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065768B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710278987.7
申请日:2017-04-25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B19/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叶轮加工刀具路径整体优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叶轮模型和刀具模型离散三角化;S2:规划所示刀具与叶轮的接触点轨迹,并计算得到所述刀具位置点轨迹;S3:利用干涉检查判断所述刀具位置点的可达方向锥;S4:建立所述刀轴矢量的整体优化目标函数,构建有约束的单源有向图,将所述目标函数的优化求解问题转化为最短路径寻路问题;S5:利用最短路径寻路算法,对所述目标函数进行求解,得到最优刀具姿态。本发明的方法,可快速的计算刀具可达方向锥,并实现刀轴矢量的整体光顺。
-
公开(公告)号:CN107832123A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710828913.6
申请日:2017-09-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9/4881 , G06F9/5011 , G06F2209/484 , G06F2209/5017 , G06N5/04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技术预见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任务发布者定义的技术预见任务,所述技术预见任务被划分为一个或多个技术预见子任务;给所述一个或多个技术预见子任务中的每个子任务赋予唯一的任务标识码,所述任务标识码指示任务类型;针对所述一个或多个技术预见子任务中的每个子任务,确定与所述子任务的任务标识码匹配的资源标识码所标识的资源,其中所述资源标识码指示资源适用的子任务类型;调用所确定的资源来求解所述子任务;以及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技术预见子任务中的每个子任务的求解结果,确定所述技术预见任务的技术预见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698978B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510116167.9
申请日:2015-03-1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5B19/4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化技术的数控系统远程监控及调试系统,包括设置在远程服务器上的虚拟上位机、位于本地的下位机和远程监控终端,其中,虚拟上位机集成有远程监控及调试模块、安全登录认证模块以及智能诊断模块,安全登录认证模块用于虚拟上位机的安全登录认证,远程监控及调试模块用于将从本地下位机反馈至虚拟上位机的状态数据通过验证后的远程监控终端显示出来,并同时将其输入所述智能诊断模块以对机床进行故障预警和/或健康诊断,且所述预警或诊断结果可被相应的远程监控终端显示。本发明基于虚拟化实现了数控系统的远程监控与调试,提高了数控加工的智能化程度与可靠性,降低了车间维护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3439918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340703.4
申请日:2013-08-0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5B19/409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刀轨数据获得其加工误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CAD/CAM软件系统输出的刀轨数据,并对该刀轨数据进行预处理,以获得参与切削的切削轨迹数据,针对切削轨迹数据,采用三点圆弧法计算其中刀位点的弓高误差,对得到的所有刀位点的弓高误差取平均值,并将结果放大40%至60%,以得到刀具轨迹的加工误差。本发明能够打破对刀轨数据进行优化处理所面临的技术瓶颈,自动计算出一个合理的加工误差,为解决现有CAD/CAM软件系统输出刀轨数据存在的问题,如重复点、尖点以及点位信息分布不均匀等,以及由于数控编程人员参差不齐而导致严重影响刀具轨迹质量的问题,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3394988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10284642.4
申请日:2013-07-0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4B2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砂带磨削加工的进退刀轨迹规划方法,包括:确定初始进刀路径和退刀路径;确定优化的进刀路径和退刀路径,即将初始进刀路径中沿其最后一个刀触点依次到初始切削位置,然后再反向所形成的路径作为优化的进刀路径,将初始退刀路径中从其中的第一个刀触点开始依次沿后续刀触点至切削结束位置,然后再反向形成的路径作为优化的退刀路径;确定优化的进刀路径和退刀路径上各刀触点处对应的刀具浮动高度;根据上述优化的进刀路径和退刀路径及各自对应的浮动高度,即可确定优化的砂带磨削加工中的进刀轨迹和退刀轨迹。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首点和末点由于接触时间过长而导致的过切,明显提高工件型面的磨削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402198B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110324388.7
