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807394A
公开(公告)日:2018-03-16
申请号:CN201710899358.6
申请日:2017-09-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置于无线能量发射线圈端的多异物检测线圈装置,属于无线电能传输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在有异物进入能量传输介质中时进行切断或停止供电的问题。它包括异物检测线圈、异物检测传感器、异物检测供电电路和主控器,异物检测传感器采用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或相位传感器;异物检测线圈为单匝或多匝双边绕组线圈,异物检测线圈置于能量发射线圈所在平面内侧,有异物时,异物检测线圈的电流或电压或相位发生改变,异物检测传感器根据异物检测线圈的电流或电压或相位变化检测到异物,然后将检测到异物信号发送至设置在电源侧的主控器,主控器控制逆变器停止供电。本发明主要用于无线电能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07659003A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710899345.9
申请日:2017-09-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异物检测电路,属于无线电能传输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在有异物进入能量传输介准确地检测出异物的问题。它包括补偿谐振电容C、检测线圈、异物检测电路电源、电阻R和电压传感器,检测线圈、异物检测电路电源和电阻R串联连接,电压传感器与电阻R并联连接,补偿谐振电容C与检测线圈串联或并联连接形成谐振电路;异物检测电路电源利用谐振电路将小电流放大,以无功方式对外辐射交变磁场,扩大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磁场范围,异物金属在距离检测线圈一定高度内,交变磁场通过异物金属发生涡流损耗,检测出异物。本发明主要用于检测异物。
-
公开(公告)号:CN105262244B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510822636.9
申请日:2015-11-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应用于移动设备无线供电系统的带有正交线圈的接收端,属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发射端采用双极性轨道的无线供电系统中,接收端随着位置不同,存在接收功率零点,接收功率波动较大的问题。它的2n个接收线圈依次以两个为一组形成n组接收端,依次相并行连接在一起;每组接收端对应一个正交线圈,每个正交线圈居中设置在一组接收端上;每组接收端内设置一组条型磁芯,每组条型磁芯中的多根条型磁芯沿宽度方向均匀分散排布在接收端的外框之内;每个接收端与每个正交线圈各自匹配一个谐振补偿电容,并分别连接一个整流桥,2n个整流桥并联连接后的输出作为接收端的输出。本发明作为能量传输的接收端。
-
公开(公告)号:CN104462847B
公开(公告)日:2017-06-16
申请号:CN201410811083.2
申请日:2014-12-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一种电池内部温度实时预测方法,涉及电池温度实时预测方法。为了解决电池表面温度监测无法体现电池内部实际工作温度的问题。本方法将电池分为内核和外壳,分别建立温度预测模型,通过实验的方法获取电池内部和表面材质比热容、电池内核‑外壳以及外壳‑外界的热阻参数、电池开路电压曲线、开路电压随温度变化曲线等信息。利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对电池内部温度进行实时跟踪和修正,将实时电池表面和环境温度输入预测模型,实时预测电池内部温度。本发明适用于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中电池内部温度的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04503434B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410720508.9
申请日:2014-12-01
Applicant: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5B2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故障征兆主动推送的故障诊断方法,过程为:所有故障模式参数表示形式进行符号生成;获得系统故障征兆集;采集系统参数,并将所采集的参数表示形式进行符号生成;生成的符号是否匹配故障征兆集中至少一个,若是,则将所对应的故障征兆输出后结束该方法,否则,基于生成的符号确定故障征兆,进入故障征兆主动推送环节,对于已存在的故障征兆,表明原始知识库存在与新出现的故障征兆完全一致的情况,此情况不对原始知识库做任何处理;对于完全新的故障征兆,将确定的故障征兆和生成的符号的对应关系添加到故障征兆集中。本发明故障诊断方法由被动识别改为主动推送,减少了繁杂的信息搜索工作,实现故障的快速、正确诊断。
-
公开(公告)号:CN106451818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937509.8
申请日:2016-10-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2J50/12
