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探头压力调整装置
    3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057105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953634.4

    申请日:2020-09-11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超声探头压力调整装置,其包括壳体、探头压力检测机构、探头位置调整机构和控制系统,探头位置调整机构包括驱动件和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固定至壳体内,驱动件用于为联动组件提供动力;探头压力检测机构包括超声探头、传感器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至联动组件,所述传感器和超声探头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上,传感器用于测量超声探头的压力数值;控制系统,用于根据传感器测量到的超声探头的压力数值控制驱动件,驱动件驱动联动组件带动探头压力检测机构进行直线往复运动进而调整超声探头施加于被测面的压力。本申请超声探头压力调整装置整体结构简单、体积较小、制造成本低,适用范围广。

    微振动模拟平台以及微振动模拟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115442B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811119174.4

    申请日:2018-09-2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微振动模拟平台,包括:基础工装,所述基础工装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连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侧面,其中,第一表面用于固定卫星模拟件,其中心为三维坐标系的原点,该三维坐标系包括位于第一表面内的X轴、Y轴和垂直于第一表面的Z轴;多个单轴电磁激励器包括:固定于基础工装侧面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单轴电磁激励器以及固定于第二表面的第四、第五和第六单轴电磁激励器;所述第二表面的中心位于所述Z轴上,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中至少两个方向不平行,且所述第三方向不经过所述Z轴,该微振动模拟平台能够提供六个自由度的激振力,可以模拟六个自由度的扰动信号。

    微振动模拟平台以及微振动模拟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115442A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11119174.4

    申请日:2018-09-2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微振动模拟平台,包括:基础工装,所述基础工装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连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侧面,其中,第一表面用于固定卫星模拟件,其中心为三维坐标系的原点,该三维坐标系包括位于第一表面内的X轴、Y轴和垂直于第一表面的Z轴;多个单轴电磁激励器包括:固定于基础工装侧面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单轴电磁激励器以及固定于第二表面的第四、第五和第六单轴电磁激励器;所述第二表面的中心位于所述Z轴上,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中至少两个方向不平行,且所述第三方向不经过所述Z轴,该微振动模拟平台能够提供六个自由度的激振力,可以模拟六个自由度的扰动信号。

    一种调节平台
    3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688220A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710735917.X

    申请日:2017-08-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节平台,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平台和下平台;至少三个粗级驱动腿,所述粗级驱动腿包括力矩电机、与所述力矩电机的转子固定连接的丝杠轴和与所述丝杠轴螺纹连接的移动套筒;至少三个精级驱动腿,所述精级驱动腿包括直线电机、与所述直线电机的定子相对固定的连接套筒和设置于所述连接套筒内的弹性片,所述弹性片的第一位置与所述直线电机的动子固定连接,所述弹性片的第二位置与所述连接套筒固定连接。该调节平台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解决调节平台质量尺寸较大且精度低的问题。

    一种基于6RRRPRR的六自由度高精度调整定位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886227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611215429.8

    申请日:2016-1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6RRRPRR的六自由度高精度调整定位系统,其机械结构由静止的定平台、可动的动平台和6条直线运动的支撑杆组成。每条支撑杆由连接动、定平台的旋转铰链和直线促动器构成。旋转铰链结构形式采用偏置万向铰链,与动、定平台通过法兰相联。直线促动器部分采用滚珠丝杠副实现直线运动,采用这种设计,能够利用丝杆和螺母间的相对转动提供轴向转动自由度,从而满足自由度分配关系,不需要设置导向机构,能够简化结构设计,提高支撑杆运动精度。通过六条直线支撑杆的伸缩以及偏置万向铰链的旋转实现动平台的六自由度的高精度调整定位。

    一种实验室安全巡检机器人
    3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68193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510221243.6

