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流体-共溶剂沉积法制备纳米复合材料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01310846A

    公开(公告)日:2008-11-26

    申请号:CN200810010371.2

    申请日:2008-02-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44

    Abstract: 一种超临界流体-共溶剂沉积法制备纳米复合材料反应器主要由反应器筒体、载体料筐、料筐顶盖、进料口和出料口、反应器端盖和密封垫圈组成;在距反应器底部3/7~2/3高度位置处设有放置载体料筐的圆环形平台,料筐底部支承板和顶部盖板上均开设多个小孔,料筐顶盖与筐体采用卡式快装结构连接,料筐底部铺设滤纸、脱脂棉或者高分子薄膜;反应器筒体两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和出料口均位于载体料筐的上方;反应器底部为圆形平面结构,端部为环型槽状结构,端盖与筒体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密封垫圈位于筒体和端盖之间,为O型圈自紧密封结构。本发明有益效果是:载体和溶液不直接接触,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拆装方便,高压密封可靠。

    一种导管架平台杆件凹陷测量机构

    公开(公告)号:CN215296128U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023126921.2

    申请日:2020-12-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管架平台杆件凹陷测量机构,用于对待测杆件的缺陷位置进行测量,其包括:转动组件、滑动组件、支撑组件、测量撑杆和探针测量组件,转动组件套设于待测杆件上,滑动组件贴设于待测杆件外周面上,并通过支撑组件与转动组件连接,以通过转动组件的转动完成对待测杆件不同外周位置的移动,测量撑杆插接于支撑组件上并与待测杆件相互平行设置,探针测量组件插接于测量撑杆上,并与缺陷位置相抵完成对缺陷位置的缺陷数据的测量。本实用新型的凹陷测量机构制作简单,安装方便,适用范围广,尤其是在应急情况下能够完成对杆件凹陷位置重要参数的快速测量,为后续的结构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基于吊装垫板的新型海洋平台组块吊点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1846828U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921817553.0

    申请日:2019-10-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吊装垫板的新型海洋平台组块吊点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包括弧形支撑板、载物组件和十字筋板,所述弧形支撑板的两个直边端连接有所述载物组件,所述载物组件与所述弧形支撑板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十字支撑筋板,所述载物组件具有容纳结构梁翼缘的定位槽,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安装方便,在吊装作业中可以重复使用,利用原有结构梁作为承力构件,无需专门进行吊点设计制作,减少现场施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亦可用于型材搬运,甲板片组装等阶段。

    采用卡槽卡销连接的海洋平台立管卡子结构型式

    公开(公告)号:CN212177593U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1922486675.2

    申请日:2019-12-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用卡槽卡销连接的海洋平台立管卡子结构型式,包括第一卡子壳体、第二卡子壳体、两个卡合组件和锁紧组件,所述第一卡子壳体与所述第二卡子壳体两端均通过所述卡合组件连接,所述卡合组件包括卡槽和卡销,所述第一卡子壳体外部固定有卡槽,所述第二卡子壳体固定有可插接入所述卡槽的所述卡销,且所述第一卡子壳体与所述第二卡子壳体通过所述锁紧组件进行固定连接,构成允许立管插入的容置空间,本实用新型对立管进行稳固,同时方便海上施工。

    在役平台利用已有抗冰锥对后加管线进行保护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0396900U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21979960.8

    申请日:2023-07-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在役平台利用已有抗冰锥对后加管线进行保护的装置,包括抗冰锥,抗冰锥上开设豁口,且豁口避开原抗冰锥竖向肋板,该豁口贯穿于所述抗冰锥的上下壳板、小圆管及中间支撑板,在所述豁口内设置有与其结构相适配的U型槽,U型槽与封板相匹配连接扣合于豁口位置,且U型槽与封板形成有容置管线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一种在役平台利用已有抗冰锥对后加管线进行保护的设计安装方案,其将管线置于已有抗冰锥内侧,减小立管与主腿间距,同时较已有抗冰锥基本不额外增加结构,即受冰面积基本不变,不会对主腿造成额外负担。

    细长杆件运动记录仪固定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2107753U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1921809711.8

    申请日:2019-10-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细长杆件运动记录仪固定装置,连接记录仪套筒,所述记录仪套筒内安装有记录仪,包括第一夹具框架、第二夹具框架、枢转轴、第一传力件、第二传力件和传力丝杆,所述第一夹具框架和所述第二夹具框架通过枢转轴连接,且可围绕所述枢转轴进行开合转动以夹持细长杆件,所述第一夹具框架外部固定有所述第一传力件,所述第二夹具框架外部固定有所述第二传力件,所述传力丝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力件转动连接,所述传力丝杆的另一端具有调节螺纹,所述第二传力件具有允许所述调节螺纹旋入的螺纹孔,本实用新型工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满足潜水员或无人深潜器在水下进行安装操作,满足记录仪安装需求,兼具稳定性与安全性。

    超临界流体-共溶剂沉积法制备纳米复合材料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01310846B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200810010371.2

    申请日:2008-02-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44

    Abstract: 一种超临界流体-共溶剂沉积法制备纳米复合材料反应器主要由反应器筒体、载体料筐、料筐顶盖、进料口和出料口、反应器端盖和密封垫圈组成;在距反应器底部3/7~2/3高度位置处设有放置载体料筐的圆环形平台,料筐底部支承板和顶部盖板上均开设多个小孔,料筐顶盖与筐体采用卡式快装结构连接,料筐底部铺设滤纸、脱脂棉或者高分子薄膜;反应器筒体两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和出料口均位于载体料筐的上方;反应器底部为圆形平面结构,端部为环型槽状结构,端盖与筒体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密封垫圈位于筒体和端盖之间,为O型圈自紧密封结构。本发明有益效果是:载体和溶液不直接接触,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拆装方便,高压密封可靠。

    无机盐为前驱物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的超临界流体沉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80596A

    公开(公告)日:2009-03-11

    申请号:CN200810010372.7

    申请日:2008-02-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该方法是:将3~20ml共溶剂与50~500mg金属前驱物配制成溶液,并将该溶液和磁搅拌子放入反应器底部;在反应器中放置载体50~500mg,载体与反应器底部留有一定的距离;在50℃~250℃下保温1h后,通入CO2至压力10~40MPa,进行磁搅拌,反应1~24h后,缓慢泄压;取出反应器内反应后物质的样品,在400℃下焙烧12h,得到金属氧化物/载体复合材料;在350℃~550℃下,用H2还原金属氧化物,得到金属/载体的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有益效果是:制备成本降低,环境污染减少,所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中金属纳米粒子粒径小、分散均匀且金属负载量大。

    用廉价无机盐为前驱物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的超临界流体沉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80596B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0810010372.7

    申请日:2008-02-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该方法是:将3~20ml共溶剂与50~500mg金属前驱物配制成溶液,并将该溶液和磁搅拌子放入反应器底部;在反应器中放置载体50~500mg,载体与反应器底部留有一定的距离;在50℃~250℃下保温1h后,通入CO2至压力10~40MPa,进行磁搅拌,反应1~24h后,缓慢泄压;取出反应器内反应后物质的样品,在400℃下焙烧12h,得到金属氧化物/载体复合材料;在350℃~550℃下,用H2还原金属氧化物,得到金属/载体的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有益效果是:制备成本降低,环境污染减少,所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中金属纳米粒子粒径小、分散均匀且金属负载量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