract: 一种车身后部构造。车身(11)包括:形成在后表面的开口部(15);位于该开口部的下缘(15b)且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闭合截面状的后面板组装体(26);位于该后面板组装体之前的左右的后轮罩(21、21);连结该左右的后轮罩和该后面板组装体的左右的面板用角撑板(114、114)。该左右的后轮罩构成车身侧部的内壁(19、19)的一部分,具有用于支承左右的后悬架用后减震器(48、48)的左右的支承部(49、49)。该左右的面板用角撑板从该左右的后轮罩向车身后方且向车宽中央延伸,并接合在该后面板组装体上。
-
公开(公告)号:CN213705149U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022824937.4
申请日:2020-11-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K1/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支承结构,能够提高电池支承结构针对从电池输入到电池支承结构的载荷的强度。电池支承结构具有:大致矩形的盘部件(66),其载置电池(62);梁(88),其构成为帽形截面形状,与盘部件(66)接合;以及端部构件(92),其构成为帽形截面形状,具有与梁(88)的外端部重叠的内端部以及与盘部件(66)接合的外端部,在梁(88)与端部构件(92)相互重叠的部分(L)设置有电池(62)相对于盘部件(66)的固定部(98),在端部构件(92)的外端部设置有朝向盘部件(66)凹陷的凹陷部(94),凹陷部(94)与盘部件(66)接合。
-
公开(公告)号:CN213520115U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022824940.6
申请日:2020-11-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613 , H01M10/6568 , H01M10/6556 , H01M10/658 , H01M50/209 , H01M50/233 , H01M50/244 , H01M50/24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单元,其具备包括电池单体的电池模块和从下方支承电池模块的电池托盘,在该电池单元中,设置有冷却通路和空洞,并且降低了电池托盘的厚度。电池单元(10)具有分别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单体(34)的至少一个电池模块(36)和从下方支承电池模块的电池托盘(38),电池托盘包括设置在电池模块的下侧的平板状的板部(44),在板部的内部沿规定方向并列设有冷却部(90)和在内部形成空间(S)的空洞部(92),该冷却部构成供用于冷却电池模块的制冷剂流通的冷却通路(8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