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380596B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0810010372.7
申请日:2008-02-0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B01J37/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该方法是:将3~20ml共溶剂与50~500mg金属前驱物配制成溶液,并将该溶液和磁搅拌子放入反应器底部;在反应器中放置载体50~500mg,载体与反应器底部留有一定的距离;在50℃~250℃下保温1h后,通入CO2至压力10~40MPa,进行磁搅拌,反应1~24h后,缓慢泄压;取出反应器内反应后物质的样品,在400℃下焙烧12h,得到金属氧化物/载体复合材料;在350℃~550℃下,用H2还原金属氧化物,得到金属/载体的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有益效果是:制备成本降低,环境污染减少,所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中金属纳米粒子粒径小、分散均匀且金属负载量大。
-
公开(公告)号:CN101310846B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200810010371.2
申请日:2008-02-0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44
Abstract: 一种超临界流体-共溶剂沉积法制备纳米复合材料反应器主要由反应器筒体、载体料筐、料筐顶盖、进料口和出料口、反应器端盖和密封垫圈组成;在距反应器底部3/7~2/3高度位置处设有放置载体料筐的圆环形平台,料筐底部支承板和顶部盖板上均开设多个小孔,料筐顶盖与筐体采用卡式快装结构连接,料筐底部铺设滤纸、脱脂棉或者高分子薄膜;反应器筒体两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和出料口均位于载体料筐的上方;反应器底部为圆形平面结构,端部为环型槽状结构,端盖与筒体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密封垫圈位于筒体和端盖之间,为O型圈自紧密封结构。本发明有益效果是:载体和溶液不直接接触,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拆装方便,高压密封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1310846A
公开(公告)日:2008-11-26
申请号:CN200810010371.2
申请日:2008-02-0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44
Abstract: 一种超临界流体-共溶剂沉积法制备纳米复合材料反应器主要由反应器筒体、载体料筐、料筐顶盖、进料口和出料口、反应器端盖和密封垫圈组成;在距反应器底部3/7~2/3高度位置处设有放置载体料筐的圆环形平台,料筐底部支承板和顶部盖板上均开设多个小孔,料筐顶盖与筐体采用卡式快装结构连接,料筐底部铺设滤纸、脱脂棉或者高分子薄膜;反应器筒体两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和出料口均位于载体料筐的上方;反应器底部为圆形平面结构,端部为环型槽状结构,端盖与筒体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密封垫圈位于筒体和端盖之间,为O型圈自紧密封结构。本发明有益效果是:载体和溶液不直接接触,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拆装方便,高压密封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1380596A
公开(公告)日:2009-03-11
申请号:CN200810010372.7
申请日:2008-02-0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B01J37/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该方法是:将3~20ml共溶剂与50~500mg金属前驱物配制成溶液,并将该溶液和磁搅拌子放入反应器底部;在反应器中放置载体50~500mg,载体与反应器底部留有一定的距离;在50℃~250℃下保温1h后,通入CO2至压力10~40MPa,进行磁搅拌,反应1~24h后,缓慢泄压;取出反应器内反应后物质的样品,在400℃下焙烧12h,得到金属氧化物/载体复合材料;在350℃~550℃下,用H2还原金属氧化物,得到金属/载体的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有益效果是:制备成本降低,环境污染减少,所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中金属纳米粒子粒径小、分散均匀且金属负载量大。
-
公开(公告)号:CN116102392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111330135.0
申请日:2021-11-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低碳烷烃低温脱氢制烯烃的方法,可通过光热协同方式在水气存在条件下于固体多相催化剂上使C2‑C4烷烃原料气发生脱氢反应:水气浓度为0.1%~10%;反应温度为20~400℃,光照波长为200~500nm,光照强度为0.1~100W/cm2;固体多相催化剂以TiO2为载体,负载活性金属组分为单原子Cu;乙烷、丙烷、正丁烷和异丁烷在光热协同催化装置中可高选择性地分别转化为乙烯、丙烯、正丁烯和异丁烯以及氢气。本发明为温和条件下低碳烷烃制备相应烯烃和氢气提供了新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322080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110507271.6
申请日:2021-05-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两相体系转化生物质为2,5‑己二酮的方法,属于化工原料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方法采用铵盐水溶液和有机溶剂两相反应体系,以A/B负载型贵金属为催化剂,在反应釜中充入一定压力的氢气,同时在反应釜内泵入一定压力的氢气,一步直接将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类底物转化成2,5‑己二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生物质原料出发一步制备2,5‑己二酮的有效途径,减少了化石能源的消耗,有利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7185885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226224.X
申请日:2023-09-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分子筛在制备多环芳烃工艺中的应用。所述纳米分子筛为具有纳米结构的H‑ZSM‑5、H‑USY、H‑Y、H‑β、H‑MOR、H‑ZSM‑35、H‑MCM‑22、H‑ZSM‑22以及H‑ZSM‑11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本发明中所用催化剂廉价易得,制备工艺简单,对生物质酮类的羟醛缩合、重排以及后续的脱水芳构化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分子筛催化剂持续高效将木质纤维素基平台化合物转化为多环芳烃的工艺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7138691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210570184.X
申请日:2022-05-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木质素酚类衍生物加氢脱氧制环烷烃液体燃料的方法,其采用的催化剂简记为MN/S,其中N为助剂,M活性金属,S为催化剂载体羟基磷灰石(HAP),M负载于载体上,其中助剂N呈现单原子分散的状态分散于活性金属M颗粒表面,助剂N为Pt、Pd、Rh、Ru、Au等贵金属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M为非贵金属Co、Ni中的一种或二种。单原子催化剂不仅大幅度减少贵金属用量、降低成本、原子利用率达到100%,而且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和选择性。该方法提供了一种非化石来源的大量制备环烷烃液体燃料的途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6925804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210358455.5
申请日:2022-03-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10G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木质素衍生的酚类化合物和甲醛制备多环航空煤油的方法。农林废弃物衍生的酚类化合物和甲醛,在固体酸的作用下聚合形成航煤前驱体,然后经过双功能催化剂的加氢脱氧获得多环航空煤油,相比传统链状航空其密度高,热值高,可作为传统航空燃料的替代品。本发明中所用催化剂、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容易分离;整个生产流程操作简便。
-
公开(公告)号:CN116212913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111477945.9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B01J27/24 , C07C67/38 , C07C69/6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型非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不饱和炔烃羧酯化反应中的应用,活性组分为金属Ni,载体为氮掺杂碳。其中,活性金属在载体上的负载量为0.1wt%‑5.0wt%,氮掺杂碳中氮的掺杂量为0.1wt%‑10wt%;金属Ni呈现单原子分散状态。催化剂的制备:将氮掺杂载体和含有金属Ni的化合物置于同一反应器中,在一定温度、压力及合适气氛下处理一定时间。金属Ni以单原子形式自发分散于载体上生成单原子活性中心,用于不饱和炔烃羧酯化反应,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相比于其他专利文献中所报道的均相羰基镍、镍盐或钯‑膦配合物等作为催化剂、并添加强腐蚀性的硫酸,磺酸或其他酸为助剂的体系,该发明所提供的多相反应过程具有环境友好、操作简单、催化剂可循环利用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