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涵道飞行器
    3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935892B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210473341.1

    申请日:2012-11-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多涵道飞行器属飞行器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发动机固接于连接架中十字形梁中心,四个主升力涵道机构固接于连接架中四根梁结合处,四个调节涵道机构分别固接于四个与十字形梁四端延伸线方向一致的主升力涵道机构的外表面,发动机经四个动力输出轴将动力传递给四个主升力涵道机构,进而传递给各自的四片桨叶;每个调节涵道机构的动力源为各自的电机,电机经传动轴将动力传递给四片桨叶;本发明是一种新型的飞行动力装置,可作为空中的运输工具,结构紧凑、造价低廉、操作简单,且使用时不受地域、场地限制,便于推广。

    一种仿生密封模型的设计及验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34565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92833.X

    申请日:2024-06-1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航空航天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仿生密封模型的设计及验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生物原型选择;对生物样本进行行为学观察及样本制作;利用显微设备对生物样本的结构形状和表面形态进行观察,确定具有密封功能特性的关键结构特征;利用设备对生物样本进行详细表征;使用三维软件创建仿生模型;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改进仿生密封结构并设计适用于不同工况的仿生模具;采用激光加工方法制造仿生功能结构样件;评估仿生功能结构样件的加工品质及成形质量,并验证密封性能;多次循环进行该流程,逐步改进并接近最终的可用性验证。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密封结构的设计精度和制造效率,广泛适用于各种密封领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一种气动密封用仿生密封阀门
    3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705369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792222.5

    申请日:2024-06-1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航空航天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气动密封用仿生密封阀门,包括仿生密封阀门、仿生密封腔、仿生密封槽一和仿生密封槽二;所述仿生密封阀门内部设有通孔;所述仿生密封腔设置在仿生密封阀门底面,所述仿生密封槽一设置在仿生密封腔侧面呈轴向排列,仿生密封槽二设置在仿生密封腔顶面呈径向排列;所述仿生密封槽一和仿生密封槽二均采用飞秒激光加工;所述仿生密封腔表面涂覆有粘胶剂,所述仿生密封槽一槽内充满粘胶剂,所述仿生密封槽二槽内充满粘胶剂。本发明通过飞秒激光加工技术,提高了密封件密封强度的同时,可保证密封表面制造的一致性,延长了密封件的工作时间,保障了密封件的工作性能,从而有效保障飞机气动系统的可靠性。

    一种可模拟真实滑雪场坡度变化的智能室内滑雪机

    公开(公告)号:CN116510269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512521.4

    申请日:2023-05-0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模拟真实滑雪场坡度变化的智能室内滑雪机,包括滑雪机钢架,滑雪机钢架内侧上方设置有两个变坡度机构,两个变坡度机构相向布置,在两个变坡度机构之间设置有辅助支撑机构,在滑雪机钢架内侧下方设置有两个张紧机构,滑雪机钢架外侧下方设置有伸缩杆电机,伸缩杆电机通过带传动与传动轴相连接,伸缩杆一端与传动轴连接另一端通过铰链与滑雪机钢架连接,本发明能够改变滑雪毯坡面的坡度,调节滑雪毯坡面起伏,还可以改变滑雪机整体的倾角,用以模拟真实滑雪场坡度不同且连续变化的场景,满足不同阶段的滑雪爱好者对雪道的要求,增强滑雪者的滑雪体验。

    一种混合动力工程车辆轨迹跟踪控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03681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111225177.8

    申请日:2021-10-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工程车辆轨迹跟踪控制系统及方法,属于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包括设置在轮式混合动力工程车辆上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多种传感器信息采集设备电性连接,所述动力耦合装置分别与工作液压系统、传动系统、发动机、电动发电机机械连接。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混合动力工程车辆轨迹跟踪控制方法,通过轨迹跟踪控制得到的控制参数、识别的工作模式和预测的车辆未来工况可用于混合动力系统能量管理,采用动态规划或模型预测控制充分利用未来工况信息,动态调整控制参数,优化分配功率,提高系统能量利用率,降低能耗。

    液压系统快速检测与故障加速复合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836025B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410058083.X

