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135301A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110596816.5
申请日:2021-05-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空航天技术领域,提出一种卫星的一体化系统包括:数传系统;卫星结构板;以及固定装置。其中,数传系统通过固定装置布置于卫星结构板上。卫星结构板和数传系统的一体化系统结构紧凑、加工装调工艺性好、稳定性高、力学环境适应性好;并且卫星结构板内预埋热管,用于数传系统各组件以及整个卫星的散热,结构紧凑;并且满足了数传天线的视场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395411A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910742382.8
申请日:2019-08-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轨遥感微纳卫星及其热设计方法。卫星包括卫星平台、体装帆板、光学载荷。热设计方法包括卫星平台热设计和光学载荷热设计;其中,卫星平台热设计进一步包括散热面设计、隔热设计、等温性设计;光学载荷热设计进一步包括调焦环与主次镜、矫正镜热控设计,主次镜支撑筒热控设计,以及,电子学热控设计。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对该型号低轨遥感卫星的研制,实现了小型微纳卫星在平台与载荷上的一体化热控设计,热控设计合理可行,满足各项指标要求,达到预期热控效果,并留有足够的余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354353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373635.6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升热电偶测温精准度的优化卡尔曼滤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测温对象的温度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S2、确定热模型参数取值和优化卡尔曼滤波参数取值;S3、采集热电偶的测温数据;S4、对测温数据进行实时标准卡尔曼滤波和实时均值滤波;S5、在每一个测温时刻,对实时标准卡尔曼滤波和实时均值滤波结果进行信息融合,将实时标准卡尔曼滤波结果向实时均值滤波结果小幅度收敛,获得测温数据的优化卡尔曼滤波后验估算值,在保持测温数据曲线光滑性的前提下消除由于误差积累导致的偏差。有益效果是热模型参数和卡尔曼滤波参数取值不准确时,热电偶温度测量偏差小,测温精度、准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876838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189478.2
申请日:2023-03-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气凝胶材料在轨隔热性能及老化特性测试的装置,包括基座以及安装于所述基座上的测试系统。其中,所述测试系统包括:冷端组件、热端组件、测试组件、样品隔热组件和样品固定组件;所述冷端组件作为向空间散热的通道,并与所述基座本体之间隔热安装;所述测试组件分别固化在冷热端组件的胶池结构内以及热端组件的外表面;所述样品隔热组件包覆在所述热端组件的外表面,并与所述冷端组件和所述热端组件共同形成用于充盈安装样本组件的空间;所述样品固定组件将所述测试系统内各部分进行整体固定。本发明结构简单、重量轻、体积小,可实现系统低功耗条件下热源可调可控的在轨高效集成测试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586803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1245591.X
申请日:2021-01-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G05D23/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自适应热控管理方法,包括:采用当前温度初值的模糊控制算法计算未来各时刻的预期温度结果;所述当前温度初值的模糊控制算法包括:采用热阻热容节点网络法,每个节点通过导热及辐射与其它节点进行传热;节点分为扩散节点、算术节点和边界节点;扩散节点是具有一定集总热容的节点,算术节点的热容对整个系统温度场的影响为零,边界节点是边界条件,其表征的温度变化不受系统自身的影响;对于非流体节点,其与其它节点的热导包括导热及辐射,根据能量守恒,得到扩散节点i的热网络方程。
-
公开(公告)号:CN112849437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110029695.6
申请日:2021-01-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B64G1/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航天器在轨热控系统及热控方法,包括:传感系统,被配置为采集航天器当前时刻的轨道、姿态、内部设备工作电流及热状态,形成实时数据,以供传输至智能自适应热控管理系统;智能自适应热控管理系统,被配置为根据前期任务规划的轨道及姿态得出控制策略;将实时数据与前期任务规划进行比对,当实时数据与前期任务规划偏差大于阈值时,对控制策略进行修正;以及根据控制策略对执行部件发出执行指令;执行部件,被配置为根据执行指令动作。
-
公开(公告)号:CN113093259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417622.4
申请日:2021-04-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G01T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轨伽马射线暴机会目标观测方法,其对新发现源、已知暂现源或已知暂变源进行机遇观测,在天文观测卫星的运行过程中,当其他卫星监测到宇宙中发生的天文事件后,经过地面站分析后形成观测任务规划,将观测任务规划上注到天文观测卫星,以使天文观测卫星执行观测任务;所述观测任务规划包括常规机遇目标观测、重要机遇目标观测、以及多信使机遇目标观测;重要机遇目标观测和所述多信使机遇目标观测的观测对象的重要性高于所述常规机遇目标观测的观测对象;所述重要机遇目标观测和多信使机遇目标观测的优先级高于常规机遇目标观测的优先级;所述多信使机遇目标观测的观测对象大于重要机遇目标观测和常规机遇目标观测的观测对象。
-
公开(公告)号:CN212797388U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20991164.6
申请日:2020-06-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近地轨道引力波探测验证卫星的热控系统,一级热控模块包括多块舱板,将载荷包围在中心并封闭,形成载荷舱;在载荷舱的内部和/或外部布置隔热垫片和/或多层隔热组件,使载荷与其他热源隔绝;二级热控模块包括自动控温单元,检测载荷舱的温度,并将载荷舱的温度发送至热控总处理器,采用PID算法根据载荷舱的温度,控制自动控温单元进行调温,以使载荷舱在载荷工作时形成恒温笼式加热区域;三级热控模块包括固定于载荷上的补偿模块、包裹载荷及补偿模块的隔热组件、以及测温单元,测温单元检测载荷温度,并将载荷温度发送至热控总处理器,采用PID算法根据载荷的温度,控制补偿模块进行调温,以使载荷在工作时各处温度保持均匀。
-
公开(公告)号:CN220581462U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21805800.1
申请日:2023-07-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一种分体组合式的多层隔热组件固定装置,包括:销钉柱头,呈长圆柱体状,用于贯穿多层隔热组件,表面由上至下等间距分布有供压片嵌入的压片卡槽,底部设有柱头‑底座接口;压片,为圆形,具有由圆点向圆周延伸的开口槽,该开口槽可插入所述压片卡槽内,使所述压片与销钉柱头固定,每二片压片之间设置多层隔热组件;销钉底座,固定在航天器表面,具有底座‑柱头接口,用于与所述柱头‑底座接口配合连接,使所述销钉柱头固定在在销钉底座上。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插扣对接的方式进行任意组合,通过更改销钉底座和柱头的组合方式灵活地应对更改状态,节省大量加工时间和成本,提高产品的使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184831B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610494513.1
申请日:2016-06-29
Applicant: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B64G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高热流密度卫星的真空热试验装置,包括环境模拟设备、位于环境模拟设备内的试验卫星、红外灯组成的红外灯阵、热流挡板、热流模拟加热单元、测温电阻及热流计;红外灯阵位于试验卫星的外围,并依据试验卫星表面热流密度在试验卫星外围具有不同的分布密度;热流挡板位于不同分布密度的红外灯之间;热流模拟加热单元位于试验卫星的底面;测温电阻位于试验卫星头部表面;热流计位于试验卫星的头部和侧面的表面;测温系统与测温电阻和热流计连接;外热流控制系统与红外灯和热流模拟加热单元连接。本发明能模拟卫星在高热流密度下的外热流情况,通过试验获取卫星温度分布数据,验证热控设计的合理性及准确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