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108605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517173.0
申请日:2021-05-1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式高温耦合环境组合升降炉系统,包括内部设有组合炉体并且能够在轨道上行走的炉体安装架,炉体安装架的上端滑动连接两个动梁,炉体安装架的下端设有行走装置,动梁的中部设有移动式卷扬机,移动式卷扬机底部吊接有作业装置,动梁的两端还滑动连接有用于控制组合炉体升降的升降装置;组合炉体为上下贯通的方形筒状并且由多块炉体模块拼装而成;组合炉体内设有燃烧装置,燃烧装置包括自吸式燃烧模组和助燃式燃烧模组,本系统可进行多层框架试件在不同框架层的试验,同时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多层框架试件,更容易模拟真实火灾。
-
公开(公告)号:CN113014771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211761.1
申请日:2021-02-2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置于火灾高温环境内的便携式360度全景探测装置,包括固定在台座上且其内部设有防水型360度相机的耐高温球形玻璃罩,防水型360度相机通过水流分离器固定在台座上,水流分离器将防水型360度相机与台座间的空间分隔为左腔和右腔,右腔内设有固定在内窥镜的一端的测距热像仪,内窥镜另一端为窥视端并伸出耐高温球形玻璃罩之外,左腔连通冷却液循环泵入口,右腔连通冷却液循环泵出口,台座的底部设隔热罩,隔热罩内设有微型麦克风、电机,防水型360度相机、热像仪、微型麦克风分别与监视器电连接,监视器外接VR装置;本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火灾中探测装置视觉狭小、功能单一的问题,实时呈现高温炉内火灾全景影像。
-
公开(公告)号:CN110412206B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1910654060.8
申请日:2019-07-1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火灾实验用可移动式空间自平衡反力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该系统包括,水平炉;在水平炉周围布置钢管混凝土立柱;在平行的两排钢管混凝土立柱上固定导轨钢箱梁;两排导轨钢箱梁之间连接平行的两排长边圈梁,在长边圈梁之间平行的连接两排短边圈梁;长边圈梁和短边圈梁围绕水平炉外围四周布置;若干反力框架立柱每两根对称竖直架设在两排导轨钢箱梁上面;两排导轨钢箱梁上的每两个反力框架立柱之间可拆卸连接水平的反力框架梁;反力框架立柱上设有驱动反力框架梁升降的电葫芦;若干个反力梁固定在反力框架梁底面,在反力梁的下方固定加载装置,本发明通过反力架的结构,在保证试件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加载位置、加载方式多样化。
-
公开(公告)号:CN108801763B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1810418834.2
申请日:2018-05-0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可多点局部独立传递竖向荷载的分配梁,包括分配梁本体,分配梁本体主要由一个开洞箱型体梁、多个独立局部荷载传递件及两个T型件拼装组成,多个独立局部荷载传递件位于开洞箱体梁底面各底板间的间隔处,独立局部荷载传递件由连接一体的U型垫板及传力螺杆组合而成,独立局部荷载传递件通过U型垫板与开洞箱型体梁可拆卸连接,传力螺杆穿过开洞箱型体梁后连接加载装置,T型件位于开洞箱型体梁的两侧,开洞箱型体梁通过T型件与外部装置连接。本发明除具有常规分配梁约束及均匀加载等常规功能外,还可进行局部多点的独立竖向加载,可实现多列柱墙体中每根柱的独立竖向加载,由此有效避免加载试验过程中各分配的力与实际不符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8801764B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810419191.3
申请日:2018-05-0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可传递水平及多点局部竖向荷载的多功能支架,主要由可多点局部独立传递竖向荷载的分配梁、拆卸式立柱、垫梁和支架底座通过可拆卸方式组装而成,可多点局部独立传递竖向荷载的分配梁位于两立柱之间的顶部,两立柱安装于支架底座上,垫梁位于两立柱之间、支架底座之上并与支架底座相连,支架底座固定在地面上,可多点局部独立传递竖向荷载的分配梁、拆卸式立柱、支架底座及垫梁四者处于同一平面内。本发明可进行竖向、水平往复及多点局部独立竖向加载等多种实验,通过拆卸式立柱,可分步实现对实验墙体的加载与约束固定,进而减少移动试件对试件的损坏,可有效保持住试件加载后的损伤形态。
-
公开(公告)号:CN104899928B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申请号:CN201510254716.9
