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钛酸铋钠薄膜体系的电阻随机存储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03755A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410333883.8

    申请日:2014-07-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钛酸铋钠薄膜体系的电阻随机存储器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下电极、上电极(104),以及下电极和上电极(104)之间设置的钛酸铋钠基薄膜(103),其中钛酸铋钠基薄膜(103)和上电极(104)构成一个存储单元。其制备方法为:在玻璃基板上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生长导电氧化物层或是直接选用商业化的覆有导电氧化物涂层的导电玻璃基板,采用化学溶液沉积法在导电氧化物涂层上制备钛酸铋钠基薄膜,在钛酸铋钠基薄膜上采用物理法制备上电极,通过掩膜控制上电极的形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电阻随机存储器具有良好的电阻随机存储效应,其制备方法简单且成本低,易于大规模制备和工业化生产。

    铁酸铋/钛酸铋钠-钛酸钡异质结构铁电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78014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310034117.7

    申请日:2013-0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酸铋/钛酸铋钠-钛酸钡异质结构铁电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选择掺杂氟的SnO2透明导电玻璃(简称FTO)作为基底,通过化学溶液沉积法制备具有钙钛矿结构的(Na0.5Bi0.5)0.94Ba0.06TiO3以及BiFeO3铁电薄膜,然后通过物理溅射法在薄膜表面制备上电极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以低的成本在FTO基板上制备出一致性高,重复性好的铁电光伏薄膜。所制备的异质结构薄膜具有比纯BiFeO3薄膜更为优越的光伏性能,可使其在光伏电池及光电子器件领域中获得应用。

    钒酸铋/铁酸铋异质结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78013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310034116.2

    申请日:2013-0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在玻璃基板上制备钒酸铋/铁酸铋异质结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方法,选择FTO导电玻璃作为基底,通过化学溶液沉积法制备钙钛矿结构钒酸铋/铁酸铋异质结薄膜,然后通过物理溅射法在薄膜上制备上电极得到太阳能电池。利用超薄铁酸铋层能够提高钒酸铋薄膜的光伏效应并使其光伏效应进行反转。本发明能够以低的成本在玻璃基板上制备出一致性高,重复性好的钒酸铋/铁酸铋异质结薄膜。所制备的异质结薄膜不仅具有优越的光伏特性且其二极管方向和单纯钒酸铋薄膜二极管方向相反,这些优越的特性可使超薄铁酸铋铁电薄膜及类似钒酸铋/铁酸铋异质结薄膜在太阳能电池及光电器件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聚合物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45646B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0810204387.7

    申请日:2008-12-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材料技术领域的聚合物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为:按照碳纳米管在复合材料中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0.01-10%的比例,将碳纳米管直接加入或者预先分散于液体介质中,加入聚合物基体材料的单体、齐聚物或者单体或齐聚物的溶液中,通过混合得到混合物;第二步,将所得混合物用电子束进行辐照处理,获得含碳纳米管的聚合物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电子束辐照直接在碳纳米管表面制造不饱和碳原子,并使之立刻充分参与基体聚合反应制备复合材料,可增加碳纳米管与基体间的界面强度,可提高碳纳米管的改性效率,且保持了电子束固化的环保、高效、低耗、灵活、可靠等技术优势。

    基于Ag-S配位的高恢复力形状记忆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6310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91651.2

    申请日:2024-1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复合材料和智能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基于Ag‑S配位的高恢复力形状记忆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聚氨酯材料内形成多级动态网络结构,多级动态网络结构中包括Ag‑S配位键、银纳米粒子单体。所述的多级动态网络结构还包括二硫键、PCL和PEG链段。包括如下质量分数的原料:60‑80wt%的半结晶型化合物、5‑10wt%的异氰酸酯、5‑10wt%的扩链剂、5‑10wt%交联剂、0.5~5wt%的硝酸银。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体系内原位还原的银纳米粒子,利用银‑硫配位作用构建多级动态网络结构,在复合材料仍具有回收能力和永久形状可编程性的前提下,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形状记忆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一种再生玻璃纤维增强的蒸压粉煤灰砖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7664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517819.0

    申请日:2023-11-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再生玻璃纤维增强的蒸压粉煤灰砖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再生玻璃纤维10‑100份,超分散剂1‑10份,粉煤灰500‑650份,生石灰粉100‑120份,砂100‑350份,掺合料30‑80份,水100‑10000份,将其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经胚料制备、压制成型、高压蒸汽养护即可制得再生玻璃纤维增强的蒸压粉煤灰砖。与现有技术相比,玻纤作为增强相可大幅提高粉煤灰砖的韧性和力学强度,此外,超分散剂和木质纤维素的引入有效调控再生玻璃纤维表面特性以及复合材料体系的结合,实现了大掺量下再生玻璃纤维在粉煤灰基复合材料体系中的超分散,实现了对废弃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及粉煤灰的高值循环利用,具有突出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Patent Agency Ranking