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3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79198A

    公开(公告)日:2005-10-05

    申请号:CN03820555.6

    申请日:2003-08-27

    Abstract: 燃料电池发电系统(1),由脱硫器(3)、预先转化器(5)及内部转化式固体电解质型燃料电池(7)等构成。燃料电池(7),由空气极(31)、电解质(33)、燃料极(35)、空气室(37)、燃料室(39)、及外部电路等构成。预先转化器(5),在内部转化式固体电解质型燃料电池(7)的启动时,在使天然气流通的脱硫器(3)中使空气等流通,通过部分地氧化天然气中的碳氢化合物生成含有一氧化碳及氢气的部分氧化气体。部分氧化气体提供给燃料室(39)。

    热负荷预测系统
    3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74488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380031578.0

    申请日:2023-03-24

    Abstract: 当以室外机为单位学习建筑物内的热负荷,存在难以预测每个空调区域的热负荷的问题。热负荷预测系统(1)包括环境数据取得部(191)、运转数据取得部(192)、存储部(11)、学习部(193)以及预测部(194)。环境数据取得部(191)取得空调区域的外部环境数据(D1)和内部环境数据(D2)。运转数据取得部(192)取得进行空调区域的空气调节的空调机的运转数据(D3)。存储部(11)存储环境数据取得部(191)和运转数据取得部(192)所取得的数据。学习部(193)使用从存储部(11)得到的学习用数据(LD1、LD2),进行预测空调区域的热负荷的模型(M1、M2)的学习。预测部(194)使用模型(M1、M2)来预测空调区域的热负荷。

    除湿装置和除湿系统
    3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358915B

    公开(公告)日:2016-10-19

    申请号:CN201480036707.6

    申请日:2014-06-24

    Abstract: 第一吸附热交换器(101)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室(S11)中,第二吸附热交换器(102)设置在第二热交换室(S12)中,从而第一吸附热交换器(10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102)分别在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进行切换。第一吸附部(301)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室(S11)中,当第一吸附热交换器(101)成为蒸发器的情况下第一吸附部(301)位于第一吸附热交换器(101)下游侧,第二吸附部(302)设置在第二热交换室(S12)中,当第二吸附热交换器(102)成为蒸发器的情况下第二吸附部(302)位于第二吸附热交换器(102)下游侧。根据上述构成,能够提供既能够抑制功耗的增大、又能够提高除湿能力的除湿装置。

    调湿装置
    3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827590B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280047124.4

    申请日:2012-09-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1/0008 F24F3/1429 F24F2140/50

    Abstract: 在调湿装置(10)的制冷剂回路(50)中设置有两台吸附热交换器(51、52)。在制冷剂回路(50)中制冷剂的循环方向能够反转。调湿装置(10)的切换机构(40)对被供向室内的室外空气的流通路径、和被排向室外的室内空气的流通路径进行切换。在调湿装置(10)的第一运转下,制冷剂的循环方向和空气的流通路径每隔规定时间进行切换。在调湿装置(10)的第二运转下,制冷剂回路(50)停止工作,空气的流通路径每隔规定时间进行切换。在第二运转中,即使在制冷剂回路(50)停止工作的过程中已被进行了温度和湿度调节的室外空气也会被供向室内,以确保室内的舒适性。

    制冷装置
    3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842736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280046977.6

    申请日:2012-09-26

    Abstract: 为了在具有多个利用单元的制冷装置中进行比以往提高了效率的运转,本发明的空调装置包括室外单元、多个室外单元、高度差检测部(97)、通常运转控制部(92)。高度差检测部(97)针对各室内单元对室内单元与室外单元的铅垂方向上的距离、即高度差进行检测。通常运转控制部(92)对各室内单元的运转/停止进行判定,根据判定为正在运转的室内单元的高度差,进行制冷剂的压力控制。

    除湿装置和除湿系统
    3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358915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480036707.6

    申请日:2014-06-24

    Abstract: 第一吸附热交换器(101)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室(S11)中,第二吸附热交换器(102)设置在第二热交换室(S12)中,从而第一吸附热交换器(10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102)分别在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进行切换。第一吸附部(301)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室(S11)中,当第一吸附热交换器(101)成为蒸发器的情况下第一吸附部(301)位于第一吸附热交换器(101)下游侧,第二吸附部(302)设置在第二热交换室(S12)中,当第二吸附热交换器(102)成为蒸发器的情况下第二吸附部(302)位于第二吸附热交换器(102)下游侧。根据上述构成,能够提供既能够抑制功耗的增大、又能够提高除湿能力的除湿装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