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6274769U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621268078.2
申请日:2016-11-23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A01D44/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浮游生物采集网,包括手握杆、固定于所述手握杆一端的圈体,以及固定在圈体上的采集网;所述圈体的开口上还覆盖有过滤网,所述采集网的尾端敞口并由扎紧件扎紧而处于封闭状态。本实用新型的浮游生物采集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结实耐用、采样容易,能够对浮游植物进行准确采样,适用于杂质较多、状况复杂的水体,经济性好,实用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212533967U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20976821.X
申请日:2020-06-01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程南宁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堰坝组合结构,包括:堰坝,沿河道的横向布置,堰坝的第一端连接河道的第一侧河岸;鱼坡,设于堰坝的第二端与河道的第二侧河岸之间,鱼坡包括沿河道的上游至下游依次间隔设置的多级拦水坎,相邻的上下两级拦水坎之间具有高度落差,且相邻的上下两级拦水坎之间形成蓄水池;以及翼墙,设于堰坝与鱼坡之间,翼墙将堰坝与鱼坡分隔开。通过堰坝实现了蓄水、防洪和景观等拦河挡水设施的基本功能,同时,通过鱼坡为鱼类提供了溯河洄游及上下游自由迁徙的路径,能够有效维护河流上下游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且具有设计简单、后期运行维护和管理方便的优点。(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701600U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21279560.5
申请日:2018-08-09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B3/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的清淤集泥的构造。技术方案为:集泥槽位于入湖河流流向方向的底泥沉积层处,且与入湖河流流向垂直角度布置;导流体设置在集泥槽的前端靠近入湖河流的河道入口两侧;导流体与入湖河流流向倾斜角度布置,导流体的高度范围为湖河正常低水位和湖河正常高水位之间;阻流体位于集泥槽后端;阻流体与入湖河流流向垂直角度布置;阻流体的高度范围为湖河正常低水位和湖河正常高水位之间。通过该技术及实施方法可将需清除的底泥有控制的约束在某一个设定范围内进行沉积,有效控制底泥污染,可实施定期重复清淤施工。(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5328708U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520972624.X
申请日:2015-11-30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2F3/3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型净水表流湿地系统布局,包括引水模块、进水渠、出水渠和净化模块组件;所述的进水渠和出水渠分别位于所述净化模块组件两侧;所述的进水渠和出水渠的一端均与引水模块相连通;所述的进水渠和出水渠分别包括一过水腔,所述过水腔外平行设有多个各自独立的透水腔,每个所述透水腔均与所述过水腔分别通过第一共墙相连,且所述第一共墙设有至少一个过水开关;所述净化模块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净化模块,每个所述净化模块至少部分与相应所述透水腔通过第二共墙相连,且所述第二共墙为透水墙;所述净化模块由多条通风沟和多条配水沟分隔成多个湿地单元;本复合型净水表流湿地系统布局能提高净化效果,且能够降低植物倒伏率。
-
公开(公告)号:CN204530610U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420869809.3
申请日:2014-12-31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境护岸,包括位于河道两侧的直立挡墙,所述河道中设有河道中泓,所述河道中泓位于所述河道的低水位线以下,所述河道中泓的两侧均设有垂直河水流向的挡水坝,所述挡水坝的顶部位于河道的低水位线与常水位线之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通过挖深河道中泓,并在河道中泓两侧设置了挡水坝,形成了一定长度的回水区,保证河道中泓及低洼地带内适宜水深,创造有利于河流湿地生物生存、生长及多样性保护的良好生境。
-
公开(公告)号:CN212533966U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20976620.X
申请日:2020-06-01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程南宁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堰坝结构,包括:横跨河道的堰坝本体,堰坝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沿水流方向贯穿堰坝本体的凹槽;以及设于凹槽下游的多级拦水坎,多级拦水坎沿河道的上游至下游依次间隔设置,最上一级拦水坎与凹槽的槽底壁之间、相邻的上下两级拦水坎之间均具有高度落差,且最上一级拦水坎与堰坝本体之间、相邻的上下两级拦水坎之间均形成水流调节池。通过在堰坝本体的上表面开设凹槽实现了堰坝本体的过鱼功能,同时,通过在堰坝本体上的凹槽的下游布置多级拦水坎形成多级沿河道的上游至下游依次呈阶梯形落差布置的水流调节池,为鱼类提供了溯河洄游及上下游自由迁徙的路径。设计简单、后期运行维护和管理方便。(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2520446U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20976616.3
申请日:2020-06-01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A01K61/7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生态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鱼礁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石笼网箱,石笼网箱包括框架、网片和填料,网片包裹框架并与框架构成内部中空的箱体,填料填充于箱体的内部空间。由箱体和填充于箱体内部的填料共同构成具有一定重量的石笼网箱,该石笼网箱整体具有较好的抗冲能力,可适应河流环境,将其置于河流中时可形成稳定的人工鱼礁结构,起到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的作用,实现河流栖息地的生态修复并达到良好的生态修复效果,并且,该石笼网箱采用组合式的结构,可以带水施工,具有装配简单、建设施工方便的优点。(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754978U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21280045.9
申请日:2018-08-09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A01K67/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栖息地生境模拟技术领域的一种模拟长江江豚自然栖息地的构建设施。技术方案为:包括栖息地构建区,所述栖息地构建区至少包括水域部分和陆地部分的修复区;所述水域部分与自然水域连通;所述水域部分至少包括深潭区、浅水区和浅滩区;所述深潭区和所述浅水区之间采用水位升降构件实现分离;所述浅滩区沿所述水域部分的四周岸线设置,所述修复区内设置进水和排水泵闸系统,控制所述水域部分的水位高低及与所述自然水域的连通;所述修复区与所述水域部分的接壤处设置若干投食区。采用此技术方案构建的长江江豚栖息地可近似模拟长江江豚自然栖息生境,为长江江豚放流提供良好的野化驯养生境。(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6768732U
公开(公告)日:2017-12-19
申请号:CN201720392400.0
申请日:2017-04-14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加固河道驳岸的施工系统,由于在加固区域上面堆填有压重堆体,自压重堆体顶面向下设有注浆孔,注浆孔的下端延伸至加固区域处的河道底面以下,这样,压重堆体可将加固区域处的土体表面淤泥挤出。同时,在通过注浆孔向加固区域处的河道底面以下部分的河床中注入浆液时,注入浆液所产生的压力挤压河道底面的土体时,压重堆体能够将河道底面的土体压住而使河道底面的土体不能产生变形,这样,驳岸及驳岸上的建筑就不会因为河道底面的土体变形而遭到破坏,由于河道底面的加固区域被注入的浆液加固,驳岸的建筑基础就更坚固,驳岸也就被加固。(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6721816U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20337332.8
申请日:2017-03-31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库滨带生态防护系统,包括:在水库的消落带上由外向内依次建造的一级库滨生态隔离缓冲平台、一级缓冲带护坡、二级库滨生态隔离缓冲平台和二级缓冲带护坡;一级库滨生态隔离缓冲平台的高程高于二级库滨生态隔离缓冲平台的高程;一级缓冲带护坡和二级缓冲带护坡均为向下倾斜设置;一级库滨生态隔离缓冲平台上种植既耐水又耐旱的植物,二级库滨生态隔离缓冲平台上种植挺水植物。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削弱库边面源污染入库,净化库周水质,并构建道路突发污染事故处理空间,能够减少消落带岸坡崩塌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通过建设适宜消落带水位变化的生态浮床能够对库区丰水期及枯水期全阶段提供植物净化功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