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外-纳滤耦合净水系统
    3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90273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675686.4

    申请日:2024-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紫外‑纳滤耦合净水系统,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解决了饮用水纳滤工艺纳滤膜存在生物污染和紫外线单独使用功能单一的问题。本发明原水经预处理和一次加药过滤后送入到紫外‑纳滤耦合装置中;紫外‑纳滤耦合装置内设置的紫外发射装置一发出紫外线对膜元件消毒;紫外‑纳滤耦合装置产生的浓水去除沉淀物并过滤后通入卷式纳滤膜装置中进行二次浓缩分离,分离出的浓水进入到污染物处理系统的光催化池中经药剂和紫外线联合作用去除污染物。本发明将紫外发射装置耦合到饮用水纳滤装置中,避免了纳滤膜发生生物污染,强化催化氧化还原效果,在光催化池中设置紫外发射装置,分别提高催化还原和催化氧化效果,达到纳滤浓水近零排放的目标。

    一种水库水体原位修复与膜滤净水耦合的一体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263471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673584.9

    申请日:2024-1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库水体原位修复与膜滤净水耦合的一体化装置,通过融合重力流超滤工艺(Gravity driven membrane system,GDM)技术与扬水曝气技术的优势,利用GDM技术生物滤饼层生化作用和超滤膜截留机制,实现对氨氮、铁、锰等污染物的有效去除,同时利用扬水曝气技术的原位修复能力,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减少内源污染释放;装置在设计通量下长期连续运行,不需要采用水力反冲洗和化学药剂清洗来控制膜污染,从而在源头上减少了化学品的使用,不需要配备反冲洗和化学清洗的管路、水泵以及阀门附件,可有效节约成本,大幅降低操作、运行和维护工作量;此外,本发明采用太阳能作为动力源,实现了绿色供电,降低能源消耗,有效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低药型混凝-超滤装置及应对高浊的二次混凝-超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48633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575456.6

    申请日:2023-11-24

    Abstract: 一种低药型混凝‑超滤装置及应对高浊的二次混凝‑超滤装置,属于给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给水处理设备存在的水处理效率较低以及无法应对突发的高浊水的水处理的问题。包括低药型混凝‑超滤装置、中间水池及第二加药装配池,第二加药装配池通过管路与混凝装配池连通,中间水池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对应通过第四进水管及第五进水管连接至斜管沉淀区的上部及混凝装配池的上部,通过在各管路上设置阀门控制管路通断。实现对原水高浊度变化的适应性处理,在暴雨等恶劣天气通过启动中间水池并投加高锰酸钾强化二次混凝的方式实现高浊水处理,减少药剂费用、减少占地面积。当为低浊度等正常水质条件时,可不通过中间水池直接进入膜滤装配池。

    多功能超滤科研/教学集成装置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82422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531453.8

    申请日:2022-12-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超滤科研/教学集成装置及使用方法,属于科研/实验教学设备技术领域,主要包括:原水箱、进水箱、混合反应絮凝装置、絮凝加药设备、浸没式膜池、柱式超滤膜组件、反冲系统、清水箱等,其中,原水箱与进水箱连接;进水箱与混合反应絮凝装置连接,絮凝加药设备与混合反应絮凝装置的进水管连接,混合反应絮凝装置与浸没式膜池进行连接,浸没式膜池可实现低压重力驱动、泵抽吸过滤两种模式,混合反应絮凝装置还与柱式超滤膜组件进水口连接,浸没式和柱式超滤膜组件均设置物理、化学清洗设施。通过阀门和管路的切换,该系统可实现8种不同的超滤工作模式,解决了高校在超滤膜净水技术科研/实验教学方面的短板和空缺。

    一种絮凝体强度的定量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75950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410336576.5

    申请日:2014-07-15

    Abstract: 一种絮凝体强度的定量计算方法,涉及一种絮凝体强度的计算方法。是要解决现有的絮凝体强度计算方法未考虑絮凝体形态学特征,且没有考虑实际水体的紊流特性而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方法:一、以絮凝体的粘结力与颗粒净截面积的关系为基础,求得絮凝体粘结力的定量计算公式;二、以絮凝体受到的湍流水体中微涡旋作用力为基础,推出流体对絮凝体的紊流破碎力公式;三、结合絮凝体粘结力和流体对絮体的破碎力,得出絮凝体强度表征公式;四、将剪切力G作用絮凝体表面使其发生破碎,利用光检测仪器对絮凝体的物理参数进行在线监测,在絮凝体破碎的临界点,求得絮体强度系数k,计算絮凝体强度。本发明用于定量计算絮凝体强度。

    低药型混凝-超滤装置及应对高浊的二次混凝-超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486332B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311575456.6

    申请日:2023-11-24

    Abstract: 一种低药型混凝‑超滤装置及应对高浊的二次混凝‑超滤装置,属于给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给水处理设备存在的水处理效率较低以及无法应对突发的高浊水的水处理的问题。包括低药型混凝‑超滤装置、中间水池及第二加药装配池,第二加药装配池通过管路与混凝装配池连通,中间水池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对应通过第四进水管及第五进水管连接至斜管沉淀区的上部及混凝装配池的上部,通过在各管路上设置阀门控制管路通断。实现对原水高浊度变化的适应性处理,在暴雨等恶劣天气通过启动中间水池并投加高锰酸钾强化二次混凝的方式实现高浊水处理,减少药剂费用、减少占地面积。当为低浊度等正常水质条件时,可不通过中间水池直接进入膜滤装配池。

    一种河岸过滤与重力流超滤结合处理河流水的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9160959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267494.X

    申请日:2024-09-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过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河岸过滤与重力流超滤结合处理河流水的工艺,包括:土地、取水井和清水机构,取水井和清水机构均设置在土地内;取水井包括井壁管、过滤管和沉淀管,井壁管、过滤管和沉淀管均位于取水井内,通过在河谷旁修建本装置,便于河水通过地下自然过滤渗透入取水井内,河岸自然过滤便于去除悬浮物并通过生物作用降解有机物,便于重力流超滤膜组件、重力流超滤膜集水管等进行配合,对取水井内的水进行过滤,有效的去除有机物、氨氮、微生物等,保证了水质,便于使过滤好的清水进入到清水箱内,便于人们通过水泵和抽水管对清水进行使用,运行过程中河岸过滤与重力流超滤均不使用水力反冲洗和化学药剂清洗。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