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03988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752388.5
申请日:2022-06-2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A61K39/39 , A61K39/145 , A61P3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疫苗用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泡石原位生长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是将氯化铁、乙二醇及醋酸钠混合形成悬浊液,之后将海泡石与悬浊液混合,在180‑200℃温度下反应得到黑色沉淀,然后经清洗、烘干后,得到海泡石原位生长纳米酶。海泡石纳米酶在水热条件下实现了铁基纳米酶在海泡石棒状纳米结构表面原位生长,使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强。Sep@IONzyme与灭活流感病毒连接后使复合体形成了适当的正电荷分布,增强了抗原对鼻腔黏膜的粘附能力,将其作为滴鼻疫苗免疫小鼠,显著提高了呼吸道黏膜特异性sIgA抗体水平与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针对流感病毒的致死性攻击能够完全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11617241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010513410.1
申请日:2020-06-0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A61K39/145 , A61P31/16 , A61K39/39 , B82Y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壳聚糖修饰的纳米酶黏膜免疫佐剂及流感黏膜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疫苗技术领域。壳聚糖修饰的纳米酶可通过酶催化方式激活树突状细胞ROS水平进而增强天然免疫水平,具有显著的黏膜免疫佐剂特性,而且还能增加流感病毒黏附黏膜的数量和延长黏附时间。将壳聚糖修饰的纳米酶交联灭活流感病毒滴鼻免疫后,显著增强针对流感病毒特异性黏膜免疫和全身系统性免疫水平,具有显著的抗原靶向黏膜递送能力和黏膜佐剂特性,所制备的黏膜疫苗,通过两次滴鼻免疫后可完全保护小鼠对流感病毒的致死性攻击,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257403B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1910532705.0
申请日:2019-06-1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12N15/38 , C07K14/03 , C12N7/01 , C12N15/863 , A61K39/235 , A61P3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达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B基因、其重组鸡痘病毒及构建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述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B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利用本发明所述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B基因构建得到的重组鸡痘病毒与商品化的重组鸡痘基因工程疫苗相比,具有更为显著的免疫保护水平,且能克服传统弱毒活疫苗毒力返祖和潜伏感染等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09402070B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1811308245.5
申请日:2018-11-0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组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株、标记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动物疫苗技术领域。重组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株,以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JD/17病毒株为母本病毒株,用H3亚型的氨基酸序列替换所述JD/17病毒株的HA蛋白中氨基酸序列;所述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JD/17病毒株的保藏编号为CCTCC NO.V201862。通过测定HA效价、EID50、TCID50,结果显示拯救的病毒株保持了母本病毒株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具有较高的HA效价和EID50,经灭活乳化后制备的标记疫苗免疫鸡群产生的抗体水平较高,且该抗体能与鸡自然感染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后产生的抗体相区别。
-
公开(公告)号:CN111154728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2010029846.3
申请日:2020-01-1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12N5/20 , G01N33/577 , G01N33/569 , C07K16/10 , C12R1/9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免疫领域,涉及一种用于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多肽竞争抑制ELISA抗体检测的单克隆抗体及方法。本发明公开了H7-12多肽抗体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3G10(CCTCC No:C2019150)及其在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多肽的竞争抑制ELISA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本发明利用筛选到的单抗3G10作为竞争抗体建立一种竞争抑制ELISA方法,用来检测H7N9病毒感染血清抗体;因为H7N9灭活标记疫苗所产生的抗体中没有针对H7-12的抗体,所以该方法又能作为标记疫苗配套的检测方法,用于区分临床上H7N9亚型AIV野毒感染血清和标记疫苗免疫血清,为H7N9亚型AIV的净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9295011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252814.9
申请日:2018-10-2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 国药集团扬州威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疫苗株rSN-R92G-E93K,属于流感疫苗制备技术领域,将HA基因片段制备成表达载体pHW-SN-HA,再对表达载体进行点突变,将得到的表达质粒SNHA-R92G-E93K再与含有其它基因质粒共转染细胞、重组后得到。本发明提供的疫苗株rSN-R92G-E93K的HI效价为11.6±0.5log2,血清中和效价为296.50±103.95log2,由此能够得出疫苗株rSN-R92G-E93K是一株比较理想的疫苗株。
-
公开(公告)号:CN105925731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542627.9
申请日:2016-07-1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701 , C12Q1/686 , C12Q2600/166 , C12Q2537/14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山羊痘病毒和羊口疮病毒多重PCR检测引物,所述引物的序列如SEQ ID No.1‑4所示。利用本发明提供的2对引物对相应靶基因进行PCR扩增,建立多重PCR检测方法,不但能够在1个反应体系中快速鉴定山羊痘病毒和羊口疮病毒,而且可以同时确定是否为这两种病毒混合感染,在临床样品快速筛检和疾病快速确诊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33110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499731.5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07K19/00 , C12N15/62 , C12N15/70 , C12N1/21 , A61K39/295 , A61K39/145 , A61K39/108 , A61P31/16 , A61P31/04 , C12R1/1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大肠杆菌仿生囊泡递呈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1蛋白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构建O78血清型大肠杆菌缺陷菌ΔtolA‑ΔaraD提高仿生囊泡产量,通过L‑阿拉伯糖诱导及高压均质技术,实现HA1蛋白在仿生囊泡的表面递呈。本发明首次利用O78血清型大肠杆菌衍生的仿生囊泡递呈HA1蛋白,不仅提高了囊泡产量,且增加了HA1蛋白的可溶性表达,成本较低且可行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964780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074604.4
申请日:2024-01-1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07K19/00 , C12N15/70 , A61K39/145 , A61P31/16 , G01N33/569 , G01N33/68 , C12R1/1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Snoopligase耦合系统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重组蛋白,本发明通过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HA1和HA2的相互作用结构域进行筛选,应用Rosetta‑design进行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计算,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H9N2的HA6蛋白。通过表达Snoopligase、SnoopTagjr‑EGFP和IMX‑DogTag以探索Snoopligase催化耦合体系反应条件及效率;通过蛋白固定化,探索了Snoopligase连接后纯化方法;将HA6与HA1进行连接后纯化,并评估其作为免疫原是否能够有效保护鸡免受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感染。
-
公开(公告)号:CN111440228B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010157367.X
申请日:2020-03-0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07K14/11 , G01N33/569 , G01N33/68 , C07K16/10 , A61K39/145 , A61P3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种亚型流感病毒HA2蛋白共同抗原表位、抗体、鉴定方法和应用,该抗原表位能够与H1、H3、H4、H5、H6、H7、H8、H9和H10亚型流感病毒的免疫血清结合。选择一株H5N1亚型流感毒株S,根据其HA2蛋白的序列设计长度为20个氨基酸且互相重叠10个氨基酸的18条多肽,人工合成后点样至改性硅胶摸制成多肽芯片,使用针对不同亚型IAV的抗血清筛选通用表位。构建该表位突变的重组病毒,通过蛋白质印迹分析表位与免疫血清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HA2蛋白上485‑FYHKCDNECME‑495具有与H1,H3,H4,H5,H6,H7,H8,H9和H10亚型IAV抗血清的广谱结合活性。重组病毒中的K/D突变导致血清结合活性降低,表明它们是血清结合活性的关键氨基酸。该肽段还包含HLA‑DR1限制性CD4 T细胞表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