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00601A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1080005684.4
申请日:2010-01-25
Applicant: 久光制药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L27/00 , A61K9/0021 , A61K38/1816 , A61K38/193 , A61K38/21 , A61K38/24 , A61K38/26 , A61K47/10 , A61K47/32 , A61M2037/0046
Abstract: 旨在使包被剂中基本上均一地含高分子活性成分。为此,微针装置1配备:微针基板2,和设于微针基板2的,可穿孔皮肤的微针3,在微针3的表面上和/或微针基板2上的至少一部分包被了含高分子活性成分和水溶性高分子的包被剂,包被剂中水溶性高分子的含量是0.1~30重量%,包被剂中水溶性高分子和高分子活性成分的含量的比是5∶1~1∶100。
-
公开(公告)号:CN102112151A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0980130290.9
申请日:2009-07-16
Applicant: 久光制药株式会社 , 一般财团法人化学及血清疗法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9/0021 , A61K39/12 , A61K2039/54 , C12N2770/24111 , C12N2770/24134 , Y02A50/3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由使日本脑炎病毒抗原的免疫原性增强的微针装置的免疫原性增强方法。由本微针装置的免疫原性增强方法使用包被含猴肾细胞(vero细胞)来源的抗原的日本脑炎病毒抗原的微针而经皮施用日本脑炎病毒抗原,而日本脑炎病毒抗原的抗体有效升高。再经皮施用包被日本脑炎病毒抗原的微针后,贴附含有月桂醇的贴附剂。
-
公开(公告)号:CN111405924B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1880076512.2
申请日:2018-11-06
Applicant: 久光制药株式会社
IPC: A61M37/00
Abstract: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施放套件,具备:盒体,其具备片材构件;以及施放器,其能够连结于盒体。盒体具备:弯曲部,其将片材构件弯曲;以及盒体侧连接器,其可装卸地与施放器连结。施放器具备:施放器本体;施放器侧连接器,其设置于施放器本体的底部;盖,其设置于施放器本体的上方,且能够沿着施放器本体的高度方向移动;以及弹性构件,其在施放器本体与盖之间沿着高度方向延伸,且对盖施加在自底部离开的方向作用的弹性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405924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880076512.2
申请日:2018-11-06
Applicant: 久光制药株式会社
IPC: A61M37/00
Abstract: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施放套件,具备:盒体,其具备片材构件;以及施放器,其能够连结于盒体。盒体具备:弯曲部,其将片材构件弯曲;以及盒体侧连接器,其可装卸地与施放器连结。施放器具备:施放器本体;施放器侧连接器,其设置于施放器本体的底部;盖,其设置于施放器本体的上方,且能够沿着施放器本体的高度方向移动;以及弹性构件,其在施放器本体与盖之间沿着高度方向延伸,且对盖施加在自底部离开的方向作用的弹性力。
-
公开(公告)号:CN104955517B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申请号:CN201380071668.9
申请日:2013-11-27
Applicant: 久光制药株式会社
IPC: A61M3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M37/0015 , A61K9/0021 , A61M5/1454 , A61M2005/14506 , A61M2005/1585 , A61M2037/0023 , A61M2037/00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施放器,其以实现更进一步的小型化及轻量化为目的。本发明的施放器(A1)具备壳体(10)、活塞板(20)、微针阵列(30)、圆锥螺旋弹簧(40)和解除部件(50)。壳体(10)具有收容活塞板(20)及圆锥螺旋弹簧(40)的筒状的主体部(12)和在与活塞板(20)之间夹持圆锥螺旋弹簧(40)的盖部(14)。主体部(12)具有经突起(20c1~20c4)将活塞板(20)卡定在壳体(10)上的内侧内壁(12b1~12b4)。主体部(12)具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槽部(G1~G4)。活塞板(20)由槽部(G1~G4)在主体部(12)的轴向引导。若活塞板(20)的卡定状态由解除部件(50)解除,则活塞板(20)由圆锥螺旋弹簧(40)的加载力沿着槽部(G1~G4)在主体部(12)内移动并到达皮肤的作用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4379209B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380031010.5
申请日:2013-06-11
Applicant: 久光制药株式会社
IPC: A61M3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M37/0015 , A61M37/0092 , A61M2037/0007 , A61M2037/0023 , A61M2037/0061 , A61N1/325 , A61N2/002 , A61N2/004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微型针贴布具备大致沿着贴布的主面而形成于该贴布的多个微型针。借助折弯贴布使微型针从主面立起,且使立起的该微型针刺入皮肤。
-
公开(公告)号:CN104245041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380017762.6
申请日:2013-04-02
Applicant: 久光制药株式会社
IPC: A61M3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M37/0015 , A61M2037/0023 , A61M2037/0046 , A61M2037/0053 , A61M2207/00 , Y10T29/498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谋求小型化及轻量化的穿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穿刺装置(1)是用以通过皮肤让活性成分转移到体内的装置。穿刺装置(1)具备筒状的壳体(H)、配置成可在壳体(H)内滑动的活塞(P)、以及配置在壳体(H)内且用以对活塞(P)赋予弹压力的圆锥线圈弹簧(40)。活塞(P)具有:活塞主体(20)、及被卡合于活塞主体(20)而与活塞主体(20)一体化的微针构件(30)。微针构件(30)具有:基板(31)、及突出设置在基板(31)表面的多支微针。
-
公开(公告)号:CN103687643B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280035439.7
申请日:2012-07-13
Applicant: 久光制药株式会社
IPC: A61M3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M5/31515 , A61M37/0015 , A61M2037/0023
Abstract: 本发明的施放器(10)具备:传递构件(210);导引传递构件(210)的往复运动的外壳(220);以及覆盖外壳(220)的帽盖(30)。在传递构件(210)上,设置有在与该传递构件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止动件(213)。在外壳(220)的上端,形成有用以使止动件(213)滑动的凸部(230)。在帽盖(30)的内侧形成有诱导部(310)。当帽盖(30)被按压时,止动件(213)借助诱导部(310)滑动至凸部(230)的端部,之后当帽盖(30)被进一步被按压时,止动件(213)从凸部(230)脱离,由此使得传递构件(210)将弹性构件(40)的弹压力传至微型针(Da)。由此,可将微型针(Da)应用于皮肤。
-
公开(公告)号:CN102770176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180010839.8
申请日:2011-02-24
Applicant: 久光制药株式会社
IPC: A61M3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M37/0015 , A61K9/0021 , A61M2037/0023 , A61M2037/0046 , A61M2037/0053 , Y02A50/389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微针装置,其具备基板、设置于上述基板上的微针、附着于上述微针上及/或基板上的生理活性组合物,上述生理活性组合物含有选自甘油、乙二醇、丙二醇及1,3-丁二醇的至少1种多元醇、及生理活性物质,且实质上不含水。
-
公开(公告)号:CN102458359B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080025513.8
申请日:2010-06-10
Applicant: 久光制药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9/0021 , A61K47/34 , A61M37/0015 , A61M2037/0023 , Y02A50/471
Abstract: 在含有生物降解性树脂的微针上涂布涂层剂来弄清其强度与性能的关系时,判明了,通过在具有规定的强度(即规定的重均分子量)以上的生物降解性树脂的微针上涂布涂层剂,使得微针具有优异的性能。进而,在涂层剂方面,也判明,规定的种类和量的涂层剂也对发挥性能有用。因此,通过在设置有微针(3)的微针阵列(2)的至少一部分涂布含生理活性成分的载体,所述微针(3)包括重均分子量为40,000以上的聚乳酸,制成微针装置(1),从而能够使生理活性成分具有优异的向生物体的转移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