申请日:2015-05-1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T17/05
Abstract: 一种基于稀疏钻孔点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属于煤矿地质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建模方法:1、构建钻孔数据库,提取相应底层信息,产生完整钻层与不完整钻层的对比图,使用固定点的插值算法;2、基于勘探线剖面图,根据地层走势的勘探资料,设定横向虚拟钻孔的标记点,并以此坐标作为插值的输入参数形成整个钻孔;3.根据已构建的模型,运用交叉检验作为一种统计思路检验模型的精确度;4.以某一地层的等值线图为参照,对比模型的相应地层数据,统计相似性,直到模型修改到合理的可信度区间。模型构建过程在稀疏钻孔点的大背景下,做到了融入其他非钻孔资料,虚拟缺失钻孔数据,针对可能构建模型的误差,判别突变构造方法,使模型的构建质量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08868837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400918.3
申请日:2018-04-2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空间构建系统,包括地形探测及处理机器人单元、3D打印机器人单元和集中电控单元;地形探测及处理机器人单元包括全地形行走底盘、探测机械臂、旋挖机械臂和车载电控装置;3D打印机器人单元包括全地形行走底盘、打印机械臂、打印材料输入装置和打印电控装置;集中电控单元包括中央控制计算机、探测控制回路、数据建模回路、探测机器人位置反馈修正回路、地形处理回路、3D打印控制回路。本地下空间构建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在实现对地下空洞内部进行有效支护的前提下实现基于地下空洞的深层地下空间的构建,同时实现降低开发成本、降低施工安全隐患,特别适用于基于地下空洞的深层地下空间构建作业。
-
公开(公告)号:CN104265365B
公开(公告)日:2016-11-02
申请号:CN201410541260.X
申请日:2014-10-1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砂土渗透破坏和矿井水文地质试验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模型试验条件下采矿及相关工程诱发溃砂过程监测的试验装置和方法,以“一种高水压、高应力和自动开采的矿井水害综合模拟系统及试验方法”(申请号:201010285897.9)为基础,其装置由可变溃砂口和止砂塞模块、侧向水源补给模块、溃砂过程监测模块和溃砂收集测试模块构成,其特征在于可提供不同垂直荷载、上覆低渗透性盖层不同厚度及性质、不同初始边界水头、降落漏斗动态变化、不同含水砂层厚度和颗粒级配、不同溃砂裂缝尺度的溃砂试验条件以及溃砂过程中渗透破坏范围、溃砂及涌水量、水头及水力梯度监测条件,同时获取溃砂试验参数;其试验方法的特征在于基于无穷远边界的水头控制和垂直荷载调控制方法、溃砂范围的识别方法和溃砂体重量、体积、溃砂实际涌水量的确定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4883717A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10254029.7
申请日:2015-05-1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煤矿井下巷道多簇头分簇路由协议,属于煤矿井下无线传感器网络部署方法。该路由协议给每一个簇安排两个簇头,分别为簇内通信簇头和簇间通信簇头,簇间通信簇头负责簇的建立、簇与汇聚节点之间的通信以及转发其他簇发给汇聚节点的数据;包括:节点的竞争范围和簇间通信簇头的选择方法;簇间通信簇头呈链式分布,簇间通信的下一跳路由节点选择比自己距离汇聚节点更近的下一个簇间通信簇头;簇头竞争算法结束后,唤醒所有节点,最终簇头向全网广播消息;形成簇之后由竞争算法产生的簇头在簇内选择一个剩余能量最大的节点担任簇内通信簇头,由簇头竞争算法产生的簇头负责簇间的通信。本协议有效均衡了网络能量消耗,提高了网络的生存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04504180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10742455.0
申请日:2014-12-0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土沟壑径流下采动水害类型划分方法:采用过沟开采区煤层厚度、顶板岩层坚硬程度、隔水土层厚度、沟谷底距开采煤层间距等;根据《建筑、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及压煤开采规程》中防砂安全煤岩柱保护层厚度、防水安全煤岩柱保护层厚度的规定,将黄土沟壑径流下采动水害类型划分为突水溃砂区、突水区、渗漏区、保水区。本发明针对西北黄土沟壑径流下采动水害进行了针对性的分类,为过沟开采治理措施的选择提供了依据,避免了盲目开采造成突水、溃砂灾害,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