    申请日:2014-02-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液压系统快速检测与故障加速复合系统属液压系统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中工控机信号输出端与PLC控制器和模拟信号输出卡信号输入端连接;PLC控制器信号输出口与液压回路各换向阀、电机泵、分动器连接,液压回路各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卡信号输入端连接;工控机、数据采集卡、PLC控制器、模拟信号输出卡、液压回路均与转运车架固接;本发明检测内容全面,检测过程简单,除压力-流量曲线,控制压力-流量曲线、开启压力和关闭压力等常规数据外,还可实现一些控制油口动态响应特性的评估;可实现自身大部分区域泄漏的检测;由于增加了故障加速系统,故可加速设备性能评估,提高了工作效率。

    并联双发动机共轴式无人直升机

    公开(公告)号:CN103910066A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410123035.4

    申请日:2014-03-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并联双发动机共轴式无人直升机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搭载能力弱和可靠性低的问题。本发明两台发动机对称布置,固接于连接架下部,动力耦合装置固接于连接架中部,减速器固接于连接架上部;四套带传动装置对称布置,分别连接各自一侧的发动机输出轴、动力耦合装置输入轴、动力耦合装置输出轴和减速器输入轴;两台发动机动力分别经带传动装置减速后由动力耦合装置汇合输出,再经过带传动装置传到减速器,经两根共轴中空的主轴传到上下两副旋翼。上下旋翼桨叶变距分别由两套独立变距机构控制。本发明是将两台发动机动力耦合后统一输出,可靠性强,控制简单,且可实现重载。

    液压系统快速检测与故障加速复合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836025A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410058083.X

    申请日:2014-02-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液压系统快速检测与故障加速复合系统属液压系统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中工控机信号输出端与PLC控制器和模拟信号输出卡信号输入端连接;PLC控制器信号输出口与液压回路各换向阀、电机泵、分动器连接,液压回路各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卡信号输入端连接;工控机、数据采集卡、PLC控制器、模拟信号输出卡、液压回路均与转运车架固接;本发明检测内容全面,检测过程简单,除压力-流量曲线,控制压力-流量曲线、开启压力和关闭压力等常规数据外,还可实现一些控制油口动态响应特性的评估;可实现自身大部分区域泄漏的检测;由于增加了故障加速系统,故可加速设备性能评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种行进自锁装置
    3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538614A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310552266.2

    申请日:2013-11-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行进自锁装置属行走机械配件技术领域,本发明中四个轮经各自的支架固接于机身底板底面四角,铰支座Ⅰ固接于机身底板底面前部,两个钢丝软绳限位座分别固接于机身底板顶面前后两端,钢丝软绳前后端分别与连杆Ⅱ和控制杆固接,主轴Ⅰ左端与左后轮的轮轴固接,主轴Ⅱ右端与右前轮的轮轴固接,连接片Ⅰ两端分别与连杆Ⅰ主轴Ⅰ活动连接,连接片Ⅱ与连杆Ⅱ和主轴Ⅱ活动连接,连杆Ⅰ的长销轴Ⅰ两端各穿于限位孔Ⅰ和限位孔Ⅱ,连杆Ⅱ的长销轴Ⅱ两端各穿于限位孔Ⅲ和限位孔Ⅳ,控制杆的孔Ⅵ与铰支座Ⅰ活动连接,控制杆与连杆Ⅰ活动连接。采用本发明可实现重载,且可避免设备在斜面上侧移、侧翻、倾倒,结构简易、操作简单,更易避免操作失误的发生。

    涵道式折翼机
    4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231805A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310189758.X

    申请日:2013-05-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涵道式折翼机属飞行器技术领域,本发明中二折叠机翼对称铰接于机身两侧;二调节涵道机构对称固接于二折叠机翼外端;二主升力机构置于机身后部和前部,主升力机构Ⅰ与水平面平行,主升力机构Ⅱ与水平面呈5°—30°角;尾翼推进装置经二支撑杆垂直固接于机身尾部;陀螺仪传感器Ⅳ固接于涵道式折翼机重心处,陀螺仪传感器Ⅱ和陀螺仪传感器Ⅴ固接于机身后端和前端,陀螺仪传感器Ⅰ和陀螺仪传感器Ⅲ固接于二折叠机翼上,二主升力机构的动力源为发动机;本发明可作为空中运输工具,能实现低空、低速、空中悬停、滚动转弯和盘旋等飞行姿态,且振动小、航迹控制精度和飞行稳定性高,结构紧凑、造价低、易操作、节能环保,使用时不受地域、场地限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