申请日:2011-10-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5B19/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轴数控机床通用后置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机床结构建立机床运动变换链(2)根据步骤(1)中所建立的机床运动变换链,建立从刀具到工件的变换矩阵QWT(3)输入初始刀位点CL1的机床各平动轴运动坐标Δ1(4)计算出所述初始刀位点CL1后续的任一刀位点CLi+1的平动轴运动坐标Δi+1(5)判断i的值是否小于n,如果小于n则返回步骤(4.1),将i增加1后继续计算,否则,计算结束,输出各刀位点对应的机床平动轴运动坐标和旋转轴运动坐标。本发明克服了一般后置处理方法中机床各轴运动坐标计算公式需要手工推导的缺点,可以满足各类多轴数控机床的后置处理需求,具有求解速度快、求解精度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436216A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1110378995.1
申请日:2011-11-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B19/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叶片的螺旋磨削轨迹规划方法,可用于叶片叶身区域的磨削加工,实现叶片表面经铣削加工后的磨削抛光处理。本发明首先将组成叶片表面的组合曲面展开,利用相邻组合曲面共有的边界线作为控制曲线,将控制曲线用几何的方法参数化,然后再按螺旋线的圈数将其平分,得到控制曲线的中间控制点,对于任意单个叶片曲面,以曲面拥有的两条控制曲线的中间控制点作为螺旋曲线轨迹的两个端点,在这两点之间通过对参数插值得到中间初始刀触点,再通过二分法在两点中间增加点直到产生满足加工精度要求的刀具轨迹。该方法产生的刀具轨迹光滑连续,磨削过程没有让刀,在组合曲面之间的过渡区域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摆动,适用于组合叶片曲面的磨削数控加工。
-
公开(公告)号:CN102091967A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1110045684.3
申请日:2011-02-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3Q15/013
Abstract: 一种多轴数控加工的进给速度平滑方法,可用于任意标准或异构的多轴联动数控机床,实现其加工复杂曲面时的进给速度平滑。它在多轴数控加工的后置处理阶段,构建多轴联动数控机床的运动学模型,并利用雅可比矩阵计算刀具运动的广义距离,再根据期望的表面切削速度计算每行G代码的名义进给速度。在多轴联动数控加工时,多轴联动数控机床按照名义进给速度运动,刀具切削刃相对于工件被加工表面的实际切削速度即为期望的表面切削速度,且是恒定的,从而实现刀具进给速度平滑,显著提高零件表面加工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870073A
公开(公告)日:2010-10-27
申请号:CN201010197204.0
申请日:2010-06-1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23Q15/00
Abstract: 一种基于工艺系统刚度特性的多轴数控加工刀具运动规划方法,通过雅克比矩阵法和有限元法建立多轴数控装备工艺系统综合刚度场模型,根据刚度场模型建立三维空间力椭球,在复杂曲面任一控制点以沿进刀方向对应的力椭球轴长作为刚度性能指标,根据所有控制点的刚度性能指标实现进刀方向优化,在任一控制点以与刀具姿态对应的力椭球最短轴轴长作为刚度性能指标,根据所有控制点的刚度性能指标实现刀具姿态优化。本发明弥补了现有多轴加工运动规划仅考虑几何约束条件的不足之处,可实现基于多轴数控装备工艺系统综合刚度特性和几何约束条件的多轴加工刀具运动规划,为大型复杂曲面多轴数控加工运动规划增添了一种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9065244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151922.2
申请日:2024-08-2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武汉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数控技术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SSV模型参数辨识方法及设备与应用,包括以下步骤:(1)向数控系统输入类正弦速度激励信号,采集进给轴的电机编码器及电流传感器的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得到速度摩擦力数据;(2)截取速度摩擦力数据中的高速段的数据,并采用最小二乘法来辨识正向库伦摩擦力Fc及正向粘滞摩擦系数B;(3)基于正向库伦摩擦力Fc及正向粘滞摩擦系数B来确定正向最大静摩擦力Fs、控制滞回曲线形状参数σ及n的取值范围;(4)截取速度摩擦力数据中的低速段的数据,进而使用智能优化算法辨识剩余的SSV模型需辨识的参数。本发明增加了辨识方法对动态摩擦参数辨识的准确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