Abstract: 基于磁耦合谐振的轮毂电机无线供电系统,涉及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传统的轮毂电机采用电缆线供电,很容易出现接线处松动、脱落甚至漏电,给车辆运行带来不利影响,同时,电缆线的老化会引起短路,严重时可能造成火灾的问题。车载电池给能量激发电路供电,能量激发电路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给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给轮毂电机供电,采集轮毂电机的电压值和电流值,进行调制和运算后作为DC-DC变换器的驱动信号,用来调节轮毂的阻抗,包络检波器检测发射线圈中的电流信号进行解调和处理后产生PWM信号来调节Buck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占空比,实现负载电压的稳定。用于对直流轮毂电机进行无线充电。
-
公开(公告)号:CN106427653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1076015.1
申请日:2016-11-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05 , Y02T10/7022 , Y02T90/125 , B60L11/1829
Abstract: 基于阵列线圈式无线能量传输的Π型LCL结构及该结构的工作方法,属于无线能量传输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LCL补偿网络存在设备的制作成本高,同补偿电感值难以跟随调整,限制了设备的拓展性的问题,本发明的高频激励单元的一路输出端同时连接第一功率开关的一端和第一阵列线圈的一端,第一阵列线圈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一补偿电容器的一端和补偿电感的一端;第一功率开关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补偿电容器的另一端;高频激励单元的另一路输出端同时连接第二功率开关的一端和第二阵列线圈的一端,第二阵列线圈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二补偿电容器一端和补偿电感另一端;第二功率开关另一端连接第二补偿电容器另一端。本发明应用于无线能量传输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4600874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510054202.9
申请日:2015-01-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应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三层三相对称式线圈,属于无线电能传输领域。解决了现有多层线圈层间寄生电容大,导致传输效率低的问题。它包括三层三个长方形螺旋线圈,三层之间相互平行,三个长方形螺旋线圈分别位于上、中、下层,三个长方形螺旋线圈的绕向相同,每个长方形螺旋线圈几何尺寸对称,且三层长方形螺旋线圈之间各相差60度角,三个长方形螺旋线圈的几何中点在同一直线,且该直线垂直于各层,上层长方形螺旋线圈的末端与中层长方形螺旋线圈的首端连接,中层长方形螺旋线圈每个长方形螺旋线圈的匝间距为0.5倍线宽至20倍线宽,线宽为0.1mm至10mm。它主要应用在无线电能传输上。
-
公开(公告)号:CN104682580B
公开(公告)日:2016-11-02
申请号:CN201510130441.8
申请日:2015-03-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05 , Y02T10/7216 , Y02T10/7241
Abstract: 基于多级复合谐振结构并联的电动汽车动态无线供电系统及采用该系统实现的供电方法,属于无线电能传输领域。解决了现有道路式电动汽车动态无线供电技术中长距离供电耦合机构互感不均匀、以及对过路行人产生电磁辐射的问题。该系统包括网侧供电系统和电动车侧受电系统;网侧供电系统用于给电动车侧受电系统无线供电;电网输出电能通过工频整流器送至高频逆变器,n级复合谐振电路并联在高频逆变器输出的交流母线上;交流开关设置在各级复合谐振电路干路上,磁传感器设在相邻两个发射绕组中心处或设在各发射绕组的几何中心处,接收谐振电路上设有接收绕组,接收绕组上设磁道钉,磁道钉安装在接收绕组几何中心位置。主要对电动汽车进行无线电能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05096053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498190.9
申请日:2015-08-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IPC: G06Q1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复杂工艺系统的健康管理决策方法,一:获取系统测点参数;二:对系统测点参数进行预处理;三:通过自适应阈值分析方法对预处理后的系统测点参数进行实时故障检测,结合历史数据和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表,利用知识推理方法对故障检测结果进行故障诊断;四:结合故障诊断结果利用灰色理论方法评估单参数传感器健康度,利用模糊集融合理论对单参数传感器健康度融合,得到故障模式健康参数;五:利用故障模式健康参数通过相关向量机方法预测故障模式健康参数;六:利用灰色群决策理论将多种决策理论的维修决策相融合,得到维修决策结果。本发明能够对系统的下一次运行进行故障预测,并针对每一种故障模式提供维修建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