    申请日:2025-0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验室安全巡检机器人,涉及巡检机器人技术领域,包括:主体,设有信号连接的视觉模块和控制模块;行走机构,设于主体的底部并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行走机构包括外壳,外壳的前壁向其一侧壁延伸设有让位槽;拨动机构,包括拨片、驱动组件和连接件,拨片设于外壳的外部,驱动组件设于外壳的内部并信号连接控制模块,连接件可移动穿设于让位槽中并连接驱动组件与拨片,用于带动拨片从行走机构的前端移动至其一侧。该实验室安全巡检机器人遇到电源线障碍时,能够自动清除电源线障碍,从而不影响其继续行驶。

    一种气动对接球锁装置
    3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8811127B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300897.X

    申请日:2024-09-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对接锁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动对接球锁装置,包括一级运动单元、二级运动单元、锁紧单元和传感器单元,一级运动单元包括一级气缸和一级活塞,能够沿直线前进或后退运动;二级运动单元连接于一级运动单元,以使一级运动单元能够驱动二级运动单元沿直线前进或后退运动,二级运动单元包括二级气缸和二级活塞;主动锁紧单元连接于二级运动单元,以使二级运动单元能够驱动主动锁紧单元与被动锁紧单元相互锁紧或解锁;传感器单元用于检测主动锁紧单元和被动锁紧单元之间的距离。由此,通过采用紧凑、完全集成的双气缸二级气动推进设计,能够分别控制气动对接球锁装置的对接与锁紧,具有对接精度高,调控简单的技术效果。

    一种气动对接球锁装置
    3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81112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300897.X

    申请日:2024-09-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对接锁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动对接球锁装置,包括一级运动单元、二级运动单元、锁紧单元和传感器单元,一级运动单元包括一级气缸和一级活塞,能够沿直线前进或后退运动;二级运动单元连接于一级运动单元,以使一级运动单元能够驱动二级运动单元沿直线前进或后退运动,二级运动单元包括二级气缸和二级活塞;主动锁紧单元连接于二级运动单元,以使二级运动单元能够驱动主动锁紧单元与被动锁紧单元相互锁紧或解锁;传感器单元用于检测主动锁紧单元和被动锁紧单元之间的距离。由此,通过采用紧凑、完全集成的双气缸二级气动推进设计,能够分别控制气动对接球锁装置的对接与锁紧,具有对接精度高,调控简单的技术效果。

    测量六维扰动力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687741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965954.X

    申请日:2024-07-1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测量六维扰动力技术领域,揭示了一种测量六维扰动力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当扰动力设备工作时,获取第一加速度数据集合,当扰动力设备停止工作时,以扰动频率处的驱动电流驱动各个音圈电机,获取八个音圈电机对应的八组第二加速度数据集合;基于驱动电流以及第二加速度数据集合进行计算,得到传递函数,而后基于传递函数和第一加速度数据集合进行计算,得到目标驱动电流;根据目标驱动电流驱动八个音圈电机,通过力传感器获取实际电机驱动力,基于8个实际电机驱动力以及各个音圈电机的位置数据计算六维扰动力,本发明不需要进行解耦的结果设计和复杂的矩阵标定,测量简单,提高了六维扰动力测量精度。

    一种基于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的精密设备隔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13081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240485.5

    申请日:2024-0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隔振平台的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基于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的精密设备隔振方法,通过绝对加速度比例及积分反馈与前馈次优控制结合的振动控制策略,采用关节空间控制,采用坐标变换实现了多自由度系统的次优解耦,将其转化成关节空间的主动隔振系统进行主动隔振控制策略。避免了硬安装过程中产生的共振峰处振动放大的问题,在系统中增加主动阻尼降低了共振峰处峰值大小,通过设置带通滤波和陷波滤波避免了高频噪声和低频直流分量对主动阻尼控制器的影响提升了系统稳定性。设置的主动隔振算法结构简单利于实现,系统稳定性好,隔振效果佳,无需辨识系统模型及可调参,适用面广,利于工程应用,在中低端的振动控制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